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孩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只是孩子
|
ISBN: | 9787549515141 |
条码: | |
作者: |
刘奕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大32开 |
定价: |
¥39.00
折扣价:¥37.05
折扣:0.95
节省了1.95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2-02-01 |
|
内容简介: |
帕蒂?史密斯与罗伯特?梅普尔索普,二十世纪纽约*传奇、*美好的爱情。他们共同的人生,她以此书回忆。 1967年,他们在布鲁克林偶遇,她是离家流浪的女孩,他是荒废学业的男孩; 1969年,他们在切尔西酒店蜗居,她是爱写诗的书店店员,他是爱画画的午夜牛郎; 1971年,在摇滚乐中她越陷越深,在前卫摄影中他逐渐发现自我; 1973年,在CBGB舞台,在摄影暗房,他们于不同的领域各自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1989年,她已成一代朋克摇滚女王,他却因艾滋病离开了这个世界。 1968年的夏天,那是柯川去世的夏天,是爱与骚乱的夏天,也正是在那个夏天,两个刚刚踏上艺术之路的热血青年相遇在布鲁克林。 帕蒂?史密斯会成长为诗人和音乐家,罗伯特?梅普尔索普会将他高度挑衅的个人风格瞄准摄影艺术。他们单纯而热忱,从科尼岛到第42街,*终到“马克斯的堪萨斯城”ZHU名的圆桌、安迪?沃霍尔王朝听政的地方。他们的足迹遍及纽约。1969年,这对情侣在切尔西酒店驻扎下来,迅速融入了那个赫赫有名也声名狼藉者的团体??DANG*当时*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及其千奇百怪各色族群。那是一个意识格外敏锐的时代,诗歌、摇滚、美术和性政治的世界,相互碰撞、爆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两个孩子
|
作者简介: |
作者:(美国)帕蒂?史密斯译者:刘奕 帕蒂?史密斯(PattiSmith,1946~),作家、音乐家及视觉艺术家,*伟大的摇滚歌手之一,于2007年入SHOU*选摇滚名人堂。1970年代,帕蒂?史密斯革命性地将诗歌与摇滚结合,开创了一个朋克摇滚时代。首张专辑《马群》,被尊为目前*伟大的100张专辑之一。封面肖像由罗伯特?梅普尔索普(RoberMapplethorpe)拍摄。至今已出版12张专辑。帕蒂?史密斯的文字著作包括:《维特》《白日梦》《珊瑚海》《纯真预言》《空想》等,2010年出版《只是孩子》,赢得DANG*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帕蒂?史密斯从1973年举办**素描展至今,包括美国安迪?沃霍尔博物馆、法国卡地亚现代艺术基金会等机构为其举办过多次展览,展品包括素描、摄影和插图等。1980年,帕蒂?史密斯与弗雷德?索尼克?史密斯(Fred“Sonic”Smith)在底特律结婚。1994年,弗雷德去世。现在,帕蒂?史密斯与她的儿子杰克逊、女儿杰西一起生活在纽约。 刘奕,2000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后成为摇滚乐文字工作者至今。曾用笔名“刘E”等,初期乐评文章多见于《通俗歌曲》等摇滚杂志,生活交集北京地下摇滚场景。2005年开始只做翻译工作,为《滚石》杂志大陆版翻译文章,同时淡出江湖。正经在家人。
|
章节目录: |
导读 前言 星期一的孩子 只是孩子 切尔西酒店 神合形离 牵着上帝的手 致读者 译后记
|
精彩片段: |
一九六七年春,我评估了自己的人生。我已经把一个孩子健康地带到了世上,让她生活在一个有教养的温馨家庭的庇护之下。我已经从师范学院辍了学,继续走下去所需的自制力、生活重心和钱,我哪一样也没有。我在费城的一家课本工厂里,干着一份法定*低工资的临时工。 我的DANG*当务之急就是考虑接下来要去哪,和到了那之后要干什么。我坚守着成为艺术家的希望,不过我也知道自己优势地位上不起艺术学院,而且必须先讨生计。没有什么能让我留在家里,我既看不到希望,也没有群体归属感。父母为我们营造的成长环境充满了虔诚的对话、怜悯和民权,可南泽西的乡村却普遍不待见艺术家。我的几个朋友已经搬到纽约写诗、学艺术去了,这让我倍感孤独。 我在阿尔蒂尔?兰波的诗中找到了慰藉,我邂逅他,还是十六岁时在费城一个公车站对面的书摊上。在《彩图集》的封面上,我与他高傲的目光相遇。他那种不恭的才情点燃了我,我就像对待一位同胞、亲戚,甚至是秘密情人那样地接纳了他。我连九十九美分也掏不出来,直接把书揣走了。 兰波掌握着一串神秘语言的钥匙,那种语言我无法完全破译,却读得如饥似渴。我对他的单恋,像我经历过的所有事情一样真实。在工厂里,我跟一群残酷又现实的文盲女性一起工作,因为他而不断受到骚扰。就因为读着一本外文书,我被怀疑为共产党员。她们在厕所里威胁我,逼我贬斥他。我就在这样一种环境里强压着怒火,我写作和做梦都是为了他,他成了我的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