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其实很爱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爸爸其实很爱我
|
ISBN: | 9787302369325 |
条码: | |
作者: |
小茹 著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32开 |
定价: |
¥35.00
折扣价:¥33.25
折扣:0.95
节省了1.75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240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4-08-01 |
|
内容简介: |
爸爸到底爱不爱我? 心怀不平,苦苦追问三十年可当她最终在眼泪中明白,爸爸过世已三年…… 《爸爸其实很爱我》是一本真实的书,书中所有内容都源自作者的真实回忆。 《爸爸其实很爱我》“我”自幼性格内向又由于在很小的时候与父亲分离,对父亲的感情渴望又疏离,加之妹妹出生,父亲对妹妹的宠爱超过“我”, 导致我在很多年里都因“爸爸不爱我”而痛苦。直至父亲去世后,在回忆中,很多温馨温暖的片段纷至沓来,加之随自己生活阅历的逐渐加深,对父亲的理解也越来越多,而最终领悟、感受到了父亲的爱——爸爸其实很爱我。
|
作者简介: |
小茹,生于内蒙古东部,现居北京。有过近10年编辑、记者经历,业余时间也为女性杂志撰稿,用消息、通讯、专栏谋生,用散文、小说、剧本追梦。
|
章节目录: |
壹 …… 爸爸去哪儿了 然然的问题 爸爸的肖像画 备受宠爱的"孩子" 文艺青年 自在"弥勒佛" "范 进" 贰 …… 爸爸不爱我 爸爸是个城里人 我的心思他不懂 他只爱妹妹 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 爱也只是一瞬间 我的心里有间漏风的屋 我能去哪里 叁 …… 后来这些年 我们变"好"了 爸爸病了 偷来的一年 最后的叮嘱 千里"奔丧" 我是逆子 最终的道别 肆 …… 永别又重逢 一场戏 傻鸟撵飞禽 思念到底什么样 爸爸不在了,家就没了 也许爸爸真的回来过 爸爸的日记 两个相近的灵魂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转眼已三年 伍 …… 我终于在眼泪中明白 我是笨小孩 那些回不去的时光 北京北京 礼 物 那个风雪夜 原来我一直都是他的骄傲 关键的路口,爸爸从未缺席 爸爸其实很爱我 后记 …… 一程山,一程水,唯爱永恒
|
精彩片段: |
然然的问题
这两三年,日子像长了脚,一刻不闲地从早跑到晚,而我也仿佛停不下来的陀螺,手上总有做不完的事,心头却常被莫名的压抑困扰,而我从没仔细找过原因。直到有一天,这个“陀螺”被一颗突如其来的石子硌了一下——上幼儿园的女儿然然突然问我:“妈妈,你的爸爸呢?”
不知道这么大的孩子脑袋里都装了些什么,总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这样一个问题,就在我收拾房间时,突兀地从她粉嘟嘟的小嘴里脱口而出,没有留给我丝毫提示和心理准备。我放下手上正拿着的拖把,直起腰,茫然四顾:然然正低头把一块积木当作小车在沙发的扶手上推来推去,仿佛刚才那句问话和她一点关系都没有,阳光透过玻璃打在地板上,光束中有细微的尘埃在浮动,花盆里的绿萝一如往常在电视机旁倾泻着一丛略带鹅黄的嫩绿。是啊,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爸爸吗?在然然眼中,她同学的爸爸们每天在幼儿园门口接送他们,她自己的爸爸每天晚上会给她讲好听的故事,她爸爸的爸爸,也就是她的爷爷也经常给她打来电话,甚至,她爸爸的爸爸的爸爸——她的太爷爷还抱过她哩,而我,我的爸爸在哪?
他应该就在我的身边,或许就在沙发上轻飘飘的空气里打盹?或许正站在窗外静静地凝视着我?可是,我看不到。这个新家,他只来过一次,是拿到钥匙的那天,开车带他和妈妈来看,由于不熟悉路,我把车停在了小区的西门,那天风很大,我抱着然然紧跑,他在妈妈连牵带拽下也几乎一路小跑地踉跄着穿过了狭长的小区,终于来到位于东门附近的这栋楼。他在房间里东摸摸,西敲敲,晚上回去就给老家的姑姑们打电话炫耀我换了大房子。可是现在,我的爸爸呢?他到底在哪?只来过一次的他,还能找到这里吗?
我的爸爸呢?
房间里那么安静,能听到窗外叽叽喳喳的小鸟的叫声,院子里的白玉兰也开了,又一年的春天来了。我却看不到爸爸。
小人儿大概等得有点久,没得到答案,不甘心地抬头追问:“妈妈,你的爸爸到底去哪了?你怎么不说话?”然然的眼睛那么透亮纯净,同每次她问我各种海阔天空的问题时没什么两样。
“我的爸爸,三年前就去世了,我找不到他了。”我的嘴唇干得像要裂开,喉咙也突然变得紧紧的,发出来的声音涩涩的。
“去世?去世是什么?”小人儿放下积木,瞪大了眼睛。
“去世,就是离开了。一个人去世了,就再也看不到他了,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他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解释生死,她实在太小了。
“为什么要离开?为什么离开就再也看不到他了呢?为什么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他了?那他去哪个世界了?”然然每次都会这样刨根问底,连珠炮般抛出一串问题。
“嗯。他也许去了另一个世界,我也不知道。”第一次这么敷衍然然的问题,实在不知该如何继续这个话题。
“哦,我知道啦,他一定是去了别的星球,就像小王子的那个星球!”谢天谢地,然然没有再追问,而且自己给出了答案,兴高采烈地跑向另一个房间寻找她的下一个玩具去了。
很快,另一个房间里传来翻箱倒柜的声音,哗啦啦的,然然一定把床下那个大的玩具箱又拖出来了,而且倒出了所有的玩具,我刚刚的收拾全白费了。可是,她刚才说别的星球?她说我的爸爸去了别的星球,就像她爸爸每晚给她讲的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中,小王子的那个星球?那么,当夜晚来临,如果我抬头望向天空,能找到那颗星球吗?爸爸在他的星球上能遥望到我吗?
在回答过然然这个问题之后,隔了半年左右,然然和我之间又有一次突如其来的对话。
那晚,然然的爸爸还没有下班回来,然然一边念叨着想爸爸一边突然问我:“妈妈,你想你的爸爸吗?”孩子的话看似漫不经心,却让我有片刻愣怔。我仔细想了想,爸爸去世后我几乎很少在家人面前提及“想念”的话,平淡生活的掩盖之下,我对爸爸的思念还有多少?
我在心里很郑重地问了自己一遍:“三年过去了,你还想你的爸爸吗?”是的,很想。我确信听到了内心真实的答案。于是我坦然回答然然:“想,很想。”
但然然似乎并不满意,那一刻她就像爸爸的代言人,继续追问:“为什么呢?”
为什么呢?然然的问题再次难住我了,我为什么还会想爸爸?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并不能成为一个问题,女儿思念过世的父亲,需要理由吗?然而,对于我来说,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为难的原因就在于——这么多年我始终觉得爸爸并不爱我,一厢情愿地思念一个并不爱你的人,岂不是自作多情?
然而,我还是觉得自己想他,哪怕这种想念只是“单相思”。
于是,我坚定地回答然然:“因为我爱他,可是我再也看不到他了。”
就像要验证我的回答一样,这次对话之后不久,我们一家三口到泰国度假,我竟然每晚都会梦到爸爸。在普吉的一个夜里,我竟然因为梦到爸爸而在梦中大哭,直哭到惊醒。醒来时,是深夜两点,窗外是异国陌生的夜空,酒店阳台上暗暗的灯光在角落里寂寞地亮着。我独自一人披上衣服,坐到阳台的藤椅上,看夜空里翻卷着扑面而来的云聚了又散,楼下是静无一人的泳池,所有的热闹喧嚣都归于沉寂,白天的一切都一一隐去,静默之中似乎暗藏着很多未知的秘密。我回想刚刚经历的梦境,忽然很恍惚:那究竟是一场梦,还是真实存在的情境?怎么竟至于哭醒?真的有那么痛苦吗?我不是早想明白了——爸爸根本不爱我,即使他还在世又能怎么样?反正他不爱我。
回头看看熟睡中的然然,几天前和然然的那次对话再次响起:
——你想你的爸爸吗?为什么?
——想啊,很想。因为我爱他,可是我再也看不到他了。
这是我真实的想法吗?
我爱他,即使他不爱我,我仍然想他,爱他,只因为他是我的爸爸,是这样吗?
还是因为他并不喜欢我,我受了三十几年的委屈和伤害,再也不想继续受伤害,所以我压根不再想他,不再爱他,我给然然的回答是自欺欺人的谎言,是这样吗?
为什么我一直在和自己打架?清醒时的我,随着日复一日的时光过去,分明已不再那么想念,至少没有那么刻骨铭心地思念爸爸了。但梦境却一次次暴露我潜意识的想法:我那么依恋他,爱他,想他,不希望失去他。而越是拥有这些潜意识的想法,我就越是伤心,因为我的这些爱恋,爸爸永远不会知道了,就算他知道了,又能如何?他最爱的还是妹妹。每每想到这里,我胸口就发闷,想要努力忘掉那些思念。
备受宠爱的“孩子”
有时我会禁不住想象爸爸的出生、童年、少年、青年,那些我不曾与之相逢的几十年的人生。我眼前常会冒出一些场景,就像某个年代久远的电影片段,比如,他出生时的那一幕。
一个远离故土,经历了战乱的中年厨师,已年过四十,仍无儿无女,妻子死于灾荒。生活或许已将他打磨得毫无斗志,尽管内心苦闷,但也渐渐安于命运的安排。忽然有一天,命运来了转机。先是新中国成立了,他所在的饭店迎来了公私合营,他成了后厨的一个主管。紧接着,在熟人的介绍下,他与近郊的一个女子相识。女子和他一样命苦,丈夫死于日本人细菌战带来的鼠疫,带着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孤苦伶仃。两个苦命人遇到了一起,彼此觉得合适,便组成了新的家庭。从此,他的人生有了很大的不同:在迎娶了这个小他10岁的第二任妻子后,不仅日子渐渐有了生气,而且这个妻子还为他怀了孩子。看着妻子渐渐隆起的小腹,他的心中会有怎样的甜蜜和希望?当妻子临盆,平安产下一个男婴时,这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该有怎样的狂喜?这个男婴在这个重新组成的家庭里,又该享受着怎样的万般宠爱?
——厨师是我的爷爷,而这个备受宠爱的孩子就是我的爸爸。
爷爷老来得子,偏巧爸爸后面接连四个妹妹,再没一个男孩。所以爸爸从小到大,是在爷爷奶奶、四个姑姑的一致宠溺下长大的。爸爸初中时,赶上了“文革”,爷爷奶奶拼尽一切力量保护爸爸,让他免受下乡之苦,他们把大姑送下乡了,又送二姑,送了二姑送三姑,他们说就算把四个女孩都送下乡,也要把爸爸这唯一的男孩留在城里,留在他们的身边。
奶奶在世时,常常提起一件趣事——爸爸小时候唯一一次挨打未遂的经历。奶奶总是那样悠悠地盘腿坐在床头,笑眯眯地沉浸在往事中:“从小到大,都没舍得打你爸爸一下。就只有一次啊,他不知道怎么把老太太(奶奶说的老太太,是爸爸的奶奶)惹着了,你爷爷多孝顺的人啊,别的事没关系,惹老太太生气可是大事。你爷爷抄起家伙就要打他。你爸爸也是机灵,一下子跳到炕上,顺着窗户就跑了,动作比猴子都快!你爷爷后来气得也就只剩下笑了,他哪舍得真打他这个宝贝疙瘩啊。”奶奶说完,总是看着远处,因为想起爸爸调皮的样子而笑得止不住。几乎每次奶奶说这往事的时候,爸爸都在,但他只是在旁边静静地笑着听,从不反驳,也不羞恼。
爷爷对爸爸的疼爱更是无以言表。自打我记事起,爷爷见到爸爸从来都是笑眯眯的,直到他八十来岁的时候,提起爸爸,最常用的称呼还是:“我那老小子”,“我的老儿子”……小时候,我们和爷爷家在一个院子住,爷爷每晚必等爸爸回家才安心。冬天的早上,若是爸爸起得晚一点,爷爷就会因为担心爸爸煤气中毒而坐立不安,在我们家屋外来回搓着手走,直到看见爸爸平安出门,他才能安心地回到自己的房间。
据说,爸爸在结婚前,他所有的衣服、袜子、帽子都是大姑负责清洗的。爸爸在家里说一不二,他却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所以尽管爸爸不会做任何家务,做饭、洗衣、收拾房间都不是他擅长的,但他却见不得家里脏乱,对饭菜的口味也很挑剔。
结婚后,做了父亲的爸爸,还是经常一副“孩子样”。小时候,我手上拿着好吃的,无论是糖果还是水果,他都会笑呵呵地说:“给爸爸吃一口。”一般情况下,家长们在孩子真的举起吃的喂他们的时候,总会说些“妈妈(爸爸)不吃,逗你玩呢”的话吧,可爸爸不,他总是很夸张地咬一大口下去。尤其是苹果,往往随着“给爸爸吃一口”的话,苹果就只剩下1/3了,当我目瞪口呆地看着手中剩下的很小一块苹果时,爸爸总是得意非凡地哈哈大笑而去。
就像我一开始说的,奶奶在嫁给爷爷时,带过来一个孩子,就是我的大伯。很多年里,没有人捅破这张窗户纸,大伯改了爷爷的姓,和爸爸如同亲生兄弟。可是在爸爸五十多岁的时候,他突然因为姑姑们和大伯关系更好些而吃醋,在一次家庭聚会时,他居然对二姑非常不满地说:“我才是正宗的嫡子,你们凭什么对我没有对大哥好?”这话分明就像一个受冷落的孩子在撒娇,除了惹得他的妹妹们哈哈大笑外,没人和他较真。
有时,看着然然,我会想,孩子的特点是什么?喜怒不定?自然真实?善良单纯?如果这样看,爸爸终其一生,都是个备受宠爱的“孩子”。
爸爸为人正直,活得真实且异常善良。他会为一些小事感动、流泪。甚至,看电视的时候,他也常常会因一些感人的镜头红了眼圈。
一年冬天,有一个老人到他公司附近卖笤帚。爸爸见老人可怜,就把老人让进了办公室,还帮他沏了一杯热茶,然后找来负责办公用品采购的股长,对人家说:“老人家不容易,能多买几把就多买几把吧。”爸爸当时已经是这个分公司的副经理,材料股长误解了爸爸的意思,以为老人是爸爸的亲戚,所以把一整车的笤帚全都买了下来。这事后来成了他们公司的一个段子,流传多年。每次有人提起这事,爸爸总会很认真地说:“唉,那个老人真不是我亲戚,我压根儿就不认识他呀,可你们当时没见着,他冻得鼻涕都流出来了,那么大年纪了多不容易,能帮就帮帮吧。要不是家里实在困难,谁会这么冷的天出来卖笤帚!”有时,他还会感慨地加一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衫口中食’啊!”
爸爸善良,却也软弱。
那一年,我已经工作了,正在办公室里忙碌着,手机突然响了,是爸爸的号码。接通后,爸爸叫了一声我的名字,就开始哽咽,着实把我吓了一大跳。
“爸,怎么了?出什么事了?”我焦急地问。
“孩儿啊,你能不能请假回来一趟?你妈要做手术。”爸爸边哭边说。
“什么手术?爸你别着急,慢慢说。妈妈到底怎么了?怎么一直没听妈妈说起她身体不适,突然就要做手术呢?”
爸爸在我的追问下,才说:“你妈得了胆结石,医生让做胆囊摘除,我不敢签字,你还是快回来吧。”
.......
|
书 评: |
《爸爸其实很爱我》作为女性散文作品,写得真切、细腻,由小见大,细节传神……包容在各种事件过程、时空境况和心理活动中的细节,犹如零金碎玉,散布全书,没有虚构,没有粉饰,既不回避,也不隐匿,原原本本地反映着生活真实,使人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见其人。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散文学会理事 林杉 《爸爸其实很爱我》不仅是一本女儿也写父亲的书,更是一本一个曾经的女儿、现在的母亲,写给全天下的父母和儿女的书。在这本书的点点滴滴中,我总会找到我自己的影子,我父母的影子,我们的脾性,我们暴露的缺点,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怀疑,我们的委屈,我们爱的方式,一切一切,都可以从中找到共鸣。 ——情感作家、《趁一切还来得及,我要好好爱你》作者 金小喜 圣经上说:父亲吃了颗酸葡萄,儿子酸掉了牙。父亲对我们的影响,是延续终生的,他的一点点爱的举动,都足以让我们感动甚至受宠若惊,同样,他的一丝丝冷漠也会让我们自信心全失。也许是社会对男人传统的要求,让父亲们不太擅长表达自己的爱,或者表达的方式过于简单、直接,但我还是想说,如果爱自己的孩子,就表现出来吧,你不知道你的孩子有多渴望你的拥抱、鼓励、温暖。 ——一位读者、一个5岁女儿的爸爸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