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秦简牍研究”丛书序言,作者陈伟教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秦简牍的综合整理与研究”(08JZD0036)首席专家,“秦简牍研究”丛书主编。)
秦简牍的发现、整理与研究,深刻改变了秦国、秦代的文献状况和历史认知,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重大事件。从1975年年底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简册开始,到2013年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出土二世诏书,秦简牍先后发现13批,其中可见文字的简牍超过23000枚。 秦简牍发现、研究的进程,大致可以世纪之交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前一阶段,资料主要是(1)以律篇为主的法律文献;(2)《语书》《世书》、信件等公私文书;(3)日书、易占、病方和《为吏之道》等书籍。相应地,海内外学界的研究以秦法律制度和择吉习俗为重心,成果卓然。后一阶段,2002年出土的里耶秦简包含大量洞庭郡迁陵县廷的簿籍与上行、下行文书,可据以对秦代十多年间一个南方边县的历史作全面、细致的复原;2007年湖南大学、2010年北京大学先后入藏的秦简,有律令、奏谳类文献、《数》书、《占梦书》与日书、祠祝书、病方、诗文等,是对以睡虎地秦简为代表的前期发现的重要补充和扩展。2001年刊布的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与《奏谳书》,2006年刊布的孔家坡汉简《日书》,多可与秦简关联,也有力地推动了资料解读和内涵研究。如果说20世纪末叶秦简研究相对沉寂,那么进入新世纪之后,新旧发现和秦汉资料彼此支撑、相互激励,因而在国际范围兴起新一轮更为持久、深入的研究热潮。
▲《秦简牍研究 》五卷本
陈伟 主编
这套五卷本的《秦简牍研究》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秦简牍的综合整理与研究”(08JZD0036)的重要成果。课题立项于2008年年底,正值新的研究热潮走高之时。而项目实施的五六年间,新资料陆续刊布,新成果层出不穷,课题组既独立探索、自我辩难,也积极与海内外同行切磋、互动,在参与推进学术发展的同时,不断凝聚、修正自我认识,完成、完善项目成果。项目的基础成果有四:(1)2014年出版,包括图录、释文和注释的《秦简牍合集》(第一辑)4卷6册。20世纪出土8批秦简,除王家台简外,汇于一辑。(2)2012年出版的《里耶秦简牍校释》第一卷,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里耶秦简(壹)》(文物出版社2012年版)对应,围绕缀合、释字和断读做了大量工作,并作有注释。(3)这套五卷本的《秦简牍研究》。(4)凝集以上三项成果特别是《秦简牍研究》以及相关阶段性成果的《秦简牍整理与研究》,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秦简牍研究》五卷为:(1)陈伟著《秦简牍校读及所见制度考察》;(2)徐世虹教授等著《秦律研究》;(3)晏昌贵教授著《秦简牍地理研究》;(4)孙占宇教授、鲁家亮副教授著《放马滩秦简及岳麓秦简<梦书>研究》;(5)伊强博士著《秦简虚词及句式考察》。
历史学是一门高度依赖资料的学问。秦简牍的大量涌现,使得许多问题的形成、讨论和解决成为可能,相关研究空前活跃。不过,我们今天看到的简牍,往往支离破碎;而整理工作的周期,又使得一些业已出土的重要资料难以得到及时刊布,因而在本来需要缜密考证的作业中,往往留有想象、假设的空间。有时还不得不利用汉代的简牍资料,把秦与汉初以至西汉的问题结合起来讨论。这样得出的推论,存在游离,甚至完全背离历史真相的危险。在《秦简牍研究》研撰中,我们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利用已刊资料和已有成果,通过辨析、考校,推进认知;同时也清楚地意识到推理、论证的局限性,有勇气、也有兴趣不断校正思路,修订结论、探寻真知。
来源:武汉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