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汉字与中国文化教程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相关类别图书
作 者:詹绪左 朱良志,著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用 途:
中 图: 汉语
专 业:其他
制 品:
读 者:
最新可供书目

战争与文明:从路易十四到拿破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本书读懂30部管理学经典

清华大学出版社


算法传播十讲

苏州大学出版社


人文职场英语(第2版)学生用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数字时代的银龄行动——亚太地区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现状调研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书名: 汉字与中国文化教程
ISBN:978-7-5676-1504-5 条码:
作者: 詹绪左 朱良志,著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1 开本:0
定价: ¥28.00  折扣价:¥26.60
折扣:0.95 节省了1.4元
字数: 224千字
出版社: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数: 224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4-09-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相关评论

内容简介:
  汉字既是作为传播工具的推理符号,也是蕴含意味的象征符号,能够涵容文化意蕴且在其发展中不断增加自身的文化容量。《汉字与中国文化教程》从文化确证、生命符号、文化镜像等方面,深入剖析了汉字中蕴藏的中国文化,探讨了中国文化对汉字的渗透;重新审视了汉字与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民俗文化、中国文学的意象创造、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等之间血肉相连的关系,揭示了汉字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的深刻影响。《汉字与中国文化教程》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语言畅达,文化意味浓厚,是适合普通高校师生阅读的优秀教材。

作者简介:
詹绪左,1958年生,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三等奖获得者,省级教学名师。主要从事于古代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研究。发表论文《论训诂的负价值》《论宋代书学中的人格主义倾向》等60余篇,参与编撰大型辞书、丛书多部。
  朱良志,1955年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主任,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高级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研究,尤长于中国传统哲学和艺术关系的分析。出版《南画十六观》《石涛研究》《八大山人研究》《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真水无香》《中国美学十五讲》《曲院风荷》等著作。

章节目录:
绪言 汉字的文化通观
第一讲 作为文化确证的汉字
第一节 取象与正名
第二节 媒介与本体
第三节 确证和曲证
第四节 汉字确证文化的负面影响

第二讲 作为生命符号的汉字
第一节 汉字符号的生命内涵
第二节 汉字中的人文关怀意识
第三节 汉字生命符号对人的启迪

第三讲 作为文化镜像的汉字
第一节 汉字与文化质点
第二节 汉字与文化结丛
第三节 汉字与文化模式

第四讲 汉字与古代的衣食住行
第一节 汉字与服饰
第二节 汉字与饮食
第三节 汉字与居所
第四节 汉字与交通

第五讲 汉字与古代的民俗文化
第一节 惜字风俗的文化内涵
第二节 字谜制作的智慧特征
第三节 咬文嚼字的民族性格
第四节 测字背后的文化心态
第五节 名目繁多的文字禁忌
第六节 关涉汉字的年节文化

第六讲 汉字与中国文学的意象创造
第一节 比喻意象
第二节 本体意象
第三节 意象之“画”
第四节 意象之“隐”

第七讲 汉字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第一节 汉字与中国人的直观认知方式
第二节 汉字与中国人的朴素辩证思维
第三节 汉字与中国人的具象思维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片段:
合成谜面利用字、词语的语义双关和歧义现象,把两个以上字形、笔画部件直接拼合,组合成字,以扣谜底,这种制谜方法、叫合成,也叫直拼。用这种方法制成的谜,称为合成体谜。如“复习”(羽)、“八月二十三”(期)、“以一当十”(千)、“雨落苗间”(蕾)等。它们或由两个字形笔画部件拼合而成,或由更多字的笔画部件拼拢而成。
  包含谜面采用暗示、示形的方法,将主体字的某个笔画部件的字形,暗示出来,以扣谜底,这种制谜方法,叫包含。用这种方法制成的谜,称为包含体谜。它又可分为简式和复式两种。简式即以示形的方法,把单个字的字形部件暗示出来,以扣谜底。其主体字只有一个。如“虚心”(七)、“斧头”(父)、“点头”(占)等。而复式则以示形的方法,把两个或更多的主体字共有的笔画部件字形暗示出来,以扣谜底。如“明有一个,暗有两个”(日)。此外,从制作办法上说,包含体谜又有明暗之殊。其明者已如上述,而暗者则利用常用成语成句的省略,或用歇后语的省略法,来暗扣谜底。如“寻根”(究底——九)、“麻袋装钉子”(露头——雨)等。很显然,其暗者较之于明者,更能使人迷惑,也更能让人着迷。
  增损谜面运用会意转折等手法,把单个主体字的某些笔划部件增加或减损,来成为一个新字,以此扣谜底,这种制谜法,叫增损。用这种方法制成的谜,就称为增损体谜。如“一点不狠”(狼)、“一去不复返”(示、丕)等,此为增式谜;又如“斩草除根”(日)、“暗无天日”(立)等,此为损式谜。此外,增损谜中还每每采用歇后语省略法,使谜品更富有“谜味”,如“聋子打铃”(龙)(充耳不闻)、“猴子爬树”(合)(拿手)等。
  象形谜面利用汉字的象形特点,采用图像物品、模拟形体的手法,以扣谜底,这种制谜方法,叫象形法。用象形法所制的谜,就称为象形体谜。如“一字真奇怪,头上用草盖,九粒珍珠米,三根豆芽菜”(蕊)。这种谜若借助于其他表现手法,则成了混杂象形。如“明月半露云脚下,残花双落马蹄前”(熊)。此谜兼用拆字与象形法。“明月半露”为“月”,“云脚下”为“厶”,“残花双落”为“比”,下面四点象征马蹄,合起来即成为“熊”字。
  谐音谜面利用字音相同或近似的词语相互借代,以扣谜底,这种制谜方法,叫谐音法。用谐音法制成的谜,就称为谐音谜。它又可细析为两种形式:一是直接谐音;二是间接谐音。前者是直接会意、合成、包含的谐音谜。如“无言”(误),“盘庚”(皿),用“无言”谐“吴言”,用“盘庚”谐“盘根”,采用的是直接合成、包含的谐音。后者是借助其他谜体,经过一点曲折谐音,间接扣谜底。如“如释重负”(口),“重负”即“千斤重负”,隐含“千金”二字,再以“千斤”谐“千金”,即成“女”字。“如释重负”,就是“如”字释掉千金“女”,剩下的便是谜底“口”字。
  以上所列仅其荦荦大者,其精妙之处还有很多。综合起来看,字谜是以文字为骨骼,以贴切为血肉,以文采为衣裳,以巧妙为魂灵,以“隐”味为生命。故而它一般都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疑难性。刘勰说:“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cu《说文解字》言部新附上亦云:“谜,隐语也。从言迷,迷亦声。”②可见,字谜的特点就是迷,不隐不迷不成谜。它必须“回互其辞”,拐弯抹角,虚虚实实,“使昏迷也”,让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唯其有隐有迷,才会产生疑难,产生疑难,才会使人索其谜底。几经思索,猜出谜底,便产生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悦感。例如,“从一到十”这则字谜,人们或猜“干”,或猜“士”,或猜“土”,均不正确,因为这里隐含着的“从”没有着落。其实,“从”“一”到“十”组合而成“坐”字。又比如有如下一则字谜:“一月复一月,两月共半边;一山又一山,三山皆倒悬;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六口共一字,两口不团圆。”谜底是“用”。一个极简单的字经过制作者“回互其辞”,变得疑难丛生,变幻莫测,足使猜射者“昏迷”。
  ……

书  评:
 
其  它: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