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巴菲特投资与经营哲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巴菲特投资与经营哲学
ISBN:978-7-300-23637-7 条码:
作者: 【俄】埃琳娜·奇科娃(Elena Chirkova)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59.00  折扣价:¥53.10
折扣:0.90 节省了5.9元
字数: 179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2014Z1346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7-02-08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一本投资者必读的、系统而全面分析巴菲特投资思想、解秘“伯克希尔·哈撒韦帝国”经营神话的书
关于巴菲特价值投资理论的书籍随处可见,关于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顶级价值投资人的书籍更多。但是没有一本书能够对巴菲特的投资与经营哲学做出全面而系统的分析。
本书作者首次揭示了巴菲特60年来能够保持20%回报率的秘密,以及巴菲特的核心财富驱动力其实就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经营哲学,全面解读了这位商界奇才的投资理念和商业思想。本书将从以下方面帮助你重新了解巴菲特:
·巴菲特的投资原则与本杰明·格雷厄姆和菲利普·费雪的投资原则有何不同之处;
·巴菲特关于金融市场如何运作的观点,以及他对于公司金融关键事件的立场;
·深入研究投资目标、投资量力而行、长期视野、思想独立自主的投资理念;
·巴菲特所坚持的保守主义:规避风险比承担风险更有益;
·如何系统地跑赢市场;
·巴菲特关于公司治理、市场合理性以及管理者激励的观点;
·创造价值是进行交易的唯一且合理的动机。

作者简介:
埃琳娜·奇科娃(Elena Chirkova)
莫斯科高等经济学院的金融学副教授。她曾经在德勤公司金融咨询部和N.M.罗斯柴尔德家族莫斯科公司任职。

章节目录:
引言 沃伦·巴菲特是谁// 1
第1章 前辈// 17
本杰明·格雷厄姆/ 18
菲利普·费雪/ 36
第2章 巴菲特喜欢哪种公司// 45
巴菲特认为有问题的公司/ 45
具有良好基本原则的公司/ 49
寻找“印钞机器”/ 55
报业的经济特许权/ 70
寻找简单、易理解并且可预测的公司以及持保守态度投资 / 78
第3章 巴菲特的投资原则// 83
深入研究投资对象/ 84
投资要量力而为/ 86
长期视野/ 97
意见的独立性/ 100
购买价格/ 102
第4章 巴菲特与其他投资人的比较// 107
沃伦·巴菲特与罗伯特·默顿/ 108
沃伦·巴菲特和彼得·林奇/ 122
第5章 巴菲特关于金融理论和公司金融的概述// 135
投资理论(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风险、不确定性以及投资组合多元化)/ 135
股票分割/ 143
新股发行、股息政策和股票回购/ 147
并购和杠杆收购/ 151
上市公司和私人公司:私立的重要性/ 158
公司治理以及伯克希尔子公司的管理者激励/ 161
第6章 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债务利用之道// 169
巴菲特对高杠杆的讨伐/ 169
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保险业务及类似保险的业务/ 174
保险业务对于降低伯克希尔借贷成本的作用/ 177
伯克希尔作为准债务的衍生品合同/ 182
第7章 早期的收购:策略明朗// 187
内布拉斯加家具卖场/ 187
波仙珠宝/ 193
斯科特-费策尔公司/ 199
第8章 “他们之中谁是最诚实的”:个人形象在巴菲特投资策略中
的作用// 205
没有敌意,没有尽职调查,没有管理层变动/ 206
不干预政策/ 215
慷慨赞扬/ 222
间接影响/ 227
第9章 巴菲特:一位战略组合投资家// 233
战略投资者还是财务投资者/ 233
白骑士的防御/ 239
不可谈判的交易/ 249
第10章 声誉的作用// 255
鲜果布衣/ 256
本杰明摩尔:收购被遗忘的股份/ 263
佳斯迈威:周期下降的交易/ 265
第11章 投资理论之外// 271
出众的能力/ 271
查理·芒格/ 275
巴菲特的双重形象:“金融业的阿甘”与“奥马哈的先知”/ 279
结 语// 285
译者后记// 291

精彩片段:
现在市面上已经有那么多写巴菲特的书,还有可能为他的光辉形象增添色彩吗?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将所有促成巴菲特成功的因素呈现给你,包括在他的投资原则之外的很多因素。如果站在那些与巴菲特同属一个阵营的价值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这些因素非常传统而且广为人知。本书的某些观点也曾在我早期的文章《为什么我不是沃伦·巴菲特》中提到过。
本书共有11章。其中,第2章和第3章介绍了巴菲特的投资原则,第7章至第10章介绍了巴菲特应用的策略,这些策略被他应用于收购企业、做组合投资以及将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定位为“白骑士”和“满意之家”时。
我在第1章中介绍了巴菲特的思想启蒙人——本杰明·格雷厄姆(Ben Graham)和菲利普·费雪(Philip Fisher),他们被巴菲特视为老师。我不赞同有人说“巴菲特是生硬地搬用他们的理念”的观点,我在本书中也阐述了巴菲特的原则与格雷厄姆和费雪的在哪些方面有不同之处。巴菲特那些不同于格雷厄姆的观点在现代投资界颇有争议,而正是这些观点对他的成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在第5章中分析了巴菲特关于金融市场如何运作的观点,以及他在公司金融关键事件上的立场。据我所知,这些问题在现有文献中没有被具体分析过。在比较了巴菲特对公司金融的看法与学者们目前持有的主流看法之后,我发现,巴菲特更完善的理论基础是其成功战略的基石。我回顾了其他学者对巴菲特出色表现的分析,因为他的成功最近已经成为了经济学家和金融理论家研究的课题。
本书不仅详细地分析了巴菲特的投资原则,还讨论了他不同的投资原则是如何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例如,巴菲特的风险理论(他不同意将风险按照传统解释为波动)、他对投资技术类公司的怀疑以及他的长期投资视野是如何相互联系的。我也对巴菲特、彼得·林奇(Peter Lynch)和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的投资方法进行了比较。林奇被人们称作与巴菲特具备同样精神的伟大投资家,而默顿则是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金融理论家,他的观点被视为与巴菲特的观点对立。我在第4章所做的这些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具体地理解巴菲特的投资理论。
人们往往将巴菲特的成就与投资基金带来的回报进行比较,但是伯克希尔哈撒韦不是一只基金,而是一家股份公司,这是他成功背后的关键因素之一。将投资业务的架构组织设立为公司,只有在特定的投资策略下才是有益的,在这种策略中,具有长期投资视野是一个关键因素。我详细论述了这个问题。此外,伯克希尔的架构组织和巴菲特对保险业务广泛且智慧地参与,实际上让公司获得了零成本杠杆。本书的第6章对伯克希尔公司使用杠杆的情况做了详细分析。
巴菲特出众的投资能力不容忽视,他的知己查利·芒格(Charlie Munger)的贡献也不可小觑。我会在第11章中论述。
我非常感谢所有已经写过这个主题的作者和学者,因为我受到了他们的启发,并且对巴菲特的投资实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接下来,我会在这里提到一些书,它们都是我非常宝贵的研究资源(如果把所有书都写上,那么前言就太长了。但是,这些作品对我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我都会在书中提到)。
詹姆斯·阿尔图切尔(James Altucher)所著的《跟巴菲特学交易》(Trade Like Warren Buffett)与我对巴菲特的投资策略的理解非常相近,他是我知道的第一个观察到沃伦·巴菲特的投资原则远比人们印象中以及很多书中描述的复杂很多的人。安得鲁·基尔帕特里克(Andrew Kilpatrick)的优秀著作《投资圣经:巴菲特的真实故事》(Of Permanent Value: The Story of Warren Buffett)(目前有两卷)汇集了大量关于巴菲特及其交易与投资的故事和事实,内容独特,很多资料都很珍贵。爱丽丝·施罗德(Alice Schroeder)所著的《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The Snowball:Warren Buffett and the Business of Life)是巴菲特本人参与编写的一部传记,这本书解读了他的一生。《巴菲特:一位美国资本家的成长》(Buffett: The Making of an American Capitalist)是罗杰·罗文斯坦(Roger Lowenstein)的杰作,他从人际交往艺术的角度回顾了巴菲特的许多交易。罗伯特·迈尔斯(Robert Miles)的著作《首席执行官巴菲特: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管理者那里得来的秘密》(The Warren Buffett CEO:Secrets from the Berkshire Hathaway Managers)是根据他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管理者进行的采访而写的,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曾经把自己的公司卖给了巴菲特,也是从这本书中,我找到了企业主出售自己企业的动机,而这些内容从未被媒体报道过。迈尔斯的书对我从行为层面描写巴菲特的商业策略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也正是在他的书中,我发现了巴菲特对于并购最深刻的见解。正如斯科特-费策尔公司(Scott Fetzer Company)的首席执行官拉尔夫·舒伊(Ralph Schey)总结的那样:“巴菲特出售对所有权的幻想,而他并没有所有权。”如果我必须要选一句话来阐述巴菲特成功背后的关键驱动力,我很可能会选择这句。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