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出镜报道(新编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相关类别图书
作 者:张超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用 途:
中 图: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专 业:
制 品:图书
读 者:
最新可供书目

战争与文明:从路易十四到拿破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本书读懂30部管理学经典

清华大学出版社


算法传播十讲

苏州大学出版社


人文职场英语(第2版)学生用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数字时代的银龄行动——亚太地区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现状调研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书名: 出镜报道(新编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
ISBN:978-7-300-23258-4 条码:
作者: 张超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38.00  折扣价:¥34.20
折扣:0.90 节省了3.8元
字数: 449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232584 每包册数: 8
出版日期: 2017-01-15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相关评论

内容简介:
《出镜报道》结合传播学、语言学、社会学、叙事学等理论探讨出镜报道的传播规律,通过大量实战案例系统介绍出镜报道的相关知识,涉及从准备到出镜的各环节,理论与实践并重,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出镜报道专著兼教材。
本书特点如下:
案例丰富:数百个国内外出镜报道案例,涵盖出镜记者遇到的大部分问题;
可视性强:代表性案例皆有图片讲解或视频链接,可帮助读者迅速、直观地掌握学习要点;
论述集中:各篇章紧密围绕出镜记者和出镜报道展开,干货多、水分少;
观点新颖:汇集国内外一线的观点与争鸣,对出镜报道业务有独到见解。

作者简介:
张超,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电视新闻、新媒体和公共外交。曾担任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出镜记者,新闻作品多次获奖,广播电视论文三获山东广播电视论文奖一等奖。著有《国际广播通论》,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CSSCI论文多篇,数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或论点摘编。

章节目录:
第一章 出镜记者与出镜报道
第一节 出镜记者概说
第二节 出镜报道概说
第三节 出镜记者的作用
第四节 出镜记者的素质要求与评价标准

第二章 出镜记者的有声语言表达
第一节 出镜记者有声语言表达的特点
第二节 出镜记者有声语言的表达规范
第三节 出镜记者有声语言的表达策略
第四节 出镜记者的口误与应对
第五节 出镜记者的合音

第三章 出镜记者的叙事视角与叙事角色
第一节 出镜记者的叙事视角
第二节 出镜记者的叙事角色

第四章 出镜语的创作
第一节 出镜语的创作样式
第二节 出镜语的表达方式
第三节 出镜语的创作理念
第四节 出镜语的创作与表达误区
第五节 案例分析

第五章 出镜记者的非言语表达
第一节 出镜报道中的非言语类型
第二节 出镜记者非言语表达的特点
第三节 出镜记者非言语表达的制约因素
第四节 出镜记者非言语表达的原则

第六章 出镜报道的典型环境选择
第一节 典型环境在出镜报道中的作用
第二节 出镜典型环境选择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出镜典型环境的选取原则
第四节 案例分析

第七章 记者出镜的调度与拍摄
第一节 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
第二节 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
第三节 记者出镜的场面调度
第四节 拍摄记者出镜的理念
第五节 出镜形式的创新
第六节 自拍神器与记者出镜

第八章 出镜报道中的细节及运用
第一节 新闻细节的作用
第二节 出镜报道中的细节分类与使用
第三节 案例分析

第九章 出镜记者的镜前准备
第一节 确定出镜与否的依据
第二节 出镜记者的镜前形象
第三节 出镜记者的镜前心理
第四节 出镜前的技术准备

第十章 出镜记者的出镜能力与角色冲突
第一节 出镜记者的出镜能力
第二节 出镜记者的角色冲突

附录:《新华社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第一批)》
参考文献
推荐出镜记者阅读的学术期刊
后记

精彩片段:
前言
劳埃德·拉奎斯塔站在一所废弃的停车场里,外套紧扣,叹了一口气,呵出些许白雾。这是11月一个寒冷的深夜,拉奎斯塔身后的建筑物在街上的黄色霓虹灯下显得暗淡,而白天,他在塞西尔·怀特中心边对免费午餐问题进行采访的时候,这里聚满了蜗居的人。
但那是几个小时以前的事情。现在拉奎斯塔站在原地等待直播开始,他只需在直播的开头和结尾在现场说几句话就可以回家了,其余的部分早已事先录好。
这在当地电视圈里被称为“黑洞”直播报道(“BlackHole”LiveShots)。尽管拍摄地点选在与新闻相关的地方,拍摄时现场却没有任何事情发生,拍摄的灯光完全被周遭的空旷吞噬。
这是约翰·麦克马纳斯(JohnMcManus)在《“黑洞”直播报道:不菲的噱头还是进步的新闻?》中给我们讲述的案例。这种出镜直播报道形式不仅被美国电视台经常采用,在中国也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电视新闻运作模式。细想一下,这种出镜形式有意义吗?观众会认可这种出镜直播报道吗?有人认为,欧美电视台就是这样做的,国内借鉴这种模式没有什么不妥,如果这种模式不好,欧美电视台又为何经常采用呢?也有人认为,根据电视台过往的经验,只要有记者出镜,只要是直播,必定拉升收视率,至于是不是“黑洞”直播报道无所谓电视台要的是“出镜+直播”这种形式。
以上的观点都很具代表性。第一种观点说明一些电视新闻业者在向欧美同行学习时只是在模仿;第二种观点说明一些电视新闻业者已意识到电视新闻的某些传播规律,但仅此而已。我们再进一步想,出镜、直播,这些电视新闻中的要素,难道仅仅是形式吗?如果不仅仅是形式,使用这些元素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这种报道模式真的“必定”拉升收视率吗?
当我们的思考一步一步深入下去的时候,你会发现,出镜报道既具备一般的电视新闻传播规律,也有自身的特殊规律。只有认识、了解电视媒介、电视新闻、出镜报道,才能在出镜报道业务问题上超越单纯的“模仿”与“盲从”,让出镜报道真正成为电视新闻的竞争“利器”。
从人才需求角度看,近年来各电视台在招聘时更加注重出镜报道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不少高校也将出镜报道课程纳入到专科生、本科生,甚至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之中;还有的高校设立出镜记者班,进一步强化播音主持专业和新闻专业学生在出镜报道能力方面的培养。然而出镜报道的相关研究虽有增长,却落后于实践需要,尤其是系统研究出镜报道的专著、教材更是少之又少。
出镜报道的大量涌现和媒体对出镜人才的急切需求,说明了出镜报道在电视新闻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出镜报道为何重要,如何做好出镜报道,却不一定为电视新闻业者所周知。
这是一部探讨出镜报道的专著,也是一部教材。说它是专著,是因为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笔者结合传播学、语言学、叙事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对出镜报道传播规律所做的一些思考;说它是教材,是缘于本书的写作遵循了教学规律和教材写作体例,理论与实践并重,兼具可读性和实操性。
作为从事过出镜报道的出镜记者,又兼研究广播电视新闻业的教师,我并不想在本书中单纯讲授技巧,也不建议学习者只对技巧感兴趣。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说,为什么做和怎样做同等重要,“渔”和“鱼”要兼得,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通过阅读本书,你也会发现,我们探讨业务的重心围绕出镜记者展开,如出镜记者的有声语言/非言语表达、出镜语的创作、记者出镜(而非出镜报道)的拍摄与调度等。内容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是基于新闻业务间的共通性。本书的内容集中探讨与出镜报道、出镜记者直接相关而与其他新闻业务又有明显区别的内容,所以出镜报道的采访、写作不在本书的探讨范围之内,这些内容与电视新闻采写相关教材重复。
本书在写作中注重国际视野,不仅参阅了国外学界、业界的研究成果,也有众多国外出镜报道案例,并对有争议的出镜报道业务问题进行了探讨,还对当今出镜报道的新发展有所涉及。
我希望这本书能开阔出镜记者对于出镜行为、出镜报道的思路,通过阅读本书,借鉴和汲取国内外优秀出镜报道的经验和创意。
学习和研究出镜报道,我认为要抓住以下关键词:拟人际传播、现场、现场感、角色扮演,其中拟人际传播是我们认识出镜报道的起点。
同为视听媒介,电影有“第四堵墙”,演员在电影屏幕内的特定时空中进行表演,摄像机是观众的眼睛,被描绘的世界与观众的现实世界截然隔绝。电视是拟人际传播媒介,采用“直接交谈”(direct address)的方式与观众对话。电视通过各种技术,实现屏幕内外的信息交流、情感共享,不仅可以使身处现场的观众实现心理交流,还可以让电视机屏幕前的观众获得“在场”的心理感受,产生参与的愿望。出镜报道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将电视拟人际传播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播音员、主持人通过镜头面向观众说话,很多情况下属于二度创作,文稿多由编辑提供,播音员、主持人是“二传手”;出镜记者不同,他/她需要在新闻现场“书写”,用一度创作的方式直接面向观众交流。
1956年霍顿(Horton)和沃尔(Wohl)提出,广播电视人物和受众之间建立了一种虚幻的类社会交往关系。受众常以一种类似于人们之间交朋友的方式,将特定的媒介人物看做是自然的、真实的、对他们有吸引力且与他们相似的人。这种类社会交往关系密切了观众与电视媒体的关系。作为电视台人格化符号的载体,出镜记者的优劣无疑会影响这种类社会交往关系的发展。
现场对于电视新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场除了能够带给观众“在场”的感觉外,更重要的是它是电视新闻文本的核心,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当然,并非所有的出镜报道都有现场。没有现场怎么做?我们要围绕现场感做文章。现场与现场感并非对应关系,出镜记者抓住了现场,出镜时并不一定有现场感;
出镜记者错失现场,出镜时并不一定没有现场感。现场很重要,现场感也很重要。
角色扮演意在强调出镜记者的角色定位和角色实现问题。张泉灵曾说:现场永远比你的脸更有魅力。出镜记者的真正角色是记者,不是主持人、不是明星、不是演员,记者出镜是出镜报道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不要试图变成出镜报道的焦点”。是否出镜、如何出镜取决于新闻文本和观众接受的需要。在特殊情境下如何扮演好出镜记者的角色,不仅是专业能力问题,也考验出镜记者的智商和情商。
出镜报道表面上与记者的形象、语言表达直接相关,实际上它与记者的专业素质和采编能力关联更加密切。在学习本书前,建议读者先学习新闻采访写作相关课程,出镜记者要求采、写、编、播、评能力兼备通常对“播”的要求会低于主持人和播音员。,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当今电视新闻集约、高效的制作要求,满足融媒体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期待。
作者
2016年4月11日
书  评:
 
其  它: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