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2015考研政治冲刺必备六韬三略——六大密押专题与终极预测3套卷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相关类别图书
作 者:芦欣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用 途:考研用书
中 图:政治、法律
专 业:法学>法学类>司考与法硕考试用书
制 品:图书
读 者:
最新可供书目

战争与文明:从路易十四到拿破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本书读懂30部管理学经典

清华大学出版社


算法传播十讲

苏州大学出版社


人文职场英语(第2版)学生用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数字时代的银龄行动——亚太地区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现状调研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书名: 2015考研政治冲刺必备六韬三略——六大密押专题与终极预测3套卷
ISBN:978-7-300-20158-0 条码:
作者: 芦欣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16.00  折扣价:¥14.40
折扣:0.90 节省了1.6元
字数: 134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201580 每包册数: 16
出版日期: 2014-11-05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相关评论

内容简介:
六大密押专题洞悉2015考研政治时政新走向
最后冲刺三套卷全面点睛2015考研政治命题核心
精准直击时政与考研政治契合点

本书包括考研政治最后的六大密押专题与终极预测3套卷。其中六大专题是和时政紧密结合,2015最为重要、核心和热点的问题。模拟题所着重的核心内容是生们特别关心的今年可能考的重点范围。作者通过模拟题的方式对考研政治五大部分的重点考题进行预测,点拨及押题,其中融入了重要文件精神。

作者简介:
芦欣,中国哲学博士,著名考研辅导青年专家,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并作为优秀青年学者代表访问台湾。具有多年考研辅导与学习策划的经验。授课提纲挈领,简明醒目,幽默睿智,语言特色鲜明,擅长框架式结构教学,独创关键词分析法享誉考研政治讲堂。主编《考研政治狂背系列丛书》、《考研政治命题人五套卷》等畅销书。

章节目录:
目录


韬略一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韬略二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

韬略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

韬略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与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

韬略五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韬略六伟大复兴之路与中国梦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试卷一1—11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试卷二1—11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试卷三1—11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答案与解析1—29

精彩片段:
韬略一


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理论热点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月22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深入学习宣传全会精神,全党全国思想认识高度一致,抓改革的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紧迫意识普遍增强,主动性、自觉性明显提高。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和采取一系列改革举措,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方方面面,突出了凝聚全社会改革共识和合力、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突出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突出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行动比较快,指向比较准,落点比较实,反响比较好。
——《人民日报》2014012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政材料契合点
辩证法部分可用原理一: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辩证法部分可用原理二:质量互变规律
(1)由于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因而事物的变化表现为量变和质变两种运动状态。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3)掌握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对于革命和建设工作的方法论意义:首先,它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其次,它是我们分析社会发展形式的基本理论工具,对于我们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4)十八大五位一体整体布局的确立,作为指导现代化建设正确的认识,从全局角度提纲挈领的指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方向,将推进现代化建设,尽快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唯物史观部分可用原理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首先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具体表现在:① 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②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③ 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当它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反动力量。
(3)这一规律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客观依据,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自觉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唯物史观部分可用原理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所实行的一系列决策、方针、政策,如工作重点转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以及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国有企业改革等,都是对这一规律的自觉应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我党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正是对这一原理的很好运用。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与时政材料契合点
契合点一: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要赶上时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改革是唯一的出路。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生产力是决定性因素。改革的目的同过去的革命一样,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改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改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了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到2020年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任务。
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契合点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这一理论的要点有: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其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推进。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作用这个问题。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配置的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理论和实践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当然,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契合点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取得的新认识。如何以更好的质量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也是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1)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这是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调整经济结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战略重点和根本途径。调整经济结构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首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其次,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工业化以城镇化为载体,工业化的过程也是城镇化的过程,二者的互动才能实现良性发展。再次,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城镇化发展的显著标志是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不断提高,而这一变化是建立在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上的。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是不能分开的一个整体。最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3)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面向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基本内涵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着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一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四是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客观要求,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契合点四:推进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文化自觉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必要条件。要清醒认识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增强文化的自觉自信,更好地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以主动担当的精神加快文化发展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没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资源就不可能转变为现实的文化力量。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色。发展文化事业,要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人民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提升国民素质。发展文化产业,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取得重大突破和阶段性成果。
一是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
二是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
三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四是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契合点五:建设和谐社会,保障改善民生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第一,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第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第三,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改革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第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契合点六: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一样,都是历史范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着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做好生态保育工作,建设循环经济。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具体来讲就是:第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第二,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第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第四,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思修法基与时政材料契合点
推进法治中国,树立法律权威
(1)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项: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③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④加快建设法治政府。⑤深化司法体制改革。⑥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⑦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2)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
在当代中国,树立法律权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法律权威是国家稳定的坚实基础。由于法律是一种超越于任何个人之上的普遍性规则,并且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尽管领导者会变动和更迭,但政治统治与社会秩序仍将会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我们要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树立,既有赖于国家的努力,也有赖于公民个人的努力。从个人角度来说,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少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努力树立法律信仰。第二,积极宣传法律知识。第三,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与时政材料契合点
综合国力的竞争
(1)定义:所谓综合国力,一般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一个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资源等方面实力和影响力的总和,是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其国际影响力的合力。
(2)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性:冷战结束后,几乎所有国家都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强盛衰落,最终起作用的是综合国力,核心是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而不单纯是军事力量。一个国家是否在21世纪多极化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也主要取决于它能否占有经济上的优势。因此愈来愈多的国家重视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把经济安全置于国家安全的首位。
经济竞争其实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对经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创造的价值在产品价值中的比例愈来愈大。它将决定各国在21世纪中的国际经济地位。科学技术将直接影响到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的发展,影响到各国综合国力的增长,最终将影响世界格局的变化。当今以美、日、欧为主的国际科技竞争已全面展开并日趋激烈,它对21世纪各种力量的消长与组合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3)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各国把经济安全确定为对外战略的重点。
第二,各国积极调整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
第三,各国竞相调整科技战略和政策。
第四,科技人才成为国际高科技竞争的焦点。各主要国家都在调整国家战略,把争夺经济和科技优势作为主要目标。
(4)总的来着,综合国力的较量在当今时代呈现出下列特点:
第一,21世纪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进行的,在这场竞争中,处于科技发展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居于优势地位。
第二,网络功能的变化,使人类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经济时代,这将导致信息替代资本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并最终成为核心资源。
第三,联合争强、集团取胜的“航母式”模式,将是未来竞争的主要手段。在这一方面,欧盟已经先走一步,以联合力量与美国争高低。东亚地区也正在加紧行动。21世纪的竞争主要在美、亚、欧三大板块间展开。
第四,新世纪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深刻表现为一场世界范围的“创新战”。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科技创新是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强大动力源。而在科技创新中,基于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的原始性创新,将带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开辟一片新的产品和服务市场,构筑世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在这场经济热战中,科技创新将决定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权重和地位。而创新也将超越传统的技术创新的范畴。体制创新、政策创新、观念创新日益成为科技创新的保证。
第五,进入新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具体形态上表现为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竞争,而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又取决于人才和教育的竞争。
第六,在新世纪的角逐中.还存在着少数发达国家为了本国和本集团的利益,以“新干涉主义”为借口对其他国家进行制裁甚至是武装干预的危险。
书  评:
 
其  它: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

总访问量:5031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