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中国古代哲学散论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相关类别图书
作 者:胡伟希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用 途:
中 图:
专 业:
制 品:图书
读 者:
最新可供书目

战争与文明:从路易十四到拿破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本书读懂30部管理学经典

清华大学出版社


算法传播十讲

苏州大学出版社


人文职场英语(第2版)学生用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数字时代的银龄行动——亚太地区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现状调研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书名: 中国古代哲学散论
ISBN:978-7-301-29020-0 条码:9787301290200
作者: 胡伟希  相关图书 装订: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78.00  折扣价:¥74.10
折扣:0.95 节省了3.9元
字数: 386千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数: 444页
发行编号:7301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8-02-07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相关评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专业哲学研究工作中所思所想的片段著作,从详述自己的治学之路开始,逐步涉及中西哲学之辩、从中西哲学比较到中观哲学、儒家社群主义研究、传统哲学智慧的再发现、中国哲学的未来等哲学研究的基础和终极问题,是一部对青年研究者有启示意义的著作。 全书收入作者写于不同时期的关于中西哲学比较与中国哲学问题研究的28篇文章,按照内容以及所论述的问题编为中西哲学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哲学、从中西哲学比较到中观哲学、儒家社群主义研究、传统哲学智慧的再发现、中国哲学的未来5个部分。

作者简介:
胡伟希,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攻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中西哲学比较、中国伦理思想史。著有《金岳霖与中国实证主义认识论》《传统与人文:对港台新儒家的考察》《金岳霖哲学思想》《观念的选择:20世纪中国哲学与思想透析》《知识、逻辑与价值:中国新实在论的兴起》《中国本土文化视野下的西方哲学》等。

章节目录:
目录 00 我的哲学之路(代序)001 第一编中西哲学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哲学00 一、 中西形而上学之辨00 (一) 西方哲学重视“转识成智”00 (二) 中国哲学讲究“由智化境”00 (三) 中西哲学如何“会通”0 二、 意象语言把握形而上学如何可能0 (一) “康德问题”与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的意义0 (二) 中国传统哲学形而上学的意象语言0 (三) 中国诠释学传统:言与境0 三、 意象理论与中国哲学思维之变迁0 (一) 两大思维方式:逻辑与直觉0 (二) 思维方式与心智结构0 (三) 中国思维方式与诗0 (四) 中国思维方式的发展:隐喻及其他0 (五) 余论0 四、 道、言、智、境:中国哲学诠释学基本问题0 (一) “康德问题”的普遍性与哲学诠释学“原型”0 (二) 从日常语言到意象语言0 (三) 智的直觉:“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0 (四) 境:从“有我”到“无我”0 (五) 几点结论0 五、 自本体与对本体:论中西哲学诠释学传统0 (一) 神知与人知:哲学即诠释0 (二) 对本体思维与西方哲学问题的追寻0 (三) 自本体思维与中国哲学中的境界观念0 (四) 中西诠释哲学的对话与融通0 第二编从中西哲学比较到中观哲学0 六、 思维态势与哲学类型0 (一) “中国有无哲学?”0 (二) 中国哲学的内容与研究方法0 (三) 对以往中国哲学研究范式的反省0 (四) 哲学思维态势与哲学类型0 七、 中西哲学比较与中观哲学0 (一) 中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哲学:特点与问题0 (二) 中国哲学与中观思维 (三) 中国中观哲学的特征与形态 (四) 中观哲学是一种世界观与人的在世方式 八、 中观哲学论纲 (一) 世界从“观”开始 (二) 中观认识论的结构 (三) 外在关系与内在关系 (四) 生命的十字架之真 九、 中国哲学的中观思维 (一) “中”的含义与中观思维的起源 (二) 先秦时期儒家与道家的中观思维 (三) 先秦以后的中观思维方式 (四) 中国哲学中观思维的特性 第三编儒家社群主义研究 十、 “社群主义”与儒家观念 (一) “社群主义”析名 (二) 国家与共同体:东西方社群主义之类型 十一、 作为政治哲学的儒家社会乌托邦何以可能 ——兼对《礼记·礼运》的分析 (一) 儒家乌托邦的形成与历史 (二) 政治范导性原理与政治构成性原理 (三) 儒家社会乌托邦的意义 十二、 儒家社群主义:以“四书学”为中心 (一) 问题的提出:儒家作为社群主义何以可能? (二) “四书”作为儒家社群主义思想体系之开展 (三) 儒家社群主义的基本特征 (四) 儒家社群主义的现代转折与发展前景 十三、 儒家社群主义的两种类型 (一) 东亚儒学社群主义的共同思想资源与共通文化心理结构 (二) 中韩儒家社群主义的历史发展 (三) 东亚儒家社群主义与西方自由主义 十四、 由“内圣外王”到“外圣内王” ——儒家社群主义政治哲学的现代转型 (一) 从《政道与治道》谈起 (二) “外圣内王”何以可能? (三) “新制度儒学”与传统儒家政治哲学的转化 第四编传统哲学智慧的再发现 十五、 从孔子看儒家人文性伦理何以可能 (一) 人文主义与伦理 (二) 孔子“人文性伦理”的涵义 (三) 人文性伦理何以可能? 十六、 先秦儒家人文精神与人性论 (一) 先秦儒家的人文主义精神 (二) 论作为伦理道德基础的儒家性善论 十七、 儒家心性论的课题及其解决 (一) 伦理道德观念与性善论 (二) 儒家心性之学的两种传统 (三) 儒家心性之学的创造性转化 十八、 传统文化三论 (一) 儒家心性之学 (二) 中国人格心理结构 (三) “传统文化复兴” 十九、 儒家生态学基本观念的现代阐释 (一) 儒学作为哲学人类学意义上的“生态学” (二) “天人合一”析义 (三) “赞天地之化育” (四) “德性之知” (五) “民胞物与”精神 (六) 论“执两用中” (七) 结语 二十、 儒道佛休闲思想之比较 (一) 中国哲学中的休闲观念 (二) 儒道佛休闲哲学之特质 二十一、 儒家中观经济思想的当代意义 (一) 对现行经济学理论的质疑 (二) 经济哲学何为? (三) 儒家的经济哲学:以中观为核心 (四) 儒家中观经济哲学的方法论 二十二、 老子的中观哲学与当代人类价值之重建 (一) 老子中观哲学的含义 (二) 老子的中观哲学与当代人类社会价值的重新厘定 二十三、 “幸福的艺术”:从庄子到禅佛学 (一) 顺生:个体有限性的超越 (二) 适意:幸福“由我作主” (三) 无执:幸福作为过程 (四) 幸福的中观之境 (五) 总结:幸福的境界与分层 第五编中国哲学的未来 二十四、 中国古典哲学之终极原理 (一) 主体性与近代以来的伦理危机 (二) 中国伦理哲学的基本观念 (三) 结论:传统与伦理理性 二十五、 “汉话胡说”与现代儒学的重构 (一) 20世纪儒学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反省 (二) 从“汉话胡说”到“汉话今说”:儒学理论的现代重构 (三) 当代儒学理论建设的新问题与新视野 二十六、 人文学与中国哲学传统 (一) 何为“人文学”? (二) 人文学的本性 (三) 人文学的方法:经典与诠释 (四) 人文学的中国哲学视界——以道为中心 二十七、 论“境界交融” ——人文学作为求道的学问如何可能 (一) 问题的提出:人文学中的“言意之辨” (二) 何为“境界交融”? (三) 通感与境遇 (四) 结论:人文知识与德性的良性互动 二十八、 中国经验:哲学与人文学的沟通何以可能 ——兼论人文学的形而上学基础问题 (一) 缘起:语言作为“道之家” (二) 中国哲学的意象语言 (三) 从“鱼乐之辩”说起——“本体”的分析 (四) 以“在场”烘托“不在场” (五) 言道的三种叙事风格及其契悟:诗、史、思
精彩片段:
本书是作者在专业哲学研究工作中所思所想的片段著作,从详述自己的治学之路开始,逐步涉及中西哲学之辩、从中西哲学比较到中观哲学、儒家社群主义研究、传统哲学智慧的再发现、中国哲学的未来等哲学研究的基础和终极问题,是一部对青年研究者有启示意义的著作。全书收入作者写于不同时期的关于中西哲学比较与中国哲学问题研究的28篇文章,按照内容以及所论述的问题编为中西哲学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哲学、从中西哲学比较到中观哲学、儒家社群主义研究、传统哲学智慧的再发现、中国哲学的未来5个部分。

书  评:
 
其  它: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