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锈住的记忆——影视文化与历史想象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打开锈住的记忆——影视文化与历史想象
|
ISBN: | 978-7-5495-5383-9 |
条码: | |
作者: |
张慧瑜 著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36.00
折扣价:¥34.20
折扣:0.95
节省了1.8元
|
字数: |
228千字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232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4-06-01 |
|
内容简介: |
《打开锈住的记忆》一书,主要以2011年以来的影视文化现象为中心,通过阐释具体的文本来分析当下中国的文化想象和书写策略。本书主要采用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的方法,把文本放置在社会文化的语境中来解读,凸显文本自身的多重涵义和价值。根据不同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打开锈住的记忆”,主要是国产电影;第二、来自香港的“听风者”,以香港电影和中港合拍片为中心;第三、“泰坦”归来不是梦,主要是好莱坞电影;第四、从“江湖”到“后宫”,以国产电视剧为主。 张慧瑜,1980年生于山东郓城县。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兴趣为中国电影史和当下中国大众文化研究,著有《视觉现代性——20世纪中国的主体呈现)(人民出版社)、《墓碑与记忆:革命历史故事的偿还与重建》(台湾秀威)、《影像书写——大众文化的社会观察(2008-2012)》(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等专著。在《读书》、《电影艺术》、《天涯》、《开放时代》、《鲁迅研究月刊》、《战略与管理》、《艺术评论》、《粤海风》、《南风窗》、《社会学家茶座》、《文化纵横》、《二十一世纪》(香港)、《文化研究》(台湾)、《台湾社会研究季刊》(台湾)、(韩国)、《플랫폼》(韩国)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打开锈住的记忆” :历史、创伤与国家叙事 一、 《唐山大地震》:意识形态的“除锈”工作 二、 《让子弹飞》:历史的“子弹” 三、 《金陵十三钗》:谁的“金陵”? 四、 《一九四二》:“民国化”与新的国家想象 五、 《钢的琴》 :“打开锈住的记忆” 第二章 “父亲”的归来:第六代的“重生”与文化位置 一、 《人山人海》:“父亲”的归来与复仇政治 二、 《飞越老人院》:谁的梦想 三、 《浮城谜事》:他者之眼 四、 《杀生》:牢笼与“自由”的想象 五、 《厨子•戏子•痞子》:密室与超级英雄的出现 第三章 来自香港的“听风者”:香港人的主体位置与中国想象 一、 《十月围城》:“革命/民主”的耦合 二、 《精武风云•陈真》:民族/去民族化的“超级英雄” 三、 《听风者》:来自香港的“听风者” 四、 《一代宗师》:王家卫的大时代与中国想象 五、 《西游•降魔篇》:神怪魔幻大片的国际化与跨界效应 第四章 江湖的消失,后宫的浮现 一、 《蜗居》:“现实”的幻像与危机时代的主旋律 二、 《浮沉》:白领视野中的“新国企”想象 三、 《后宫•甄嬛传》:从“江湖”到“后宫” 四、 《致青春》:青春暮气与时代征候 五、 《小时代》:“小时代”并不“小” 第五章 回到过去,拯救未来:好莱坞重写文化记忆 一、 《泰坦尼克号3D》:“泰坦”归来不是梦 二、 危机时代的乡愁与拯救之旅 三、 奇观影像与好莱坞叙事的改变 四、 “批片”崛起与“动画”奇缘 五、 回到过去,拯救未来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