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我们之间的化学反应——关于爱情、两性和吸引力的科学 - 马卡龙爱情心理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我们之间的化学反应——关于爱情、两性和吸引力的科学 马卡龙爱情心理学
ISBN:978-7-5621-7894-1 条码:
作者: [美] 拉里·杨(Larry Young) 布布莱恩·亚历山大(Brian Alexander) 著 苏琴 童心 译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32开
定价: ¥38.00  折扣价:¥36.10
折扣:0.95 节省了1.9元
字数: 220千字
出版社: 西南大学出版社 页数: 372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6-06-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我们是如何坠入爱河的,又为何落荒而逃?
是什么让我们在爱情面前变得如此愚蠢?又是什么让人做出一生的承诺?
爱上一个人为何会迷恋其身体?为何会产生嫉妒、猜疑、控制欲?
是什么力量让两个人在一起?这力量如此强大,那么为什么还会有出轨、偷情、变心?
什么人出轨的可能性更大?
一夫一妻制合理吗?
怎样才能让一份感情长久而稳固?
为什么对恋爱中的女人而言,男人就像她的孩子一样?
为什么会爱上“错的”人?
为什么会爱某种性别的人?
为什么爱情不再,两人还能相依相守?
……
所有这些令人类困惑的问题,现在由社会神经科学给出答案!
该领域的前沿科学家拉里·杨以及科学记者布莱恩·亚历山大在本书中,阐述了与爱情、性和吸引力有关的重大发现,为我们拨开重重迷雾,帮助我们更加科学理性地认识爱情、性取向、两性关系以及婚姻家庭生活。

作者简介:
[美] 拉里•杨(Larry Young)
世界社会和行为神经科学领域的一流专家,埃默里大学精神病学教授,埃默里大学医学院转译社会神经科学中心主任,耶基斯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行为神经科学和精神疾病部主任。担任《神经科学》(Neuroscience)《分子孤独症》(Molecular Autism)《社会神经科学》(Social Neuroscience)编辑,由于在神经科学领域的突出贡献,于2008年荣获著名的国际科学奖项“金脑奖”(Golden Brain Award),2009年被选拔为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成员。

[美] 布莱恩•亚历山大(Brian Alexander)
作家,自由撰稿人,曾获得梅迪尔新闻学院颁发的“约翰•巴特罗•马丁奖”,入围美国“国家杂志奖”,常年为《纽约时报》《时尚先生》《户外》《科学》《国家地理探险》撰稿。著有《心醉神迷:生物技术如何成为新的宗教》与《解密美国:寻找性与满意度》等书。常年为国家级媒体担任嘉宾,包括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娱乐与体育节目电视网(ESP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曾录制《今日秀》(The Today Show)及《查理·罗斯访谈录》(Charlie Rose Show)等电视节目。

章节目录:
引言 001
第一章构建性别大脑 009
第二章性欲背后的化学反应 045
第三章性欲的魔力 079
第四章母性回路 123
第五章恋爱中的女人 167
第六章恋爱中的男人 209
第七章深爱成瘾 251
第八章出轨怪圈 287
第九章重新爱情故事 325
致谢 359


精彩片段:
“爱情即神秘”在人类的想象中,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概念。爱情
也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话题。柏拉图把爱情称为“非理性的欲望”。科尔·波特①的经典曲目唱道,“我”原本过着“平淡”的生活,悠然自得,直至爱情神秘地“降临”,改变了一切,“愚弄了我”。当他向上天伸出双手,用歌声无奈地叹息“爱情究竟是什么东西?”的时候,似乎也吐露了众人的心声。
总有一天,爱情会不期而至,我们会诧异自身的改变竟如此之大。我们会对性怀有无尽的渴望,脑子里总想着它,不惜把真金白银贡献给休·海夫纳①,吉米·周②和拉斯维加斯的经济。性欲和爱情的结合或许是这世上最强大的力量。我们甘愿和一个有子女的人结婚,欣然扮演母亲(父亲)的角色,养育她(他)的孩子,虽然我们单身的时候完全没有想过要和孩子一起生活;我们甘愿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或生平第一次信奉某种宗教;我们甘愿舍弃海风和煦的迈阿密,移居到冰霜覆盖的明尼苏达州;我们做很多从未想过会做的事情,有很多从未想过会有的想法,接受很多从未想过会接受的生活方式,甚至会有人为爱行凶。当爱情变质的时候,我们则会变成波特唱词中那位原本悠然自得的主人公,辗转反侧,不知问题出在哪里,不知自己为何会那般愚蠢。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两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会认为,和彼此共度一生是一件快乐且必需的事?为什么一个男人口口声声说爱他的妻子,却和其他女人巫山云雨?为什么爱情不再,两人还能相依相守?为什么会爱上“错的”人?为什么人会有“类型”之分?“爱”的起源何在?是什么驱使母亲照顾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我们会爱某种别的人?一个人是“男”是“女”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样的观念存在于哪儿?又是如何形成的?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