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厦门大学出版社潜心整合出版资源 打造学术图书精品 - 学术专栏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学术专栏
厦门大学出版社潜心整合出版资源 打造学术图书精品
涂桂林
2010-11-09 08:23:11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目前,厦门大学出版社年生产图书400多种,90%为学术著作和高校教材,特色图书和品牌图书占60%。厦大社所出版的图书获省级以上奖励508项,其中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合研究》等4种图书荣获中国图书奖,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台湾文献汇刊》被选送作为2006年胡锦涛主席访美赠耶鲁大学图书馆的赠书之一。在2009年揭晓的新闻出版总署首次对全国500家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的等级评估中,厦大社被评为福建省唯一的“一级出版社”,并荣获“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

 实施三大战略 构筑核心竞争力

 坚持学术为本,实施精品战略;发挥学科优势,实施品牌战略;立足高校阵地,实施目标市场战略。这三大战略的实施,使厦大社的图书形成了自己的品格与特色,构筑起核心竞争力。

 厦门大学在台湾地区及东南亚与华人华侨研究方面有雄厚实力,厦大社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学科优势,出版了一大批标志性的传世图书和特色图书。如出版的国家“十五”重点规划图书《台湾文献汇刊》是迄今为止大陆最大型的台湾历史文献出版工程,全书100册,涵盖了目前有关台湾的珍稀历史文献。在华人华侨与东南亚研究方面,近期推出的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图书《吧国公堂档案丛书》是研究当时华侨社会历史的非常珍贵的唯一的档案资料,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东亚华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华商网络、移民与一体化趋势》首次对东亚华人社会进行了整合研究,深入剖析中国崛起与华人社会资源之关系,多角度探究东亚经贸圈与华人社会的互动。最近,厦大社正在策划《海西与台湾书系》,将首推《漳州与台湾关系丛书》(11种)。

 厦大社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办社宗旨,逐步形成了一批在书界颇具影响力的品牌图书。厦门大学在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方面学术影响位居全国前列,厦大社立足本校,向全国辐射,经管类图书占总选题量的30%,其中《21世纪会计学教材系列》、《福友现代企管书系》影响广泛。厦大社的法律类图书在全国异军突起,已出版了400多种专著、高校教材和普及读物,《高等学校法学精品教材系列》、《共和国60年法学论争实录丛书》、《国际经济法文库》等20多套丛书的作者涵盖全国主要法学高等院校,近两年来法律类图书零售销售排行居全国前列。厦门大学广告学专业被誉为广告人才的“黄埔军校”,厦大社和该学科带头人联手进行学科建设,实现了双赢。如《21世纪广告丛书》是全国第一套系列化的广告教材,为该学科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经多次修订和改版,历经16年畅销不衰。随后出版的《广告传播与艺术丛书》、《先锋广告人丛书》等一批广告教育图书,和《厦门大学广告学丛书》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专著和高校教材系列的出版,壮大了这一品牌。人文类图书是厦大社的主要图书构成,以历史和文学研究图书为主要基干,国学研究、海关史研究、闽南地方文化、女性文学研究和戏剧影视研究方面的图书形成特色。在古籍整理方面以史料文献和旧方志图书为主,如《中国稀见史料》第一辑收纳海内外现存复本10部以内乃至孤本的稀见史料78种,具有保存、传播珍贵史料的价值。目前《中国稀见史料》第二辑(厦门大学图书馆馆藏稀见史料)已出版;计算机教材的出版在全省占有优势,多个版本10多年来一直被福建省高校所采用。

 厦大社在立足高校阵地、实施目标市场战略过程中,以品牌图书为基干,开发多学科多层次教材系列,并立体化地整体推进:组织一系列精品专业课教材、高校公共课教材、职业考试培训用书;开发研究生、本科、专科院校等不同层次适用的教材;配套出版高校教辅图书以及供教学使用的电子出版物。

 以改制为契机 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厦大社去年列入大学社第二批转制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正在按要求顺利地进行。他们以改制为契机,在明确专业化经营目标的前提下,苦练内功,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从去年起,厦大社就开始酝酿新的组织结构调整方案和新的考核与奖励机制。2010年,厦大社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设立营销中心,取消原有发行一、二科建制,对原有发行力量进行整合;还根据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对原有的一系列岗位责任制、经营目标和分配办法进行修改和调整。如制定了新的编辑、营销中心、文编、美编、出版考核方案,获奖图书奖励办法。改革的目的是提高编辑的策划水平,提高单种书的效益,从而鼓励编辑改变粗放式的工作型态,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介入市场;强化发行改革,制定更细致、切合出版社发展目标的考核办法,鼓励营销人员参与图书的策划;探索新的质量保障方式和措施,鉴于校对工作职能发生了变化,校对工作改为文字编辑,校对室改为文编室。这些新制度目前已颁布并实施。新机制与发展目标和出版社发展思路相适应,更具有操作性和激励作用。

 厦大社这些年能持续平稳高速发展,得益于一支朝气蓬勃的出版团队,稳定、富有事业心和凝聚力的领导班子,还有长期形成的温馨和谐、团结奋进的企业精神。厦大社领导班子团结和谐,分工明确,各成员充分发挥个人才智对社内重大事务民主、科学决策,在领导工作中以其人格魅力凝聚人心,引导全社实现高速平稳的增长。厦大社历来重视人才的培养,逐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体制和机制,积极探索加强队伍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构筑人才干事业的良好工作氛围;切实解决新进人员的业务培养、思想教育和生活问题,让他们能一心一意干事业。同时,在社内形成互助互爱的优良传统,使出版社成为充满人文关怀的温馨的家。

 开展信息化建设 探索新兴出版方式

 厦大社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起步较早,从1996年起即组织本社的技术力量,开发出版管理系统。在2007年开发成功基于B/S结构的南强出版管理系统,并将“南强出版管理系统”进行商标注册。该系统是国内第一套由出版社自己开发的全流程出版管理系统。使用该系统后,管理流程与业务流程完全吻合,能采集到出版社全业务流程的数据,对出版社的工作真正起到了促进和规范作用。通过互联网和VPN,还可以做到远程、实时、全天候办公。目前,该系统仍在不断地细化和完善,大大提高了出版管理、决策的水平和效率,也深得使用者的喜爱。

 挖掘数字、网络出版潜力,组织出版高等教育类电子出版物,既满足了教学的需要,又促进了有关专业的学科建设,为提高福建省高校乃至省外众多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通过教材配套电子课件的出版,促进了本版教材的发行工作;通过网游客户端光盘的出版,为今后开展网络游戏的出版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出版社正在规划的大型台湾研究数据库出版工程,将通过台湾研究数据库的建设,促进海峡两岸经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对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具有重大意义。

 2008年,该社获得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网络出版权,成为福建省第一批获得网络出版资质的图书出版社之一。近年来,他们一直在积极探索网络出版的发展道路,并在技术、人才、资源、出版管理等方面都奠定了基础。目前,厦大社已全面具备图书、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出版资质,他们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广阔平台,整合和拓展优势出版资源,深入发掘读者和用户的需求,为学术出版市场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的知识产品。

 厦大社在获评“全国百佳出版单位”后,更是强调要扎实地做好书,培养人才,壮大实力。目前,该社正在制定《十二五出版规划》,主题还是如何通过改制,转变观念,调动积极性,用市场的方法,专业化经营。他们在基本建设上加大投入,购置新办公楼和库房;围绕“大学”,做足“出版”的文章,对已有的特色品牌加大人员和资金的投入;对学校的重点学科加强出版的沟通和扶持力度;对全社的发展目标和激励机制重新厘定。厦大社正在朝着实力不断增强、优势特色更加明显的方向迈开稳健的步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11月9日7版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厦门大学出版社设在台展销《中国稀见史料》 (2010.09.26 10:44:40)
  • 《网页设计与制作》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0.09.10 10:42:38)
  • 厦门大学出版社作者齐树洁教授在贵州师大作学术报告会并进行赠书活动 (2010.07.06 10:40:30)
  • 厦门大学出版社作者齐树洁教授在贵州师大作学术报告会并进行赠书活动 (2010.07.06 10:34:29)
  • 《东亚华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华商网络、移民与一体化趋势》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0.05.12 8:31:23)
  • 《广告统计学基础》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0.04.27 9:46:06)
  • 为了现在与将来的学术真实《古史辨派与中国现代学术走向》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0.04.21 11:25:31)
  • 《经济法教程》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0.04.15 10:35:26)
  • 厦门大学出版社与台湾研究院携手 期望打造台湾研究出版重镇 国家“十五” 重点书《台湾文献汇刊》出版 (2009.12.17 15:35:45)
  • 厦门大学出版社 许经勇教授新著《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60年研究》引起强烈反响 (2009.12.17 15:11:05)
  • 更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