中国传统道德举要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中国传统道德举要
|
ISBN: | 9787811290790 |
条码: | |
作者: |
张锡勤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大32开 |
定价: |
¥39.80
折扣价:¥37.81
折扣:0.95
节省了1.99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3-11-01 |
|
内容简介: |
《中国传统道德举要》从道德伦理的基本意义开始,逐条解析了传统道德体系中的各项道德条目,包括义利、理欲、荣辱、忠、孝、诚、信、谨慎、宽厚等等,末尾部分对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精神的发展演变、精神特征和近代以来的经验教训进行了精当的论述。《中国传统道德举要》对于各项条目的研究严谨,所选资料准确翔实,对于专业人士来说是一部优秀的参考书,对于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来说更是一份难得的精神食粮。
|
作者简介: |
张锡勤,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哲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副会长、伦理学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带头人,黑龙江省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已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80余篇。代表著作有《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近代的文化革命》、《中国伦理思想史》、《戊戌思潮论稿》等。
|
章节目录: |
|
精彩片段: |
古人释道德、伦理 自进入文明社会后,中国古人便对人类道德生活有所思考,于是,分别出现了道与德的概念。 道的原义是道路。后来,古人作了广泛引申,于是道字遂具有多种含义。道用于哲学领域,或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用于政治思想领域,则指政治主张、思想体系。而用于伦理道德领域,系指社会道德准则。《左传》说:“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桓公六年)《荀子》说:“道也者何也?曰:礼义辞让忠信是也。”(《强国》)这里所说的道,均是此义。 德字在西周金文中已具有今语德行、品德的含义。在上古典籍《尚书》、《诗经》中也有德字,如“敬德”(《书·召诰》)、“明德”(《书·康诰》)、“聿修厥德”(《诗·大雅·文王》)、“好是懿德”(《诗·大雅·烝民》)等等。从春秋开始,德字的含义日益具体、丰富,人们将当时社会流行的德目统称之为德。在《论语》一书中,德字凡三十余见,而作为道德含义的德字则有二十八见。(2)含义明确的例句有:“民德归厚”(《学而》),“为政以德”,“道之以德”(《为政》)、“君子怀德”(《里仁》)、“中庸之为德也”’(《雍也》)、“德之不修”(《述而》)、“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泰伯》)、“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子罕》)、“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宪问》)等等。大致说来,自《左传》、《论语》往后,德字大量使用,其含义均与今义同。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