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我国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工具书及其它) - 工具书及其它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我国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工具书及其它) 工具书及其它
ISBN:978-7-5620-5763-5 条码:
作者: 陈宜 著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32开
定价: ¥24.00  折扣价:¥21.60
折扣:0.90 节省了2.4元
字数: 140千字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页数: 196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5-01-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北京、贵州、四川以及其他地区基层法律服务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现状的调研,分析、探讨了造成基层法律服务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现状的深层次原因,比如立法的缺失、制度的不完善、一些基层法律服务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主观意识方面的不重视、法律知识水平不高等,并力图在目前司法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提出构建我国基层法律服务制度体系的构想。

作者简介:
陈 宜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律师制度和法律职业规则、基层法律服务,曾担任教育部部级课题《律师法实施问题研究—以律师执业组织形式和律师管理为视角》、横向课题《北京地区基层法律工作者现状及对策研究》主持人以及教育部课题《律师流动问题研究》、司法部部级课题《律师收费制度研究》、横向课题《律师事务所管理评估体系》第二主持人。编著《律师执业组织形式和律师管理体制研究》,主编《律师公证制度与实务》、《律师职业行为规则概论》、《律师执业行为规则论》等多部教材和论著。在《法制日报》、《现代法学》、《中国律师》、《中国司法》、《行政法学研究》、《政法论坛》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章节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理论框架
一、考察背景
二、研究对象及定义
三、研究方法与路径

第二章 数据文献调查
一、立法层面的相关规定
二、与基层法律服务相关的政策文件
三、理论层面观点梳理

第三章 北京地区基层法律服务所、法律服务工作者状况考察
一、北京地区基层法律服务所、法律服务工作者状况
二、北京地区调研总结

第四章 2012年贵州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状况考察
一、贵州地区基层法律服务所考察概况
二、贵州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概况
三、土城法律服务所考察
四、习水县基层法律服务所状况考察
五、汇川区司法局及中心所走访
六、遵义市基层法律服务所状况考察
七、贵阳市基层法律服务考察
八、贵州省基层法律服务考察总结

第五章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下的基层法律服务
一、引言
二、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发展
三、我国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益法律服务的实践
四、政府购买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服务的尝试
五、政府购买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共法律服务的可能性
六、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力量的整合及政策的倾斜

第六章 基层法律服务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前景展望
一、尽快出台管理办法
二、对法律服务所实行合理布局,总量控制
三、理顺关系,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管理和指导
四、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业行为
五、表彰先进,树立典型
六、整合力量,服务基层

第七章 制定法律服务法,规制法律服务市场
一、20世纪90年代全面清理整顿法律咨询机构
二、社会法律咨询服务机构设立审核的规定被取消
三、对社会法律服务机构管理脱节
四、制定法律服务法势在必行

篇外 调研札记

后记

精彩片段:
序 言
不止一位朋友好奇,我怎么会关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这个群体。曾经在2002年,我与朋友崔玉麒合著了论文“法律服务分流制的构想——兼论法律服务市场的净化”,发表于《政法论坛》2002年第2期。文章认为:从中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将法律服务分为有偿法律服务和无偿法律服务,并根据案件的复杂难易程度,处理该法律事务所需要的技能、技巧及可能承担的风险和责任,有偿法律服务分别由律师和法律工作者承担则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实行法律服务分流制,既能使复杂疑难的法律事务由律师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又能使律师无暇顾及的一些小案件也能获得专业人士的帮助,以满足社会各阶层对不同法律服务的需求。尽管文章中涉及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但我对这个群体并不了解,仅从有关的规范性文件中知道一些制度层面的规定。2002年司法部领导在讲话中提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淡出诉讼的观点,之后我去包头讲函授课,班上的学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他们很关心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会不会被取消,我说应该不会,当时只不过觉得这个十万余人的庞大群体不会说取消就取消。再后来,我只是偶尔从媒体看得一些有关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消息,而且负面的居多。一位律师做了十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有关净化法律服务市场的提案也提了十多年,锋芒直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建议废止《乡镇法律服务业务工作细则》、《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此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009年,中国政法大学本科生小倩、赵镜宇等申报学生创新项目“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职业化问题探索研究——以杭州、北京、西安为蓝本”,并邀请我担任项目指导老师。作为指导老师,我自然要研读项目申报书,支持项目申报。项目申报成功后,小倩他们按计划去外地进行了调研,回到北京跟我汇报了调研情况,并希望去海淀区调研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情况。于是,我求助于司法行政口的朋友,朋友为我联系了海淀区司法局的同志,然后,我带着小倩他们一起去了海淀区司法局。在交流中,海淀区司法局的同志表示希望与我合作,就有关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现状与对策进行研究。
2010~2011年期间,我和海淀区司法局的同志赴北京地区六区县就基层法律服务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大致掌握了北京地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基层法律服务所的生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走近“法工人”,我才知道我过去对他们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带着太多的偏见。十几年来,“法工人”被边缘化,甚至被妖魔化。他们的默默坚守让我感动,他们想争辩,却发不出声音。初期的调研很艰难,不少管理部门不愿意接受走访,原因不外乎两种: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服务所放任不管的,我们的调研无异于“哪壶不开提哪壶”;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服务所的管理工作做得好的,也会婉拒我们的调研,因为司法部59、60号令的修订迟迟没有出台,基层的工作缺乏规范性文件的支撑,在夹缝里求生存,担心我们的调研给他们自身造成不必要的困扰,使他们本已被动的工作更加被动。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对我们的调研则表现出极大的热忱,他们希望被关注,希望被正名。在调研后期,我也得到了管理部门的认同,调研变得容易了许多。
北京地区的调研结束后,我不忍终结对这个群体的关注,于是我积极申报教育部和司法部的课题,但总是没有结果。2012年7月,我自费赴贵州调研,得到贵州省司法厅的大力支持。此外,我还利用回家的机会多次去广东东莞、广州,四川宜宾、自贡等地调研,走访司法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在调研过程中,我明显地感到自身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欠缺,虽然多次下到基层走访,调研的规范性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也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陈宜
2014年4月6日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