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习惯开始(致1、2年级学生家长的每周一信)》顾舟群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73封饱含真情和努力的每周一信,搭建起老师与家长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更催化生命的成长,一批批“毛毛虫”在教室中“破茧成蝶”。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我想,实践这句名言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给家长写信了。但自1987年任教以来,我从来没有真正地给家长写过信。因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那么平凡、那么渺小,渺小到甚至不敢跟家长面对面地交流。2006年我加入了新教育,从此我的阅读热情被激发出来了。我再次拿起书本阅读,不停地阅读——阅读经典的图画书,阅读优美的童书,阅读教育理论书籍……同时开始和学生共读经典图画书,把自己喜欢的优秀童书推荐给我的孩子们。此时此刻,我觉得我必须拿起笔来(不,是敲起键盘)给家长写信。
我要把我的阅读理念告诉家长,我希望家长们也能了解阅读,在我的引导下逐渐喜欢上阅读,从而很好地引领孩子进行亲子共读。因为我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则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同时我也相信,教育是一种给予,无论是民族文化的特质,还是普世文明的价值,都需要我们按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慢慢地通过阅读、通过故事传授给孩子。从此,我开始给家长写信,每周一封或者每两周一封,从没有间断过。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怎么有那么多话可说?这几年一直从事着小学低年级教育教学工作,我不知道自己积蓄了多少经验,也难以计数这几年在我们的班级里发生了多少故事,我只知道自己有说不完的话。
孩子的各种习惯、学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同学之间相处中出现的种种矛盾;什么时候该朗诵诗歌了、什么时候该推进阅读了、孩子在班级里阅读了什么;孩子阅读了,回家复述给家长听,家长该怎样聆听,该完成怎样的读写绘作业等,我想都有必要让我们的家长朋友了解。
家长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我,也就是把一份沉甸甸的希望交到我手里。刚入学的孩子犹如一张白纸,该怎样合理涂抹才能真正适合他们的发展呢?这是我和我的家长们必须深入思考的。
在信里,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孩子还小,他需要我们的引领。是啊,哪有孩子不犯错误?哪有孩子一生下来就优秀?而小学一二年级更是孩子各种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就像一包熔化了的铁水,浇铸的形状有无限的可能,而等孩子长大了,就会像冷却了的铁水,变成了一块铁砣子,再改变可就困难了。另外,家长们大多还很年轻,而且很多有着很高的学历,但不一定会有很好的育人理念。而我已经有了20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加上我正在从事“毛虫与蝴蝶”阶梯阅读研究,我可以很自信地说,我比我们的家长有经验。
曾记得儿时的我,生活在偏僻的小乡村,连正常的读书也显得奢侈,眼看着玩伴一个个辍学务农,而我不但喜欢上学,还喜欢阅读。经常偷偷地从村民们运回的垃圾堆里挑选图画书和旧小说阅读。图画书读完了,开始阅读长篇的《西游记》、《红楼梦》、《聊斋》……读得起劲时还曾偷偷带到课堂上阅读。于是一次次被老师拉到办公室训话:“小小年纪不好好读书,竟然看起小说来,我看你有什么出息……”
这一切都提醒我给家长写信的必要性,也都成了我写信的内容。有些信只是一份便签,大多都是根据当时孩子们面临的某个问题、班级遇到的某个活动、阅读了某本图画书或者开展了什么读书会,然后写信和家长交流的,而图画书阅读的内容也是根据特定的节日,以及孩子当下的生活确定的。
与其说是在写信还不如说是在对话、交流和沟通,其中流淌着我的一份真情,跳动着我的一颗爱孩子的心。20多年的教育生涯,我把满腔的热情全部倾注到了学生身上,我爱他们胜过自己的儿子,在我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做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好教师,为此我不懈努力着。
每次当我敲起键盘给家长写信时,我就想象着家长就坐在我的面前,我们在面对面促膝谈心,眼前浮现的是孩子们在学校里生活的点点滴滴。所以在我的信里,没有深奥的教育理念,也没有动人的修饰辞藻,有的只是朴实的道理和真实的事例。我不奢望大家读了信能深受感动,我只希望这些信能给我们广大的家长朋友带来一分收获,哪怕只是一点启示,我也心满意足了。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如今,我播下一粒种子、一粒细小的种子,我坚信在我和家长们的共同培育下,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顾舟群 作者系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教师)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13年10月0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