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革命”的非模式化解读——1848-1852年马克思恩格斯政治文献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相关类别图书
作 者:彭宏伟 崔爽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用 途:
中 图:哲学、宗教
专 业:
制 品:图书
读 者:
最新可供书目

战争与文明:从路易十四到拿破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本书读懂30部管理学经典

清华大学出版社


算法传播十讲

苏州大学出版社


人文职场英语(第2版)学生用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数字时代的银龄行动——亚太地区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现状调研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书名: “革命”的非模式化解读——1848-1852年马克思恩格斯政治文献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ISBN:978-7-300-25073-1 条码:
作者: 彭宏伟 崔爽 著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98.00  折扣价:¥88.20
折扣:0.90 节省了9.8元
字数: 388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250731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7-11-15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相关评论

内容简介:
在马克思、恩格斯漫长的理论和实践生涯中,1848年欧洲革命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节点。1848—1852年间他们为理解、描述和分析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写下了大量宝贵的政治文献,真切、全面地表达了当时他们对革命理论与实践之间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的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这组文献并没有得到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导致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革命”理论的认识是模糊的、不完整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同时,也使得我们未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唯物史观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 本书将这组文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和解读,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在当年纷纭的理论和实践纠葛中马克思、恩格斯的思考,揭示了他们关于“革命”的思想、观点和思路的内在逻辑及其演变过程,再现了他们在处理理论与实践关系时所遭逢的困难及其所取得的进展,力图摆脱传统的模式化的解读对其原始思想的偏离及其所带来的理论困境,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复杂内涵的理解,并在思想史视野和当代政治哲学的图景中确立其应有的地位。

作者简介:
彭宏伟,1967年生,男,大连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在《哲学动态》、《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若干篇学术论文,出版5部学术专著。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教育部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一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荣获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四届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优秀成果奖。 崔爽,1985年生,女,天津人,南开大学哲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硕士,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博士期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访学一年,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政治哲学研究。参与写作《马克思的“新哲学”——原型与流变》,先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理论视野》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

章节目录: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革命的理念与期许      第一节 唯物史观的一般原理及其运用      第二节 政治实践与对革命的期许            第二章 二月革命的缘由与发生      第一节 对二月革命爆发原因的分析      第二节 二月革命的结果以及评价         第三章 革命的现实与挫折      第一节 对三月革命爆发原因的分析      第二节 对三月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      第三节 三月革命的结果以及评价      第四节 思想的转变与革命策略的调整         第四章 革命的教训与希望      第一节 对六月革命过程的叙述      第二节 对六月革命失败的反思      第三节 究竟如何看待暴力革命         第五章 革命的敌对派:反革命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如何看待反革命      第二节 “反革命”为什么反对革命      第三节 反革命的国际化:波兹南问题         第六章 反革命对于革命的“启示”      第一节 为什么德国资产阶级是反革命的      第二节 对革命形势的准确判断及相应的革命策略         第七章 革命的暂时结局与未来命运      第一节 波拿巴的当选及其原因      第二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权力的角逐      第三节 波拿巴政变及其原因         第八章 综论      第一节 如何评价1848—1852年政治文献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变化和发展      第三节 如何看待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践      第四节 当代视域下的革命理论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精彩片段:
导论            革命,曾经激励我们的先辈不惜流血牺牲抵御外辱、争取民族独立;如今,革命这个词似乎变成了古董,静静地躺在历史博物馆里供人欣赏,也许它的功能是勾起一些善良的人一丝丝激情的回忆。在这个歌舞升平、一派和谐的时代,抽象的革命理论几乎更是无人问津了。人们似乎忘记了血与火的痛苦记忆而追求当下的感官愉悦。然而,波浪式前进的人类社会必然需要创新革命理论引导我们前进的方向。这样看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革命理论依然是“在场”,研究和发掘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宝库依然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以往国内外学者在研究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时,大多是以某一个问题为中心,解读某一个或几个文本,结果是只看到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中某一个方面,这样就可能会导致这样一种情况:有的人看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正确的地方,就从维护马克思、恩格斯的角度进行理论拔高,甚至是神化;有的人发现其中的一些错误或者前后的矛盾而无限制地贬低,直到彻底否定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为了避免这种碎片化的研究方法所带来的弊端,正确地回应无限地神化和彻底否定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这两种观点,我们选择了1848—1852年这一段历史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文献作为研究的对象,把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与时代背景、历史方位、阶级状况、革命策略、历史传统甚至历史人物的个人特性等影响革命的重要的因素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的、系统的考察,从中发现他们如何丰富和深化革命理论,同时也分析其在指导具体的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在理论和策略上的得与失,客观地再现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发展过程。      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1852年间的政治文献的文本解读,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基本内容、理论意义和深远影响。这组政治文献以欧洲1848年革命为背景,具体呈现了他们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论;在急剧变动的政治和社会运动中,他们如何不断地检验、修正和深化自己的理论。当然,这段历史时期也仅仅是马克思、恩格斯创造革命理论的一个历史片段,不是革命理论的全部历史时期,而是反映了革命理论发展的艰难历程,并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远远没有完结,更需要继续推进理论创新。      一、为什么重新审视革命理论      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对于革命理论的研究贯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成熟,马克思、恩格斯对于革命理论的思考也在不断地深化。在现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革命理论的式微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在一个和平为主导的年代,革命理论的存在意义及其研究价值都受到了极大的质疑和挑战,重提革命理论似乎是不合时宜的。与当下革命理论所遭到的冷遇不同,在第二国际时期和我国上世纪80年代,国内外学者对于革命理论都曾经有过广泛和深入的探讨,针对革命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论意义、现实意义曾经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其他重大问题的研究一样,当时对于革命理论的研究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国内外学者针对马克思、恩格斯是否将“暴力革命”看作进行“革命”的唯一手段,他们晚年是否放弃了“暴力革命”而转向了“和平过渡”的革命策略,他们所提出的“不断革命”理论、“阶级斗争”理论的适用范围和有效性等相关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苏联模式的失败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丧失了信心,甚至武断地将革命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归咎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将革命实践的失败等同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失败,从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彻底否定革命理论。时至今日,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甚至成了“暴力”“斗争”“专制”的代名词,遭到众多思想家的批判和拒斥。本书以马克思、恩格斯1848—1852年政治文献的系统梳理和文本解读为基础,认为完全肯定或者否定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都是有失偏颇的,都偏离了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对于革命理论的分析和论述。重新审视革命理论,就是要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去,还原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思考、论证革命理论的原始语境和基本内容。在这个意义上来说,重新审视革命理论,非但不是不合时宜的,反而是十分必要的。      重新审视革命理论对于深入理解唯物史观、探究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革命实践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1848—1852年政治文献以1848年革命为背景,最为直接地展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究竟是如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1848年到1852年这短短的几年时间,整个欧洲经历了波谲云诡的革命浪潮、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各地的起义和革命层出不穷,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都处于极度动荡之中。与之相伴随的是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激烈碰撞以及在政治领域的党派斗争。而就在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着的时候,形势却急转直下,反革命势力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重新掌握了政权,很多国家都出现了王朝旧党的复辟。宏大的历史图景、丰富的历史素材为我们分析和评价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提供了广阔的研究视野。1848年到1852年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革命和反革命之间的激烈斗争、曲折发展的革命进程都促使马克思、恩格斯不断丰富和深化自己的理论。此时他们刚刚创立了唯物史观,便迫不及待地投身到1848年欧洲革命的实践当中去了。马克思、恩格斯参与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创办了《新莱茵报》,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变化调整革命策略,以此干预和领导欧洲大陆尤其是德意志普鲁士的革命进程。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一生中直接参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活动最为深入的就是这段时期了。他们在此期间写作的一系列文章,即1848—1852年政治文献,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领导革命实践的一次重要尝试,也是对于刚刚创立的唯物史观及其“有效性”的一次严格“检验”。对于这组文本的系统梳理,将成为研究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理论资源,也将成为我们评判唯物史观及其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      以往学界的研究多以“问题”为中心来建构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例如学界对于“暴力革命”“阶级斗争”等问题的探讨),这种研究模式对于厘清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基本内容、提炼中心议题、深化理论意义曾起到重要作用。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究竟是如何将唯物史观运用到革命实践中去的,这个问题在以往的研究模式中没有得到具体的揭示,而系统解读和分析1848—1852年政治文献恰好能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详尽和坚实的理论基础。这组文献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看来还是在马克思主义众多的研究者看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国内外学术界却一直没有人把这段时期的政治文献作为整体进行系统的研究,尤其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新莱茵报。民主派机关报》上发表的大量针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报道、分析和评论,几乎到了无人问津的程度。缺乏对于1848年到1852年政治文献的系统研究,使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理解就不够全面,就无法真正了解他们究竟是如何将唯物史观运用到革命实践当中、制定具体的革命策略的,也无法判断1848年革命的实践活动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和理论研究。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革命理论和当时的革命实践之间的关系仍有诸多晦暗不明之处。20世纪社会主义理论探索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坎坷遭遇,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沉重的历史遗产,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速度在发展,这其中的经验教训和创新实践与经典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也一直没有得到清理和总结。      因此,本书以1848—1852年马克思主义政治文献为基础,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重新思考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在纷纭的理论纠葛中对一系列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分析,并试图在思想史视野和当代政治哲学的图景中确立其地位。
书  评:
 
其  它: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