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新民说 权利论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新民说 权利论
ISBN:978-7-5495-5979-4 条码:
作者: 程燎原 王人博 著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32开
定价: ¥48.00  折扣价:¥45.60
折扣:0.95 节省了2.4元
字数: 345千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数: 474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5-01-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二十多年前出版的《法治论》(1989)和《权利论》(《法治论》姊妹篇,原名为《赢得神圣:权利及其救济通论》)两书,是国内最早提出“法治论”和“依法治国论”的名著,堪称法学界的一块耀眼的路标。对两书所阐述的基本观点,作者至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修正。甚至可以说,作者更加坚持两书所确证的信念和立场。而那些基本观点,即使是在当下,也远未过时。 此次修订两书,一是订正了讹误之处;二是尽可能将书中所引汉译本著作按当下通行本予以引证和注释,对中国文献的引证和注释,亦依此例处理;三是书名变动,《权利论》一书,第1版书名为《赢得神圣——权利及其救济通论》(1993年),此次修订版,更名为《权利论》;四是《法治论》增加了一章——余论:中国法治思想的“突破”;最后,《权利论》增加了“代第3版后记”。《法治论》主要从汉语文献中阅读了从亚里士多德到西塞罗、卢梭、孟德斯鸠、哈灵顿、洛克、杰弗逊、潘恩等人有关法治的学说;厘清了法治概念,区分了法治的实体价值与形式价值;阐释了法治与权力、法治与自由、法治与权利的关系;勾画了英、美、法等国的不同法治式样;对中国自1949年至1980年代末近40年的法制实践并运用法治作为量度的尺码,确立了中国法治理论的大致框架,是中国法治理论最初的系统研究。《权利论》一书,为《法治论》的姊妹篇,将《法治论》里的论题从中释出加以拓展研究,把关涉每个个体的权利问题从“宪法/法律性”视角转换成一种“社会性“的书写路径,着重讨论了社会中的权利问题。


作者简介:
王人博, 著名宪法学家,曾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现代法学》和《西南政法大学学报》主编,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政法论坛》主编。代表著作有:《法治论》(与程燎原合著)、《权利论》(与程燎原合著)、《宪政文化与近代中国》、《宪政的中国之道》、《法的中国性》及《孤独的敏感者》等。




程燎原,著名法理学家,曾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现任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代表著作有:《法治论》、《权利论》、《从法制到法治》、《清末法政人的世界》、《中国法治政体问题初探》等。


章节目录:
第一章 权利是什么
一、 权利:历史上的不同界说
二、 权利:当代中国法学的一个热门话题
三、 权利的另一种界说
第二章 人的主体性:权利的一个基点
一、 “自由自觉活动”:权利的内在性
二、 需要•利益•选择•权利
三、 个体与社会: 权利关系的实质构成
第三章 并非灰色的回忆:权利的历史
一、 西方社会权利的始点:古希腊、古罗马人的权利
二、18—19世纪:从自然权利到个人本位的权利
三、20世纪:是权利的个人本位还是权利的社会本位
四、 历史的遗产:中国古代社会的权利
五、 辉煌与曲折:中国现代社会的权利发展
第四章 权利•正义
一、 承认权利的正义
二、 分配权利的正义
三、 保护权利的正义
四、 权利正义与法律正义
第五章 权利•国家•权力•民主
一、 政治解放: 从“非人” 到“人”
二、 确认和保障权利: 国家的义务
三、 权利与权力
四、 权利与民主
第六章 权利的法律界限
一、 权利的相对性
二、 权利的界标: 内部限制和外部限制
三、 权利界限与价值选择
四、 “法不禁止即自由”
第七章 权利市场与权利交易:权利的经济问题
一、 权利是一种商品吗?
二、 权利市场: 权利交易及其交易成本
三、 效益权利观
四、 一点余论
第八章 权利背后的神秘力量:权利文化
一、 一个简单的界说
二、 权利系统背后的无形力量
三、 权利文化的变迁
四、 “权利人”的造就
第九章 法律与社会:权利本位论
一、 权利本位: 论争的一个焦点
二、 法律本位论争的“功”与“过”
三、 一种新的思考: 社会的“权利本位论”
第十章 从理想到现实:权利的三种形态
一、 应有权利:本质•价值•原则
二、 法定权利:权利的法律化与制度化 三、 现实权利:权利的最终归宿
四、 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权利推定
第十一章 救济:权利实现的程序化机制
一、 冲突:权利需要救济
二、 救济的含义与方法
三、 “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
第十二章 权利的脊梁:宪法救济
一、 来自最高法律性的宪法救济
二、 宪法救济制度的形成及其模式
三、 期待中的中国宪法救济制度
第十三章 主导性的权利救济:诉讼机制
一、 实体权利与诉讼法
二、 诉讼救济的价值基础: 诉讼正义
三、 诉讼救济的制度机制
第十四章 辅助性的权利救济:诉讼外解决方法
一、 诉讼外解决方法: 权利救济的辅助性工具
二、 寻求诉讼外解决: 世界性的潮流与趋势
三、 从权利救济看“东方经验”
结 语 未完的路
代第三版后记 权利理论研究的“再出发”






精彩片段:
第三版序



二十多年前出版的《法治论》(1989) 和《赢得神圣——权利及其救济通论》(1993)两书,是作者感知20 世纪末的中国历史将跨入法治与权利时代的理论产品。后一书,当年取名《赢得神圣》,意即权利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神圣的,每个人也会因拥有不容侵犯的权利而神圣。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缘于时代的风云际会与法学界的奋发进取,“法治”与“权利” (包括人权)的研究,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代中国法学中无可争议的“显学”。且不论种种汉译的法治与权利著作屡次三番出版,即就汉语法学(借自许章润)者的法治理论之探讨和权 利学说之求索而言,更呈现出前所未见的“ 井喷”局面。
在法治问题上,汉语法学者对法治概念的界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分梳, 法治原则与标准的厘定,法治价值的证成,法治意义的阐发,法治类型与形态的勾画,法治框架与法律体系的设计,法治与社会结构、市场经济之关系的把捉,法治与民主政治之关系的解析, 法治文化传统与本土资源的挖掘,中国法治模式与道路的系的解析,法治文化传统与本土资源的挖掘, 中国法治模式与道路的寻找, 法治技术和法律解释学的分析,法治 政府和司法改革的研讨,外域法治的透视,法治思想史与实践史的探究以及“人治”的清算 等等,无不广深并进、纵横捭阖,且卓然而成许多鸿篇巨著。这实实在在地彰显了一个“法治理论时代”的到来。
同样,在权利问题上,汉语法学者也不断对权利问题进行追问:从“法律本位”到“人权”,从“法律权利”到“基本权利”,不一而足。而这样的追问,使得权利哲学(人权哲学、 民权哲学)、权利的社会理论(权利社会学)、权利史学(权利的概念史、权利的思想与理论史、权利的制度史)、权利的经济分析(权利经济学)和权利的法学分析(如权利的法解释学)等权利学说,以及各部门法学对其具体权利的研究,在近20多年中奠立各自的根基,放出各自的光彩,并贡献出不少高文大册。这也极其鲜亮地标志着一个“ 权利理论时代” 的崛起。凡此种种,已不是“ 蔚为大观”一语所能形容得了的。
“法治理论时代”与“权利理论时代”在当代中国的联袂登台,绝非偶然。与其说它是 当代中国汉语法学者坚持不懈、辛勤劳作的结果,毋宁说它不仅反映了中国改革时代的历史必然,而且证实了“法治” 与“ 权利” 在精神文化和制度规则上共生共荣的内在逻辑。
在此背景下,我们之所以同意出版两书的最新修订版,一方面在于两书代表了我们在 那 个年代的真实思考,而且自诩两书在法治与权利问题上多少起了一点点启蒙和奠基(这正是 “抛砖引玉”之“砖头”的一大功能) 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对两书所阐述的基本观点,至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修正。甚至可以说,我们更加坚持两书所确证的信念和立场。而那些基本观点,即使是在当下,也远未过时。
此次修订两书,一是订正了讹误之处。二是尽可能将书中所引汉译本著作按当下通行本予以引证和注释;对中国文献的引证和注释,亦依此例处理。感谢重庆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 专业博士生柯旭在此项工作上付出的细致心思和艰巨辛劳。三是书名变动。《权利论》一书, 第一版书名为《赢得神圣——权利及其救济通论》(1993),第二版更名为《权利及其救济》 (1998)。此次修订版再更名为《权利论》,不仅简洁明快,而且与《法治论》相配合。四是《法治论》增加了一章——《余论:中国法治思想的“突破” 》——以资补充。最后,《权利论》增加了“代第三版后记”。
作者
2014年10月20日于重庆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