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刑事诉讼法(独角兽国家司法考试应试指南:2015年)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刑事诉讼法(独角兽国家司法考试应试指南:2015年)
ISBN:978-7-5620-5862-5 条码:
作者: 左宁 编著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53.00  折扣价:¥47.70
折扣:0.90 节省了5.3元
字数: 750千字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页数: 475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5-01-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针对司法考试复习时期的刑诉学习,全面系统、完整细致地分析了法条中涵盖的司法考试的重要考点,同时,将与知识点相关的历年司法考试真题附在知识点后,有利于考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司法考试的出题方式。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概述※※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与任务
第三节 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
第四节 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
第三节 严格遵守法律程序
第四节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第五节 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第六节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第七节 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第八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第九节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第十节 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第十一节 具有法定情节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节 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

第三章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
第二节 诉讼参与人※

第四章 管 辖※※
第一节 立案管辖
第二节 审判管辖
第三节 特殊情况的管辖

第五章 回 避※
第一节 回避的概念和适用人员
第二节 回避的理由与种类
第三节 回避的程序

第六章 辩护与代理※※
第一节 辩护制度概述
第二节 我国辩护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刑事代理※

第七章 刑事证据※※
第一节 刑事证据
第二节 刑事证明

第八章 强制措施※※
第一节 强制措施概述
第二节 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第三节 拘留※※
第四节 逮捕※※
第五节 强制措施的撤销与变更※

第九章 附带民事诉讼※
第一节 附带民事诉讼概述
第二节 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
第三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
第四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相关程序※

第十章 期间、送达
第一节 期 间
第二节 送 达

第十一章 立 案※
第一节 立案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
第三节 立案的程序
第四节 立案监督※

第十二章 侦 查※※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侦查行为
第三节 侦查终结
第四节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
第五节 补充侦查※
第六节 侦查监督

第十三章 起 诉※※
第一节 起诉概述
第二节 提起公诉的程序
第三节 提起自诉的程序

第十四章 刑事审判概述※※
第一节 刑事审判的概念
第二节 刑事审判的模式※※
第三节 刑事审判的原则※
第四节 审级制度
第五节 审判组织※※

第十五章 第一审程序※※
第一节 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
第二节 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
第三节 简易程序※※
第四节 判决、裁定和决定※

第十六章 第二审程序※※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
第二节 第二审程序的提起※※
第三节 第二审程序的审判※※
第四节 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核准
第五节 主要相关法律文书

第十七章 死刑复核程序※
第一节 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特点
第二节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第三节 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第四节 死刑复核的法律监督※

第十八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概述※※
第二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第三节 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

第十九章 执 行※※
第一节 执行概述※※
第二节 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
第三节 执行的变更程序
第四节 对新罪和申诉的处理
第五节 人民检察院对判决、裁定执行的监督

第二十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附条件不起诉※※
第三节 犯罪记录封存※※
第四节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

第二十一章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当事人和解的条件※※
第三节 和解的结果※※
第四节 其他规定※※

第二十二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第二十三章 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第二十四章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协助制度
第一节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概述
第二节 刑事司法协助
第三节 相关法条重点※
精彩片段:
前 言

一、何谓刑事诉讼法?
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会有很多主体的参与,譬如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又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证人、鉴定人等等。这些主体参与到刑事诉讼活动中的唯一目的是确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及应对其处以何种刑罚。因此,刑事诉讼法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法律。
刑事诉讼法首先是程序法。一方面,刑法规范的逻辑主要是“一个人如果干了什么就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注重评价行为的结果。但是,处罚结果不会自行变为现实,它需要刑事诉讼法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将刑法的规定变为现实。另一方面,刑事诉讼法讲究程序正义,这是刑事诉讼法独立的个性或者价值。在刑事法领域,正义可以被区分为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离开了程序正义的实体正义不是最终的正义。
刑事诉讼法还是人权保障法。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是刑事诉讼法追求的理念,但刑事诉讼法更加侧重于保障人权。刑事诉讼法设计了精密程序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规制国家公权力、保障公民私权利。
二、国家司法考试中的刑事诉讼法如何?
刑事诉讼法作为一门司法考试科目,地位重要。从历年真题考查分值上来看,刑事诉讼法稳居第三位,仅次于刑法和民法,平均每年考查70分以上,是考生应当重点学习的大科目。
近年来,刑事诉讼法的考查难度越来越高。这与司法考试难度整体升高的大环境有关。2002年首届国家司法考试,通过率仅为7%,可以说是最难的一次司法考试。由于我国存在需求司法职业群体的巨大缺口,随后几年的司法考试通过率逐年升高,最高一年达到20%以上。不过,随着司法职业群体缺口的逐渐缩小,司法考试通过率也开始逐年下降,近几年稳定在10%左右。什么叫10%的通过率?这意味着100名考生里至少有90人过不了。进一步说,出题人在出题时必须考虑出题难度应当配合通过率,换言之,出题人一定会想“我出一道什么样的题才能让100个学生里至少90个学生得答错呢?”因此,近年来司法考试题目出得越来越有水平,考查的范围越来越广,命题角度越来越刁钻。刑事诉讼法也不例外,可以说,难度在直线上升。
在这种通过率的背景下,刑事诉讼法命题出现了不同以往的特点:
首先,考查法条的数量巨大。2012年司法考试首次考查新刑事诉讼法的内容,新刑事诉讼法只有290个条文,当年考生只需要复习好这二百多个条文即可应付考试。2013年1月1日,新刑事诉讼法正式施行,同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机关纷纷出台配合刑事诉讼法实施的司法解释和部门规定,从2013年开始,考生需要复习的法条数量从二百多个条文骤然增加至近两千个条文。随着今后立法解释、司法解释的逐渐增多,法条的数量只会越来越多。
其次,法条的题眼难以把握。司法考试有一个“重者恒重”的规律,即对于显然的重难点知识,每年司法考试屡考不厌。但是,重难点知识考生基本都会复习到,且会重点复习,考查这些东西似乎难不住大家了。但是重难点又必须考,用什么方式既考查了重难点知识,又能难住考生呢?那就是转移考查的重点。譬如,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传统重点法条在真题中会被避开,而一些考生平时不太关注,认为较偏,但实际上非常重要或者非常有特色的法条就会考出来。考生需要认真考虑,为什么就考了这一条?为什么偏偏就考这一条中的这一个词?这一个词看起来不觉得重要啊?实际上,这一法条在当初修订时蕴含了重要的理论背景,是个“有故事”的法条。而对于考生而言,我怎么知道某个法条背后有没有故事?有什么故事?重点题眼不易把握。
最后,理论知识考查力度快速提高。刑事诉讼法从逻辑架构上来看不算难,总结一下无非是“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十个字。至于“管辖、回避、证据、辩护、强制措施”等都是贯穿于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各个诉讼阶段之中的具体制度。因而,很多考生认为刑事诉讼法,包括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在司法考试中属于较为简单的科目,只要把法条背背即可。但近年来的真题,尤其是2013、2014年的真题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在2013、2014年的真题中,理论知识的考查分值占到了总分的三分之一,无罪推定、程序正义、侦查的司法控制、公诉理论等理论知识考点粉墨登场,这些知识仅仅通过背诵法条是无法学到的。
如何破解这些问题就成为了本书写作的核心关切。
三、本书的特色何在?
可见,刑事诉讼法考试越来越难,而刑事诉讼法又是一门大法,不容放弃。本书正是针对刑事诉讼法的命题特点进行编著,请考生认真学习。
本书是一本集刑事诉讼法条精析、理论解读、重点笔记提点、真题例举、模拟题辅助、表格、图例配套于一身的一本通教材。具言之:
第一,【本章复习建议】和【本章知识框架】。每一章开头,对本章进行通俗解释,介绍本章重点制度,提点本章重点理论考点。每一章、节都有逻辑框架图示,让考生对本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利于体系性地把握各章节知识。
第二,【图表记忆】。刑事诉讼法的法条知识繁杂,不易系统掌握。很多考生感觉仅通读法条无法掌握法条的精髓和与其他法条之间的关系,经常看了前面忘后面。本书中设计了很多图表和图示,既有对重难知识点的总结,也有对整个章节的总结,方便考生记忆和复习。
第三,【要点详解】。本书中有很多图表,图表中内容尽量做到简洁、概括、顺口,避免直接罗列法条。当然,有的法条或者知识点缩减后会丢失原意的除外。针对每一个重点知识点,在【图表记忆】下,一般会有【要点详解】对图表中的内容进行详尽阐释。考生在看不懂图表时,可以通过【要点详解】深入理解图表内容。简言之,【图表记忆】是归纳,【要点详解】是演绎。
第四,【特别注意】。【图表记忆】和【要点详解】的目的是让考生成体系地掌握重、难知识点,但对于这些知识点你真的掌握了吗?这些知识点中的题眼你真的精准理解了吗?这些知识点在历年真题中是以什么形式为难你的真的了然了吗?不一定。因此。本书在【图表记忆】或者【要点详解】之后,一般会有【特别注意】,对该知识点中的题眼和命题规律进行深入讲解。
第五,【综合重点】。通过分析近几年的真题可知,很多选择题考查各章节中的共同知识点。譬如,2014年有一道选择题考查被害人的权利,在ABCD四个选项中,分别涉及到了“第三章: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中被害人、“第七章:刑事证据”中被害人陈述、“第十二章:侦查”中询问被害人、“第十五章:刑事第一审程序”中询问被害人的相关知识。也就是说,考生不仅应当能够纵向地把握每一章节中的重要知识点,还要能横向地将不同章节中的相同或者类似知识点进行比较掌握。本书将这种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冠以【综合重点】。
第六,【学理拓展】。近年来理论知识考查力度增大,经常考查的重点理论点有约二十处,针对这些理论,本书结合通说及陈卫东教授、顾永忠教授、宋英辉教授等著名学者、命题人的理论观点,对重点理论知识点进行阐述和论证。
第七,【经典真题】与【破解之道】。法条、制度、理论都是静态的知识点,而真题则反映的是动态的知识运用能力。本书收录了2002年至2014年间在知识点考查与命题陷阱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真题,置于书中相关知识点之后,考生可以通过真题训练与知识点进行印证,实现将静态知识点转换为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的动态战斗力。
第八,【模拟训练】与【破解之道】。本书在每一章后,均设置一至二道模拟题,模拟题的难度相对较高,用以综合考查考生对本章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第九,重点题眼,标示横线,重点概念,标示阴影。在本书的【图表记忆】和【要点详解】中,对于重点题眼,均标示了横线标记,对于重点的概念或者制度,均标示了阴影标记。考生在学习时可以对重点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综上,本书的特色主要表现为:
首先,组合拳战斗法。针对一个目标知识点,先用【图表记忆】进行归纳,再用【要点详解】进行演绎,再用【特别注意】进行提点,再用【经典真题】、【模拟训练】进行训练,可以说是用一套组合拳的方式集中对付一个知识点,可以让考生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深入掌握目标知识点。
其次,以图表带知识。本书在写作之前,笔者考查了市面上已有的各种刑诉法教辅书,有的作者重知识阐述,有的作者重图表符号,有的作者先阐述知识,在书后附图表。本书使用了与之不同的方式,对于每一个重点知识,先用图表归纳,再用【要点详解】、【特别注意】等方式对图表进行展开和阐释,这种编写方式的好处是:其一,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先看图表,可以让考生迅速了解本知识点的全貌和逻辑架构。再看【要点详解】、【特别注意】,可以让考生对知识点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全面掌握。其二,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及复习第二遍或第三遍之后的同学,可以只看【图表记忆】,至多再看一看【特别注意】即可完成对一个知识点的复习。
再次,重视理论拓展。【学理拓展】的特点在于:其一,以司法部三大本教材中的通说为依据。其二,融合司考命题人的理论偏好和观点。其三,尽量保证内容丰满,包括理论点的背景、各种观点的博弈等等。其四,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尽量通俗易懂,在阐述方式上尽量融合案例。
最后,强调规律总结。书中的【特别注意】和【综合重点】属于规律总结。具体来说:其一,总结历年真题中针对目标知识点的命题规律;其二,总结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章节中出现的规律;其三,总结相似概念、制度的区别;其四,总结同一制度的不同表现规律,如不同的期间进行不同的诉讼活动等。
四、本书如何使用?
第一,主要法律根据。
本书涉及的主要法律根据包括: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书中简称《刑诉法》)。②《最高人民法院等六部委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书中简称《六机关规定》)。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书中简称《高法解释》)。④《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书中简称《高检规则》)。
第二,重点标志。
本书中对知识点的重要程度,使用“※”标示。
无“※”:一般知识点,熟悉、理解即可。
“※”:重要,需要特别熟练。
“※※”:非常重要,需要尽量背过。
第三,阅读方法。
从复习到考试,若能认认真真地将本书看上四遍最为理想。这四遍应当是一个由厚到薄,又慢到快,由难到易的过程。
第一遍:对于刑事诉讼法基础比较薄弱或者刚进入复习状态的考生,应当通学本书,做到没有死角,全都学懂。速度可以慢,但必须扎实。无需背诵,只求真正理解,可在书上随意写出心得或者点评。
第二遍:有了一定基础后再次通读本书,应当将带“※”的知识点尽量熟悉,争取背过。将真题与模拟题再做一遍,重点是将题目背后的法条和理论不断重复记忆。这一遍的目的在于巩固第一遍的成果,这一遍的质量高,第三遍会非常快。
第三遍:只需要重点看带“※”章节中的【图表记忆】、【特别注意】、【综合重点】、【学理拓展】,做到背过重点理论的核心思想和法条关键词。将【经典真题】和【模拟训练】再熟悉一遍,揣摩出题人的出题技巧。
第四遍:通常就到了考试前的十天左右。通过本书每章节开头的【本章知识框架】联想本章的重要内容,将【图表记忆】再过一遍即可。
最后,寄语考生朋友们。既然选择司考,就放松下来,认真完成这一旅程。现在也许痛苦一些,但时光荏苒,未来三五年享受辉煌法律人生的你回首今天,一定会欣慰含笑的。祝愿大家备考顺利,高分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左 宁
2015年3月
(新浪微博:@左宁刑诉)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