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城镇化大转型的金融视角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城镇化大转型的金融视角
ISBN:978-7-5615-4773-1 条码:
作者: 巴曙松、杨现领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版4印 开本:0
定价: ¥49.00  折扣价:¥46.55
折扣:0.95 节省了2.45元
字数: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3-12-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展望未来十年,没有什么能比中国的城市化更能触动学界、决策者、资本市场的神经,中国和全球早已习惯于把中国的城市化与房子、汽车和家电消费联系在一起,也已习惯于把中国的城市化与地方政府的基建投资浪潮、高速经济增长划上等号,基于这种常识性判断,各界人士依然对未来十年的中国城镇化寄予厚望。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也曾大胆断言“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和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将成为影响人类的两件大事。” 2013年,中国经济将站在一个新的政治周期与经济周期起点上展开新的征程,城市化则必将成为这条道路上最为壮观的风景,本书将从金融视角,沿着城市化这条主线索,同读者分享我们对城市化与房地产、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城市化与资本市场等系列主题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还担任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发展委员会委员等,并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

章节目录:
问题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
城市的世界
大机会、大问题?
城市有何吸引力
城市有何问题
中国的城市、中国的问题?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

第一篇:理论解释--城镇化的逻辑

第1章 何谓城市
经济增长
社会包容
生态绿色
城市是增长、包容和绿色三个变量的“组合体”

第2章 何谓城镇化
城镇化是一种动态转变过程
城镇化是地理空间的重塑
城镇化也伴随着矛盾冲突

第3章 城镇化的动力
生产力条件的变化
交通通信条件的变化
金融条件的变化

第4章 城镇化的机制
人口流动的动态调节机制
企业的工厂和办公地点选择的动态调节机制

第5章 以城市看待增长
生产率的提升是关键
交通和地理条件同样重要
衰落和转型也是一种常态

第二篇:美国观察--美国城市的增长和转型

第6章 美国的人口流动
美国人口的跨区流动
美国人口的跨城流动
美国人口的城内流动

第7章 美国的产业重构
大机器工业启动美国城镇化的引擎
工业化和城镇化并不同步

第8章 美国三大都市圈
纽约经济圈:欧洲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芝加哥经济圈:二次工业革命的资源重地
洛杉矶经济圈:战火中孕育出科技革命的浪潮

第三篇:中国观察--历史经验的两面性

第9章 耀眼的成功
数以亿计的人口流动
开创中国式“土地神话”
增长成为一个必然结果

第10章 突出的问题
消费率下降正常吗
投资效率趋于恶化吗
土地城镇化的问题何在
资源是个严重的问题
规模效应和分工效率不足

第四篇:中国新常态--以城镇化看待转型

第11章 站在新的起点上
初始条件的转变
动力条件的转变

第12章 城市的分化与转型
农村和中小城镇的城镇化
内陆中心城市和沿海二、三线城市
“无界之城”

第13章 城市发展的再平衡
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速
产业由东向西重构
投资的再平衡

第五篇:金融含义--为城镇化的转型而融资

第14章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一个估算与比较
基础设施是否过剩
未来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在哪里

第15章 寻找可持续的融资方式
历史回顾:基础设施融资之道
未来靠什么融资

第16章 为产业的转型而融资
产融结构:历史回顾
产融不协调的表现
寻求适合的金融结构

第六篇:政策含义--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第17章 土地改革:关键切入点
历史回顾:土地改革是潜在的红利之源
未来展望:土地改革的可能路径
土地改革的潜在红利效应:有质量的城镇化

第18章 营改增:牵引产业转型
现状评估:
第三产业税负已经大幅高于
第二产业
改革效果预估:释放服务业发展空间

第七篇:行业含义--城市不等于建筑,城市等于人

第19章 房地产:走向“百花齐放”
逻辑线索
历史回顾
黄金十年走向终结?
百花齐放的开始?

第20章 消费品:农民工的崛起?
农民工的数量和结构特征
农民工收入增长是一连串事件的叠加
农民工消费市场有多大
谁将受益于农民工的消费

第21章 商业保险:受益于人的城镇化
商业保险是现代城市生活方式
城镇化下半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核心要素
基本与非基本之辨:明确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障的界限
保险资金参与城镇化建设

参考文献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