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情绪认知与管理——走进教学中的内在体验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情绪认知与管理——走进教学中的内在体验
ISBN:9787562341031 条码:
作者: 李亚玲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33.00  折扣价:¥31.35
折扣:0.95 节省了1.65元
字数:
出版社: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数: 168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3-11-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是揭示教师和学生心灵的一个全新的尝试。本书将公开一部教学日志,其中细致地描述了一个教师在教学相关情境中真实的情绪体验。以此,希望使人们开始正视教师的内心感受,正视教师作为“人”的情感的一面。对学生情绪的描述则基于数年的问卷调查和分析,总结了学生主要的情绪种类、特点及影响因素。然后,基于教学中情绪的现状和特点,从情绪的感受、表达、调控、融合四个方面逐步展示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本书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什么是情绪。形成对情绪的一般性认知,了解情绪的概念、性质、功能以及对个体的影响。第二部分,认识自己的情绪。以一部完整的教学日志引导教师逐步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和识别自己的情绪。第三部分:认识学生的情绪。了解学生的学业相关情绪,认识其总体状况、特点及影响因素。第四部分:情绪管理。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情绪管理理论及技术,以应用于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事件回放

第一章 情绪概述
第一节 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情绪之谜

第二章 认识自己的情绪
怎样阅读这些日志
日志1
日志2
日志3
日志4
日志5
日志6
日志7
日志8
日志9
日志10
日志11
日志12
日志13
日志14
日志15
日志16
日志17
日志18
日志19
日志20
日志21
日志22
日志23
日志24
日志25
日志26
日志27
日志28
日志29
日志30
教师情绪种类
社会根源

第三章 认识学生的情绪
第一节 学业情绪的概念
第二节 大学生的阶段性特点
第三节 普遍性学业情绪
第四节 特征性学业情绪
第五节 学业情绪总体趋势
第六节 学业情绪的特点
第七节 学校归属感与学业情绪
第八节 学业成就归因与学业情绪

第四章 情绪管理
第一节 情绪感受
第二节 情绪表达
第三节 情绪调节
第四节 情绪控制
第五节 情绪融合

附录一 具体情绪调查表
附录二 情绪表现问卷
附录三 高职高专学生学业情绪问卷
附录四 各具体学业情绪的分值
附录五 各维度情绪种类的分值及差异
附录六 专业变量上学业情绪的差异
附录七 年级变量上学业情绪的差异
附录八 性别变量上学业情绪的差异
附录九 家庭情况变量上学业情绪的差异
附录十 在校身份变量上学业情绪的差异
附录十一 学校性质变量上学业情绪的差异
附录十二 生源地变量上学业情绪的差异
附录十三 学校归属感及其因子的统计分析
附录十四 学校归属感对学业情绪的预测作用
附录十五 团体辅导计划书
附录十六 团体辅导启动仪式策划书
附录十七 团体辅导知情同意书
附录十八 团体辅导单元活动设计
附录十九 学业成就归因描述统计及差异分析
附录二十 学业成就归因在不同自变量水平上的分布及差异分析
附录二十一 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对学业情绪的预测作用
后记

精彩片段:
首先,从主要的学业情绪种类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消极情绪种类多于积极情绪。不论是在中学生群体中,还是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消极情绪都多于积极情绪。
  其次,高职学生的学业情绪分布更接近于大学本科生,而与中学生有较大差别。仅从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主要学业情绪种类来看,高职学生与大学本科生没有表现出本质区别,他们的积极和消极学业情绪占总体的比率也不存在显著差异。考虑到高职学生与大学本科生同处于成年初期的人生阶段,而中学生还处于青年初期到中期阶段,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了。
  在这里我们需要讨论一个问题:高职学生的学业情绪中,消极情绪占了66.7%,大学本科生、中学生的消极情绪分别占到65%和54.5%,我们是否就可以推断学生在学业活动中的内心体验总体上是消极悲观的?
  我们需要回顾两方面的知识。首先是本项调查的目的,“你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过哪些情绪?”该调查问卷列出了各种情绪,请学生从中勾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过的”。这是一项“全”或“无”的调查,其目的只是在于摸清这些情绪在学生中的普遍性。因此,66.7%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过”迷茫情绪,表明该情绪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程度为66.7010,但不代表这个群体“频繁地”体验着该情绪,也不代表它是占主导地位的学业情绪;仅48%的被试报告有过高兴体验,说明与感受过迷茫的学生相比,群体中有过高兴体验的学生明显较少。简单地说,百分比体现的是情绪的“普及率”,而不是被学生体验的“频率”。
  其次是情绪的性质。情绪具有情境性和动态性,是个体一过性的内在体验。学业情绪是情绪的领域特异性概念,研究者们将其性质概括为:多样性、情境性和动态性。每个学生都体验着复杂的、多种多样的情绪,它们被具体学业情境激发,又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改变。那些偶尔感受到的情绪是学生内在体验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其主要特点,而经常的、频繁产生的情绪才构成他们内在体验的基本态势。
  那么,要分析群体学业情绪的特点,我们的观测点应该是各具体情绪的“普及率”还是“频率”?情绪的性质决定了“频率”是更合理的观测点。学生在学业相关活动中伴随的情绪主基调是积极乐观的还是消极悲观的,这主要由他们经常地、频繁地体验到的情绪来决定。
  ……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