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专业的学术类以及思想类的通俗读物在图书市场不断涌现,比如在经济学、美学、心理学等领域,作者通过通俗易懂的写作方式将学术研究成果普及给大众读者。在当当、京东商城畅销榜单上位居前列的《思考,快与慢》《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等书,均属于学术范畴里的通俗读本。出版社在兼顾图书的学术内涵之余,也在为能够将这些稍显艰深的内容推广到普通读者手中下足了功夫。
文化传承需要通俗化 正如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贺圣遂所说,“如果出版活动没有达到最终传播文化知识的效果,那么出版活动便失去其存在的意义”。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学术图书出版领域,如果学术类图书的目标受众仅定位在小范围的学术界,那么学术出版就不能充分体现其传播价值。 “学术图书通俗化是我们近两年来的图书出版策略,”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说,“判断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就是看它影响了多少人,即影响的范围越大,书的价值也就越大。所以,我们鼓励学术大家用通俗的语言来写书,从而去影响更多的读者。” 中华书局一直注重学术大众化图书的出版,其副总编辑顾青介绍说:“中华书局除了古籍整理著作、学术著作出版的部门外,还成立有负责专业书籍通俗读本的部门,出版的图书也将受众分别定位在专业读者和大众读者。其中,大众出版部门就是将古籍和学术著作,通过浅显易懂、轻松幽默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为了满足更多普通读者的需要,三联书店近两年来逐步开拓了学术图书通俗化版块。“由于学术图书市场狭小,从2009年以来,我们有意识地开拓学术图书通俗化版块,如在文化散文、成人绘本、人物传记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开拓,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表示。据记者了解,自从开拓学术图书通俗化板块以来,出版社销售额有了大幅提高。 学者写书通俗化遇尴尬 打个比方,当大家都不知戏剧为何物时,一位不懂戏剧但自称学者的名家用通俗的形式来传播他对戏剧的认知,会出现什么后果? 这正是学术图书通俗化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一些没有扎实学术研究背景的所谓“名人” 打着普及学术文化的旗号,利用媒体、出版图书等方式传播给读者,其危害可想而知。“所以我们只选择从事学术研究的作者。”顾青表示。 他进一步解释道:“一些所谓的‘名家’导致了学术图书通俗化出版处于鱼龙混杂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真正优秀的作者越来越匮乏,原因就是那些所谓的‘名家’已经将学术通俗化读物玷污了,似乎谁写这种书,谁就被降低了身份。” “另一方面,有些学者思维已经有了定式,思想很难转变。想让专门研究学术的学者做通俗化读物的出版,很困难。”社会科学文献社编辑史晓琳介绍说。 此外,我国在科学技术的通俗读本出版领域存在空白。根据贺圣遂介绍,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科学技术知识都已经得到一定普及,而中国在科学技术普及读本的出版领域则缺少优秀的、成规模、长久的普及读物。 通俗化也要有底线 在谈及学术图书通俗化的出版标准时, 于殿利认为,做通俗化的学术图书也要有底线,要始终坚持学术图书的学术性和文化性。 于殿利介绍说:“学术书籍的通俗读本也要在内容上要经得住科学的考量,要把科学性和准确性放在首位。倚重文化性,体现在读本要有鲜明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今年我们推出了一系列图书,如《发现人性》《从失去开始的永远》等文化随笔,我们都特别强调其文化性。再比如《好看的是灵魂》,看起来像本摄影书,实际上里面更包含了很多如何鉴赏摄影作品等文化知识在里面。正如所有艺术都是有思想的,图片中的美都孕育在思想之中。” 今年6月1日,三联书店针对目前学术质量存在下滑的状况,颁布了新的《学术著作出版规范》。“新版规范的颁布,是确保三联版学术著作高品质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表示。 说到未来是否还将学术图书通俗化作为今后的出版方向时,顾青表示:“中华书局的品牌核心是‘传承文明,优化生活’,所以我们会始终坚持学术书籍通俗化方向。同时,我们还提出了‘大专家写小文章’的作者挑选原则,要努力做到出版的图书贴近大众,了解大众需求。” “品牌管理需要理性,更需要胆识。理性是指品牌已经是根深蒂固、认知度很高的一部分;但更要去突破、丰富它。再好的品牌也有暗淡的一天。如何丰富?我们要在大文化和大学术上作出努力。”于殿利表示,如果大家读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漫画理性国》不要感到惊讶,因为这是商务印书馆今后在专业书籍通俗化方面寻求创新的一个方向。 (实习记者 张桂婷)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2012-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