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修订版)(“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修订版)(“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ISBN:978-7-300-25266-7 条码:
作者: 韩庆祥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2-1 开本:16开
定价: ¥58.00  折扣价:¥52.20
折扣:0.90 节省了5.8元
字数: 208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252667 每包册数: 6
出版日期: 2018-01-1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路及其成功实践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如何系统、全面地描述中国道路的世界贡献,阐释其世界意义,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书紧紧聚焦于中国道路这个重大主题,在揭示中国道路的历史背景、对中国道路进行总体性理论阐释的基础上,系统展示了中国道路的“生存性贡献”“发展性贡献”“制度性贡献”“文化性贡献”“和平性贡献”,联系现实,内容厚重;逻辑清晰,分析深刻;论点丰富,视角独特。在上一版的基础上,修订版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了增补和完善。

作者简介:
韩庆祥,中共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副教育长兼科研部主任,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8年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2014年入选“万人计划”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国务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中国人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共中央组织部联系的高级专家。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主讲专家。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人学、能力问题、结构理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
黄相怀,中共中央党校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科研部协作处处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及《求是》《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撰写和翻译《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互联网治理的中国经验》《公共协商:多元主义、复杂性与民主》等著作。

章节目录:
导  言  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 
一、中国道路的生存性贡献  
二、中国道路的发展性贡献  
三、中国道路的制度性贡献  
四、中国道路的文化性贡献  
五、中国道路的和平性贡献  
六、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  
第一章  中国道路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政治格局: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第二节  政治运作:选贤任能的官治和治官  
第三节  政治社会化: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章  中国道路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  中国道路的历史生成  
第二节  中国道路的政治密码  
第三节  中国道路的哲学精髓  
第四节  中国道路的核心要义  
第三章  中国道路的生存性贡献 
第一节  中国道路使中国人解决了吃饭问题  
第二节  中国道路使中国人解决了普遍贫穷的问题  
第三节  中国道路使中国人解决了生存保障问题  
第四节  新时期负责任大国的新贡献  
第四章  中国道路的发展性贡献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可以发展中国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发展中国  
第三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和重要法宝  
第四节  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的发展性贡献  
第五章  中国道路的制度性贡献 
第一节  中国制度的现实逻辑  
第二节  中国道路的核心制度及其基本特征  
第三节  中国道路的制度优势  
第六章  中国道路的文化性贡献 
第一节  中国道路视域下的文化强国  
第二节  中国道路的文化方案  
第三节  中国道路的价值贡献  
第四节  中国道路的文明性贡献  
第七章  中国道路的和平性贡献 
第一节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开辟  
第二节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第三节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了世界和平  
结  语  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精彩片段:
全面深入探讨中国道路的世界贡献,是本研究团队多年的共同夙愿。近年来,研究团队的成员围绕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发表了多篇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我在 2014 年发表的《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一文中指出:“讲中国道路,必须把它放在世界历史变迁的大背景当中,把握社会历史变迁中力量转移和结构转型。”同样也在 2014 年,本书第二主编黄相怀在《中国道路破解了一系列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难题》一文中指出:“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中国这样战胜如此众多的艰难险阻,把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 13 亿多人口的大国带入快速现代化的发展轨道。中国道路是破解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难题的成功实践。”这些前期理论成果,为写好本书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当然,直接促成本书诞生的,是我于 2016 年在《北京日报》上发表的《中国道路对世界的四大总体性贡献——对梁漱溟之问的回答》一文。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道路,这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珍贵礼物。”我在文中还指出,中国道路对于世界至少有四大总体性贡献,即生存性贡献、发展性贡献、文化性贡献以及和平性贡献。文章的发表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也引起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注目,由此便有了对于本书的策划与实施。
本书是“中国道路的世界贡献”研究团队共同研究的成果。它既注重对中国道路的理论阐释尤其是哲学理解,又注重分析研究中国道路的世界贡献或世界意义。本书的最大特色,是坚持政治话语、学理话语和世界话语相统一,坚持历史、理论和现实相统一,坚持“用学术讲政治”。
导言“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综合了韩庆祥、黄相怀的研究成果,同时部分地吸收了其他成员的成果,主要由黄相怀负责完成修改定稿工作。第一章“中国道路的历史背景”,主要由齐惠负责完成。第二章“中国道路的理论阐释”,综合了韩庆祥、黄相怀和刘晨光的研究成果,主要由刘晨光完成修改定稿工作。第三章“中国道路的生存性贡献”,主要由张永负责完成。第四章“中国道路的发展性贡献”,主要由张开、王声啸负责完成。第五章“中国道路的制度性贡献”,主要由王若磊负责完成。第六章“中国道路的文化性贡献”,综合了张城、刘晨光和王培洲的研究成果,主要由张城负责完成修改定稿工作。第七章“中国道路的和平性贡献”,主要由韩爱勇负责完成。结语“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主要基于韩庆祥、黄相怀的研究成果并由黄相怀完成修改定稿工作。
向世界讲述中国道路的世界贡献,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全面正确深入地向世界阐释中国道路,要求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准。因此,作为在中共中央党校工作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秉持“用学术讲政治”的理念,力求基于政治的要求、按照学术的标准来研究中国道路的世界贡献。当然,我们所做的这项研究工作还是初步的,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加入进来,在中国大地上做中国人自己的学问, 向世界展现“学术中国”“理论的中国”“思想的中国”。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 170 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 5 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这四个“走出来”,形象而深刻地概括了中国道路的历史渊源,同时,也揭示和阐明了中国道路的内在特质。这种特质就是中国道路能为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内在依据,就是坚定道路自信的内在依据。 可以说,中国道路内在地蕴含着中国对于世界的贡献。超大的规模和众多的人口,必然决定了中国之于世界的生存性贡献;由较为贫困落后的状态过渡到发展起来后的状态,必然决定了中国之于世界的发展性贡献;动员资源的力量、相对良性有序的国家和社会治理,必然决定了中国之于世界的制度性贡献;悠久深厚的文明传承和文化创新,必然决定了中国之于世界的文化性贡献;以普惠而非对抗的方式参与到世界发展中,必然决定了中国之于世界的和平性贡献。一句话,世界贡献既是中国道路的“溢出效应”,又是深深植根于中国道路自身特质之中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就是中国道路的世界贡献,这种贡献具体体现为本书所讲的五种贡献。
作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认识中国 •了解中国’书系”中的一部作品,本书还将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在全世界发行。我们期待,世界其他国家的读者能够从本书中获得对中国道路的较深刻的认知,从而弥补他们了解中国道路的不足。倘若由此能够激发他们更深层次了解中国道路的兴趣,那就更好了!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从整体发展水平上说,中国当时还是拖世界后腿的国家,而今中国正在为世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改革开放之初,从学术水平上说,中国的国家形象主要由西方的媒体舆论和学术成果塑造,而今中国的国家形象正在自觉地为中国人自己所书写且被世界瞩目,这又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正如中国道路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珍贵礼物一样,我们把这本书当作中国学者贡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愿世界各国人民能够从这两样礼物中感受到中人民的一个共同想法——中国将越来越好,世界将越来越好!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