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微生物技术及应用(第二版)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微生物技术及应用(第二版)
ISBN:9787568005005 条码:
作者: 孙勇民,张新红 编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46.00  折扣价:¥43.70
折扣:0.95 节省了2.3元
字数: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5-06-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微生物技术及应用(第二版)》围绕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能力本位”、“就业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等职业教育新理念的指导下,阐述了微生物技术及应用的基础原理与实践操作技能等,具体包括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微生物的生理,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微生物的代谢及调控技术,微生物免疫学基础,微生物在环境治理、食品生产、生物产品生产等领域的综合运用等有关内容。全书共设计了九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又以任务为驱动,具有显著的职业教育教材的特点,能很好地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
  《微生物技术及应用(第二版)》可以作为高职高专生物食品类、环境类、医药类相关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相关企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参考教材。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学习情境一微生物及相关技术的认知
项目一对微生物的认识
任务一微生物的概念及类群
任务二微生物在生物分类学中的分类
项目二对微生物学及相关研究的认识
任务一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
任务二微生物学的分科依据与种类
项目三微生物的一般特点和作用
项目四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技能训练1.1微生物实训技术的基本要求
技能训练1.2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
习题
学习情境二微生物形态结构及观察技术
项目一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观察技术
任务一细菌的形态结构及观察技术
任务二放线菌的形态结构及观察技术
项目二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观察技术
任务一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及观察技术
任务二霉菌的形态结构及观察技术
项目三非细胞型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观察技术
任务一病毒的形态结构及观察技术
任务二亚病毒的形态结构及观察技术
技能训练2.1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技能训练2.2酵母菌的数量测定
技能训练2.3酵母菌的大小测定
技能训练2.4霉菌的形态观察
技能训练2.5噬菌体效价的测定
习题
学习情境三微生物的营养成分和培养基制备技术
项目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与分析
项目二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目录
任务一碳源物质的利用
任务二氮源物质的利用
任务三能源的利用
任务四无机元素的利用
任务五生长因子的利用
任务六水的利用
项目三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项目四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任务一单纯扩散
任务二促进扩散
任务三主动运输
任务四基团转位
项目五培养基的制备技术
任务一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
任务二培养基的分类及其应用
技能训练3.1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与灭菌
技能训练3.2培养基的制备
技能训练3.3高氏Ⅰ号培养基的配制
技能训练3.4PDA培养基的配制
技能训练3.5麦芽汁培养基的配制
习题
学习情境四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技术
项目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与技术
项目二微生物的生长规律与应用技术
项目三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与技术
项目四影响微生物生长环境的因素与分析技术
项目五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方法与技术
技能训练4.1平板菌落计数法
技能训练4.2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技能训练4.3氧对微生物的影响
技能训练4.4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习题
学习情境五微生物的代谢及调控技术
项目一微生物的代谢原理分析
任务一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原理
任务二微生物次级代谢原理与次级代谢产物的利用
项目二微生物的代谢调控原理与应用
任务一酶合成的调节原理
任务二酶活性的调节原理
技能训练5.1糖发酵
技能训练5.2甲基红试验
技能训练5.3微生物对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试验
习题
学习情境六微生物的遗传原理与育种技术
项目一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任务一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
任务二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存在方式
项目二微生物的基因突变原理和基因重组技术
任务一基因突变原理与技术
任务二基因重组原理与技术
项目三微生物的菌种选育技术
任务一自发突变与育种技术
任务二诱变育种技术
任务三基因工程与工业菌种改良技术
项目四微生物菌种保藏与复壮技术
任务一菌种的衰退原理与复壮技术
任务二菌种的保藏技术
技能训练6.1微生物接种技术
技能训练6.2微生物纯种的分离、纯化技术
技能训练6.3新菌种的分离筛选技术——土壤中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技能训练6.4紫外线诱变育种——绘制存活率
曲线和突变率曲线
技能训练6.5细菌质粒DNA的提取
技能训练6.6菌种保藏技术
习题
学习情境七微生物的生态特点及其应用技术
项目一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特点
项目二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
项目三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项目四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及其相关应用技术
技能训练7.1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
技能训练7.2水中微生物的检测
技能训练7.3调味品的微生物学检验
习题
学习情境八免疫学基础认识及其相关应用技术
项目一免疫学的基本认识
任务一免疫的基本概念
任务二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任务三免疫的机制类型
项目二抗原的基本认识
任务一抗原的概念
任务二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任务三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任务四抗原的类型与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任务五免疫佐剂的类型认识
项目三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认识以及抗体应用技术
任务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任务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任务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任务四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作用
任务五人工抗体的制备
项目四补体系统的认识
任务一补体的概念及其相关认识
任务二补体的激活途径
任务三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项目五细胞因子的认识
任务一细胞因子的概念和作用特点
任务二细胞因子的种类
任务三细胞因子主要的生物学作用
项目六免疫应答的认识
任务一免疫应答的概念与过程
任务二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过程
任务三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过程
项目七超敏反应的认识及其相关应用技术
任务一Ⅰ型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其医学应用
任务二Ⅱ型超敏反应及其医学应用
任务三Ⅲ型超敏反应及其医学应用
任务四Ⅳ型超敏反应及其医学应用
项目八免疫学检测原理及其应用技术
任务一抗原与抗体反应特点的认识
任务二常见的抗原抗体反应类型
项目九免疫学在药学中的实际应用
任务一免疫诊断的认识与应用
任务二免疫预防的认识与应用
任务三免疫治疗的认识与应用
技能训练8.1抗人红细胞免疫血清的制备
技能训练8.2直接凝集试验
技能训练8.3双向免疫扩散试验
技能训练8.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习题
学习情境九微生物技术综合应用
项目一微生物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综合应用
任务一沙门氏菌的检验
任务二志贺氏菌的检验
任务三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任务四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项目二微生物技术在生物产品生产中的综合应用
任务一酒精发酵
任务二柠檬酸发酵
任务三柠檬酸的提取——柠檬酸钙的制备
项目三微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综合应用
任务一水质的细菌学检查
任务二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及生物相的观察
任务三富营养化湖泊中藻类数量的测定
任务四菌种的驯化
习题
参考文献
精彩片段:
 微生物技术及应用是生物、食品、医药和环境等大类专业的必修课。本书主要介绍如何运用微生物资源生产发酵产品以及防治有害微生物,包括微生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菌种选育的原理与方法,发酵工艺及其控制,微生物在生物、能源、环境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微生物免疫学相关技术等,为全面学习生命科学和相关技术知识奠定基础。
  本书围绕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能力本位”、“就业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等职业教育新理念的指导下,阐述了微生物技术及应用的基础原理与实践操作技能等,具体包括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微生物的生理,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微生物的代谢及调控技术,微生物免疫学基础,微生物在环境治理、食品生产、生物产品生产等领域的综合运用等有关内容。本书突出了以下特点。
  第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微生物技术及应用虽是专业基础课,但其重要功能在于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服务。本书在讲解理论时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
  第二,强调行动导向。本书设计了九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又以任务为驱动,具有显著的职业教育教材的特点,能很好地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
  第三,突出强校联合、工学结合。本书第一版在编写过程中,经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生物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由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的生物技术、微生物重点专业学科的精英团队共同编写,共享大江南北各院校的优势资源,突出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特点,力求学校教学与工厂现场操作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确保了本书的实用性。本书第二版在第一版基础上,综合各用书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订,使教材特色更加鲜明。
  本书由孙勇民、张新红担任主编,王立晖任常务副主编,3人组成核心编写组负责大纲编写、任务分配、统一稿件、修改完善等一系列工作。具体编写分工如下:学习情境一由王立晖、陈珊、杨爽编写,学习情境二由王志勇、范琳编写,学习情境三由孙勇民、殷海松、刘鹏编写,学习情境四由徐春华、卢楠编写,学习情境五由郭建慧、曹震伟编写,学习情境六由张新红、韩艳霞编写,学习情境七由陈丽霞、高爽编写,学习情境八由郝乾坤、魏瑜编写,学习情境九由程伟、王伟青编写。本书在初版编写、再版修订过程中得到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生物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各作者所在院校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并借鉴了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较紧,加之编者水平的限制,书中可能尚存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