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小学儿童心理学(第二版)(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小学儿童心理学(第二版)(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ISBN:978-7-300-23118-1 条码:
作者: 陈威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2-1 开本:0
定价: ¥39.00  折扣价:¥35.10
折扣:0.90 节省了3.9元
字数: 465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231181 每包册数: 7
出版日期: 2016-09-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该书力求对小学儿童的发展做一个全面的概述,反映儿童心理学研究所提供的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最好的理论观点、研究结论和实践建议。本教材分门别类地将小学儿童各种心理品质的发展特点与如何进行教育培养相结合,使读者既明确小学儿童发展的事实和规律,又能在如何指导小学儿童发展的问题上得到启发,突出实践性及应用性。本教材编写力求完善、活泼,为了增加教材的可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设置了名人名言、本章学习要点、阅读栏、讨论栏、阅读导航等,从多方面为教与学提供方便,利于师生使用。本书可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普通读者的心理学读本。修订版会根据2011年教育部公布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及《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提出的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修改部分内容;适当补充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相关内容与训练。

作者简介:
陈威,哈尔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带头人、黑龙江省精品课《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负责人,哈尔滨学院首届“教学名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小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曾主编教材《教育心理学》《小学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等。

章节目录:
第1章导论
第一节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第三节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设计类型和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阅读导航
参考文献

第2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年龄特征和发展阶段
第三节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阅读导航
参考文献

第3章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
第一节小学儿童的生长发育
第二节小学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
第三节小学儿童的身体健康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阅读导航
参考文献

第4章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第一节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第二节小学儿童的注意
第三节小学儿童的感知与观察
第四节小学儿童的记忆
第五节小学儿童的思维与想象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阅读导航
参考文献

第5章小学儿童的语言发展
第一节儿童语言的获得
第二节小学儿童言语的发展特点与培养
第三节小学儿童的语言发展障碍及第二语言学习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阅读导航
参考文献

第6章小学儿童的智力与创造力发展
第一节小学儿童智力的发展及培养
第二节小学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及培养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阅读导航
参考文献

第7章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第一节个性和社会性概述
第二节小学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第三节小学儿童气质与性格的发展
第四节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五节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阅读导航
参考文献

第8章小学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
第一节小学儿童的性别差异
第二节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小学儿童的性别教育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阅读导航
参考文献

第9章小学儿童的道德品质发展
第一节道德品质发展的实质
第二节小学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
第三节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发展
第四节小学儿童的道德行为发展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阅读导航
参考文献

第10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与维护
第一节小学儿童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小学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辅导
第三节小学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和矫治
第四节小学儿童心理健康的维护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阅读导航
参考文献

精彩片段:
总序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 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加大了教师教育改革的推进力度。2011 年10 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对深入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2012 年2月,教育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正式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将其作为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为了严把教师入口关,教育部制定了教师资格考试指导意见和定期注册试行办法,颁布了考试标准,并于2011 年底将浙江、湖北作为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试点省份。
教育部关于教师教育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对我国教师教育发展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其中,各类“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提出了对合格中小幼教师的专业要求,为促进中小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供了基本准则;《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则聚焦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其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本标准和课程模块等,对中小幼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的改革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明确废止了我国教师资格认定的“双轨制”,要求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必须参加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考试成绩合格者方能认定教师资格,这必然对教师教育机构的教师培养产生一定的冲击……这一切,都要求教师教育机构、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关注教师教育改革的动态,研究和领会教师教育改革的精神,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的课程教学改革工作。
在我国1200 万中小幼教师队伍中,小学教师占了近半壁江山,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三级师范教育体系逐步向二级甚至一级师范教育体系过渡,小学教师培养也经历了由以中专学历为主体,到大学专科和本科学历占主导地位的迅速转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类教师教育机构开设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有160多个,开设的专科初等教育专业有近200 个,形成了十分庞大的小学教师培养规模。小学教育专业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一个全新的专业,经过小学教师教育界同人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其专业建设已取得许多重要成果。但毋庸讳言,其专业建设中依然存在着诸如培养模式不够清晰、课程设置不尽合理、课程内容简单照搬、培养方式变化不大等问题。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高等院校升格和结构调整,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构建带来的师范院校的重新定位和内部重组,小学教师培养迅速高学历化带来的培养模式变革和课程教学改革,都迫切要求我们贯彻落实教育部教师教育改革的精神,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小学教师为目标,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提高小学教师的培养质量。

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中心问题之一。课程是组织教学的基本单位,教材则是课程的载体,教材建设涉及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加强小学教育专业的教材建设是保证小学教师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高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仍处于探索之中,《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颁发也必然导致小学教师培养课程的结构调整,加之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对小学教师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都应该体现在小学教育专业的教材之中。有鉴于此,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在这套教材的组织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并力图实现以下目标:
第一,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精神,按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结构调整的要求,精心设计系列教材结构和具体编写项目。我们将本套教材设计为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系列、小学教师学科教育系列和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系列三个部分,分别针对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师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主要任教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和小学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提升三个方面。在具体教材项目选择方面,则注意与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相吻合,除了基本覆盖该专业传统基础课程之外,还设计了《小学教育基础》《小学生认知与学习》《小学数学思维方法》《儿童文学应用教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小学班队活动设计》《小学科学活动设计与指导》《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组织》《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等教材,希望能够填补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建设的一些空白。
第二,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小学教师的具体要求,坚持育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精心选择教材编写内容。教育生理和心理都处于迅速成长期的6~12 岁儿童,要求小学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要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等,也要求小学教师具有综合的专业素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多方面的专业能力。我们必须改变长期以来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的教材内容组织方式,而应以小学教师的职业需要为前提,关注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实际,关注未来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养成,关注小学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关注小学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差异,并兼顾在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材知识体系。
第三,根据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的要求,突出实践取向和能力培养,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以培养未来小学教师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本套教材的编写十分注重从解决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出发,其中教育理论知识学习以学生能理解和运用为目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实践体验和反思的过程,同时兼顾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相关内容与技能训练,以推动小学教师教育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四,在教材的编写体例和内容呈现方式上,本套教材注意学习借鉴国内外相关高等教育教材的成功经验,根据不同的教材系列设计出更加灵活的编写体例,增加更多课堂和教育案例与相关知识专栏。写作语言风格活泼,避免简单的理论说教,以适合当代教育工作者阅读和学习的需要。
组织编写“21 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此项工作不仅得到了全国许多从事小学教师教育的兄弟院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领导的直接关心和策划编辑的精心策划,更有赖于各分册主编和编写者的辛勤劳动,以及教育部小学教育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和上海市高校内涵建设项目所给予的资助,对此我们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本人从事小学教师教育研究已有20 年之久,也先后主持和参与了一些小学教师教育教材建设项目,在自己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我愿将多年从事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的成果和经验,将自己参与教育部许多教师教育重大改革项目的思考和启示,运用于本套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希望通过各方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能够编写出反映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的、具有特色的小学教师教育教材,为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尽绵薄之力。
是为序。  
  惠中
2014 年8 月2 日
  于上海师范大学教苑楼


















前言


前言





“小学儿童心理学”是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编写这本小学儿童心理学教材的目的是对小学儿童的发展做一个全面的概述,反映儿童心理学研究所提供的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最先进的理论观点、研究结论和实践建议,以满足该专业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需要。
自2009年第一版问世以来,本书被全国许多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选为必修教材,也得到了许多小学教师和家长的认可。为了总结本书在使用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也为了更好地回应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此后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等相关文件的精神要求,使本书具有更高的质量和更强的活力,我们于2014年启动了本书的修订工作。本书修订的目的就是反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体现小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需要、促进未来的小学教师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以满足当今社会对小学教师的新要求。
在本书修订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到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引领其需求的发展,注重拓展师生的学科视野,补充了与教育、教学实际密切相关的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我们查阅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参阅了新近出版的国内外的有关教材,在保持全书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增减了本书的部分内容。
首先,在内容上,本书在修订的过程中,一是为了更好地凸显课程标准中关于“儿童发展”与“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等模块的教学要求,更好地引导未来的小学教师理解小学生成长的特点与差异,删减了普通心理学的内容,着重介绍小学儿童心理学的重点内容;二是确保了小学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的整体性和逻辑性,将第一版中的第7章“小学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整合到第一版中的第8章“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中;三是更加突出实践中的应用,着力培养学生运用原理解决儿童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以及总结实践中的智慧和经验。所以,在修订中仍然侧重从基础的、总体的、原理的角度阐述,将传统的、经典的理论阐述与小学教育及小学儿童的实际的理论借鉴及启示相结合,使原理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能够学以致用。与此同时,仍然注重分门别类地将小学儿童各种心理品质的发展特点与如何进行教育培养相结合,使读者既明确小学儿童发展的事实和规律,又能在如何指导小学儿童发展的问题上得到启发,有利于树立科学的心理发展观及育人观,培养读者运用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上,仍然力求完善、活泼,有利于教与学。为了增强教材的可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章前有统领全章的名人名言;章始有一目了然的“本章要点提示”;正文中有拓宽学生视野、丰富有趣的“阅读栏”和引人深思的“讨论栏”;章后有总结性的、便于复习和把握本章学习重点的“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部分既有知识性的题目,也有启发性、探究性的题目及活动设计;最后安排了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阅读导航”,向学生推荐拓展学习的阅读材料,并对其要点进行介绍。
最后,在结构上,全书经调整后,由相对独立又相互呼应的十章内容组成,主要介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小学儿童的认知和语言发展、小学儿童的智力与创造力发展、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小学儿童的性别角色和的道德品质发展以及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与维护等问题。除基本理论之外,每章均在全面揭示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培养措施。
本书是在第一版作者通力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更新、修改、补充和完善的结果。虽然此次修订工作没有邀请原来的全部作者参与,但是本书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劳动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我们将参与各章修订的作者和第一版的作者均视为各章的作者。具体的分工是:第1章,陈威;第2章,果孝文、陈威;第3章,刘亨荣;第4章,陶钧;第5章,刘亨荣;第6章,赵燕、陈威;第7章,刘春梅、陈威;第8章,周舟、陈威;第9章,陈威;第10章,刘春梅。全书由主编负责并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重写,并最终定稿。
和第一版一样,第二版也是在借鉴、参阅和引用了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在此谨向有关的编著者表示诚挚的感谢。在参考文献的出处标注方面,我们力求全面详尽,但若有疏漏和错误,恳请作者原谅,同时希望能给予反馈,以便在修订时改正。
在本书的修订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王雪颖等编辑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是供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和教师使用的心理学教材,同时也可作为相近专业的学生和在职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参考用书。由于修订时间和作者水平的限制,书中难免会有不足甚至错误,衷心希望得到专家、读者的批评指正。

陈威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