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数字内容安全 -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规划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数字内容安全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规划教材
ISBN:978-7-5635-4787-6 条码:
作者: 张茹、刘建毅、刘功申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38.00  折扣价:¥25.46
折扣:0.67 节省了12.54元
字数:
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7-09-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9章:第1章从数字内容的基本概念、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及安全技术三方面概述了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章阐述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技术,该技术通过利用数字内容冗余信息来实现保密通信或版权标识;第3~6章则分别针对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四种主要的数字内容,阐述相关的各种安全技术,包括加密、水印、过滤等,由于四种数字内容的特征不同,相对应的安全算法有比较大的差异;第7章阐述数字取证技术,该技术是对数字内容的安全事后处理,即当数字内容出现安全问题后,对安全问题取证的方法,例如多媒体设备识别、非法拷贝检测等;第8章阐述网络信息内容监控系统,研究了第三方监管数字内容的技术,如内容阻断、分级、审计等;第9章阐述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包括DRM应用、理论基础、标准、方案和典型系统等。
本书适合作为信息和通信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的专业课程教材,也可供从事信息和通信领域专业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主编张茹刘建毅刘功申
副主编张维纬陈宣张茹,女,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通信学会多媒体安全专家委员会;防伪行业协会防伪专家委员会。主要从事信息隐藏,数字水印,数字内容安全、工业系统安全等领域研究工作。承担了20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重点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

章节目录:
第1章绪论1
1.1数字内容的基本概念1
1.1.1数字内容的概念1
1.1.2数字内容的分类3
1.1.3数字内容的技术7
1.2数字内容安全威胁8
1.2.1互联网威胁8
1.2.2数据安全威胁9
1.3数字内容安全的基本概念10
1.3.1内容安全的时代背景10
1.3.2内容安全的概念11
1.3.3内容安全的发展12
1.4数字内容安全技术14
1.4.1数字内容安全与信息安全15
1.4.2数字内容安全的研究内容16
习题19
第2章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20
2.1信息隐藏技术20
2.1.1伪装式信息安全20
2.1.2信息隐藏的原理22
2.1.3信息隐藏的通信模型23
2.1.4信息隐藏的分支26
2.2数字水印技术27
2.2.1基本概念27
2.2.2数字水印的分类29
2.2.3数字水印的性能评价32
2.3数字水印安全性35
2.3.1数字水印算法安全性35
2.3.2隐写分析概述36
2.3.3chisquare分析38
2.3.4RS分析40
2.4数字水印攻击技术42
2.4.1数字水印攻击的分类43
2.4.2去除攻击43
2.4.3表达攻击44
2.4.4解释攻击45
2.4.5法律攻击46
2.4.6非蓄意攻击46
2.4.7水印攻击软件47
习题48
第3章文本安全50
3.1文本安全简介50
3.2文本水印51
3.2.1文本水印算法52
3.2.2总结和展望55
3.3文本表示技术56
3.3.1中文自动分词56
3.3.2文本表示模型59
3.3.3特征选择65
3.4文本分类技术67
3.4.1文本分类问题的一般性描述67
3.4.2文本分类算法68
3.4.3常用文本分类算法73
3.4.4文本分类的性能评估76
习题79
第4章图像安全80
4.1基本概念80
4.1.1数字图像80
4.1.2数字图像的编码方式80
4.2图像加密83
4.2.1基于矩阵变换及像素置换的图像加密83
4.2.2基于现代密码体制的图像加密83
4.2.3基于混沌的图像加密84
4.2.4基于秘密分割与秘密共享的图像加密技术84
4.2.5基于变换域的图像加密85
4.2.6基于SCAN语言的图像加密87
4.3图像水印87
4.3.1格式嵌入技术87
4.3.2空间域技术88
4.3.3变换域技术92
4.3.4扩展频谱技术96
4.3.5水印嵌入位置的选择97
4.3.6脆弱性数字水印技术98
4.4图像感知哈希99
4.4.1感知哈希及其特性99
4.4.2感知哈希技术100
4.5图像过滤102
4.5.1概述102
4.5.2基于内容的图像过滤103
习题106
第5章音频安全107
5.1音频分析107
5.1.1人类的听觉特性107
5.1.2音频文件格式108
5.1.3音频时域信号分析110
5.1.4音频频域信号分析112
5.2针对音频的攻防114
5.2.1音频主要应用场合114
5.2.2针对音频的攻击方式115
5.2.3针对音频的安全需求116
5.3音频信号加密116
5.3.1模拟加密117
5.3.2数字加密118
5.4音频隐写与水印120
5.4.1音频隐写典型算法120
5.4.2音频水印算法122
5.4.3音频隐写和水印的评价指标126
5.5音频过滤127
5.5.1音频前端处理127
5.5.2连续语音分割128
5.5.3音频识别模型的建立129
习题131
第6章视频安全132
6.1基本概念132
6.1.1人类视觉系统132
6.1.2视频表示133
6.1.3视频信息和信号的特点133
6.1.4模拟视频134
6.1.5数字视频134
6.2视频加密134
6.2.1视频加密算法的性能要求135
6.2.2视频加密算法的分类135
6.3视频隐写与水印142
6.3.1视频隐写142
6.3.2视频水印146
6.4视频隐写分析152
6.4.1视频隐写分析的特点152
6.4.2视频信息隐藏嵌入点分类153
6.4.3视频隐写分析的经典算法154
习题156
第7章数字取证157
7.1数字取证简介157
7.1.1相关取证概念辨析157
7.1.2数字证据158
7.1.3数字取证过程模型160
7.1.4数字取证技术161
7.1.5反取证技术163
7.1.6数字取证的法律法规163
7.1.7数字取证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164
7.2数字取证常用工具167
7.2.1证据收集工具167
7.2.2证据保全工具168
7.2.3证据检查、分析工具169
7.2.4证据归档工具169
7.2.5专用取证集成工具170
7.3多媒体源设备识别算法170
7.3.1数字图像来源取证170
7.3.2视频设备来源取证176
7.3.3录音设备来源取证178
7.4非法复制检测算法180
7.4.1直接复制粘贴检测算法181
7.4.2带有后处理的复制拼接检测算法183
7.5基于压缩编码特征的算法186
7.5.1基于JPEG编码特征的算法186
7.5.2基于视频压缩编码特征的算法188
7.5.3基于音频压缩编码特征的算法189
7.6基于内容一致性的检测算法189
7.6.1基于颜色一致性的检测算法190
7.6.2基于纹理一致性的检测算法190
7.6.3基于视觉内容一致性的检测算法192
习题194
第8章网络信息内容监控195
8.1概述195
8.2网络信息内容的过滤196
8.2.1概述196
8.2.2网络信息内容过滤的分类201
8.2.3网络信息过滤实现系统206
8.3网络信息内容的阻断207
8.3.1概述207
8.3.2网页过滤阻断208
8.3.3基于防火墙的信息阻断210
8.3.4网络隔离与网闸211
8.4网络信息内容的分级213
8.4.1国外网络内容分级标准214
8.4.2国内网络内容分级标准215
8.4.3网络内容分级方法评价216
8.5网络信息内容的审计216
8.5.1信息内容审计的内涵217
8.5.2信息内容审计的分类217
8.5.3信息内容审计的功能217
8.5.4信息内容审计的发展218
8.6网络信息内容监控方法的评价219
习题220
第9章数字版权管理221
9.1DRM基本概念221
9.1.1数字版权管理的特点221
9.1.2关于数字版权管理的法律222
9.1.3DRM存在的问题222
9.1.4DRM的互操作性224
9.1.5数字版权管理的发展现状226
9.1.6数字版权管理的标准227
9.2数字版权管理的模型231
9.2.1数字对象唯一标识232
9.2.2数字作品生存周期232
9.2.3功能模型234
9.2.4信息模型237
9.2.5技术模型241
9.3数字版权保护方案分类243
9.3.1电子书的DRM保护方案244
9.3.2流媒体的DRM保护方案245
9.3.3电子文档的DRM保护方案246
9.3.4图像的DRM保护方案247
9.3.5移动业务的DRM方案247
9.4典型的DRM系统FairPlay系统248
9.4.1iTunes账户与认证248
9.4.2破解FairPlay授权249
9.4.3在iPod上保存密钥249
9.4.4破解iTunes的FairPlay250
习题251
参考文献252
精彩片段:
作为最新的国家一级学科,由于其罕见的特殊性,网络空间安全真可谓是典型的“在游泳中学游泳”。一方面,蜂拥而至的现实人才需求和紧迫的技术挑战,促使我们必须以超常规手段,来启动并建设好该一级学科;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国内外可资借鉴的经验,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纠结于众多细节,所以,作为当初“教育部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研究论证工作组”的八位专家之一,我有义务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2014年规划该学科的相关情况;并结合现状,坦诚一些不足,以及改进和完善计划,以使大家有一个宏观了解。
我们所指的网络空间,也就是媒体常说的赛博空间,意指通过全球互联网和计算系统进行通信、控制和信息共享的动态虚拟空间。它已成为继陆、海、空、太空之后的第五空间。网络空间里不仅包括通过网络互联而成的各种计算系统(各种智能终端)、连接端系统的网络、连接网络的互联网和受控系统,也包括其中的硬件、软件乃至产生、处理、传输、存储的各种数据或信息。与其他四个空间不同,网络空间没有明确的、固定的边界,也没有集中的控制权威。
网络空间安全,研究网络空间中的安全威胁和防护问题,即在有敌手对抗的环境下,研究信息在产生、传输、存储、处理的各个环节中所面临的威胁和防御措施,以及网络和系统本身的威胁和防护机制。网络空间安全不仅包括传统信息安全所涉及的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同时还包括构成网络空间基础设施的安全和可信。
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下设五个研究方向:网络空间安全基础、密码学及应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
方向1,网络空间安全基础,为其他方向的研究提供理论、架构和方法学指导;它主要研究网络空间安全数学理论、网络空间安全体系结构、网络空间安全数据分析、网络空间博弈理论、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与策略、网络空间安全标准与评测等内容。
方向2,密码学及应用,为后三个方向(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和应用安全)提供密码机制;它主要研究对称密码设计与分析、公钥密码设计与分析、安全协议设计与分析、侧信道分析与防护、量子密码与新型密码等内容。
方向3,系统安全,保证网络空间中单元计算系统的安全;它主要研究芯片安全、系统软件安全、可信计算、虚拟化计算平台安全、恶意代码分析与防护、系统硬件和物理环境安全等内容。
方向4,网络安全,保证连接计算机的中间网络自身的安全以及在网络上所传输的信息的安全;它主要研究通信基础设施及物理环境安全、互联网基础设施安全、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防护与主动防御(攻防与对抗)、端到端的安全通信等内容。
方向5,应用安全,保证网络空间中大型应用系统的安全,也是安全机制在互联网应用或服务领域中的综合应用;它主要研究关键应用系统安全、社会网络安全(包括内容安全)、隐私保护、工控系统与物联网安全、先进计算安全等内容。
从基础知识体系角度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主要由五个模块组成:网络空间安全基础、密码学基础、系统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和应用安全技术。
模块1,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知识模块,包括:数论、信息论、计算复杂性、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语言、网络空间安全导论、网络空间安全法律法规、网络空间安全管理基础。
模块2,密码学基础理论知识模块,包括:对称密码、公钥密码、量子密码、密码分析技术、安全协议。
模块3,系统安全理论与技术知识模块,包括:芯片安全、物理安全、可靠性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代码安全与软件漏洞挖掘、恶意代码分析与防御。
模块4,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知识模块,包括:通信网络安全、无线通信安全、IPv6安全、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与防御、VPN、网络安全协议、网络漏洞检测与防护、网络攻击与防护。
模块5,应用安全理论与技术知识模块,包括:Web安全、数据存储与恢复、垃圾信息识别与过滤、舆情分析及预警、计算机数字取证、信息隐藏、电子政务安全、电子商务安全、云计算安全、物联网安全、大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
其实,从纯学术角度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的支撑专业,至少应该平等地包含信息安全专业、信息对抗专业、保密管理专业、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等本科专业。但是,由于管理渠道等诸多原因,我们当初只重点考虑了信息安全专业,所以,就留下了一些遗憾,甚至空白,比如,信息安全心理学、安全控制论、安全系统论等。不过幸好,学界现在已经开始着手,填补这些空白。
北京邮电大学在网络空间安全相关学科和专业等方面,在全国高校中一直处于领先水平;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已有30余年的全方位积累,而且,一直就特别重视教学规范、课程建设、教材出版、实验培训等基本功。本套系列教材,主要是由北京邮电大学的骨干教师们,结合自身特长和教学科研方面的成果,撰写而成。本系列教材暂由《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网络安全》《汇编语言与逆向工程》《软件安全》《网络空间安全导论》《可信计算理论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大数据服务与安全隐私技术》《数字内容安全》《量子计算与后量子密码》《移动终端安全》《漏洞分析技术实验教程》《网络安全实验》《网络空间安全基础》《信息安全管理(第3版)》《网络安全法学》《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等20余本本科生教材组成。这些教材主要涵盖信息安全专业和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今后,一旦时机成熟,我们将组织国内外更多的专家,针对信息对抗专业、保密管理专业、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等,出版更多、更好的教材,为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杨义先
教授、长江学者、杰青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主任
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7年4月,于花溪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