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的风气(修订版)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先前的风气(修订版)
|
ISBN: | 9787561378922 |
条码: | |
作者: |
穆涛
相关图书
|
装订: | |
印次: | 2-2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48.00
折扣价:¥45.60
折扣:0.95
节省了2.4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4-01-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内容分九个部分,涉及经史春秋、历法农事、道德觉悟、帝皇将相、旧砖新墙、文情书画、饮食男女……除了少数大篇幅,大多仅为寥寥数百字或千余字。但篇幅短小不等于内容单薄,形体瘦弱不等于思想乏力;相反,穆涛的散文文以载道,言之有物,在小中见大,在绵里藏针。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被评为”2014中国好书”。
|
作者简介: |
穆涛,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
章节目录: |
信史的沟与壑 信史的沟与壑3 信变14 玉皇大帝住什么房子16 树和碑19 黄帝的三十年之24 多26 职官28 反粒子31 道理33 匠35 敬与耻37 我李浩怎么读《隋书》195 事关唐朝的三个问题197 我们的地域文化意味着什么201 双轨制或三轨制204 史家怎么史 206 耳食之言 耳食之言解211 文学标准和文学生态212 李渔的“四期三戒”215 《人间词话》的方法217 言者有言219 文学的核心221 鲁迅在西安223 虚心实腹225 境界227 文风229再说文风232 解放思想234 简洁236 乡土散文238 网络语240 搜旧书242 安黎兄244 忘我246 再说忘我248 夜读250 听说过的两句话254 四月天256 河东与河西258清明260秩序262 传神264 内涵266 描写268 一杯水270 小的故事271 表面的东西273 念旧的水准274 回头看275 时代烙印还是时尚趣味278 现代精神与民间立场281 言立而文明283文学,文风,以及中国文化气质 文而不化不叫文化291 文化是有血有肉的294 化是讲规律的296 在汉代,文学意味着什么300 真实 境界 表达302 底线306 怎么样理解主见308评论 说穆涛获奖贾平凹312 穆涛的风气李浩315散文,以及穆涛的散文鲍鹏山318 这是一条古河,却又是新的吕耜324 《先前的风气》读札邢小利327 复见天地心杨辉330 访谈文学写作,要有良知和良心335
|
精彩片段: |
历史的学名叫“春秋”历史的学名叫“春秋”,这是圣人的譬喻,“仲尼厄而作《春秋》”。孔子为什么把历史叫“春秋”,而不叫冬夏?我琢磨出这么几层意思。一、当时是小国政治年代,叫诸侯国,只是比今天的县稍宽敞些,人口也稀疏。据行家估算,当时全国仅二千万人口,比今天的台湾人口还要少四分之一。但是国家数量多,西周时期最多将近八百个,仅山东境内就有四十多个,周室东迁后,《左传》有记载的仍超过一百二十个。小国寡民在弱肉强食的环境里过日子,如危地里的庄稼,春种秋收,得一茬是一茬,说不出可持续发展的松心话。如果当年也是今天的一统天下,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地大物博,凭孔圣人的智慧,不会叫春秋的,会换另外的视角,可能会叫天空,或海洋什么的。二、冬夏两季表层的东西多,春秋两季深层的变化多,不确定因素多。物如此,人和社会亦如此。三、春天是播种,是开始,是动机。孔子很看重动机,他在《论语·为政》里说诗,“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与政治貌似不相关,但有一个关键处是相通的,就是“思无邪”。心术要正,动机要纯,出发点要端庄。秋天是收获,是结果。从动机里看居心,在结果中察得失。一个朝代是怎么拉开帷幕的?又是怎么谢幕的?“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蕴藏其中的东西才是这个朝代留给后世的最大遗产。用刘知几《史通》里的话说,“得失一朝,荣辱千载”“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乱臣贼子所惧的,正是“春秋”笔法,明察秋毫,微言大义。四、依农历天时,冬夏叫至,春秋称分,老话叫“日夜分”。分是分明,指的是昼夜平分,白天和黑夜基本持平。审视历史要一碗水端平,要公允,不能挟私用假。“临流无限澄清志,驱却邪螭净海波。”五、上边写的四款,都是我的瞎琢磨。据王力先生考据,西周早期,再溯以前,一年只分春秋二时,讲春秋,就意味着全年。郑玄笺注“春秋匪解,享祀不忒”为“春秋犹言四时也”。读史讲致用,温故为知新。温故讲究读史方法,温这个词用得恰当。历史原本已经死去了,只有读活了才可能出新价值。尤其是中国的历史“课本”,有五千年的厚度,很难读,城府深,色调沉,像一个人板着脸孔,古板,刻板,缺情少趣且苦辣,对,是苦辣。像冬天里喝烧酒,要“温”一下口感才稍好些。我们的历史不太好读的原因,有两点最具中国特色。一、历史是断代的。二、既有帝王术,还有宰相术,两条线索并行,却不是双轨制,是连体的两个人,既互动,也互相牵扯。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