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复旦大学社《美丽古典》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复旦大学社《美丽古典》
李欣
2003-10-28 09:51:59  来源:  
 
 唐诗鉴赏一类的选本不可谓不多,而能使入耳目一新者却不多,要住严谨性和趣味性之间达到平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骆玉明编著的《美丽古典》前不久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中的从容、优雅、隽永且时有妙趣的行文和对生命、心灵的深刻独到的洞察,着实使人惊喜。

 喜爱古典诗歌的人很多,许多诗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但对于古诗美质的精妙,却不一定都能够领会到。骆玉明对唐诗的解读并不拘泥于就具体字词句的烦琐的释义,而专注于以一颗体察入微的文心和简洁优美的文笔,深入揭示诗的意境如何经语言而呈现。在他笔下,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唐诗扰如一个失落的梦幻花园,经由他的导引,风景渐渐显现;那些语词的微妙的携手共舞,那些高超的阵法和布局,带着它最初的墨汁淋漓、生气贯注,穿越岁月的风尘,重新散发出鲜活的生息。例如书中对于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节奏,以及《蜀相》的对句艺术——各联间疏松与紧凑的语感的分析,都使人对杜诗的艺术成就有了更深的领会。至如韩愈的名作《雉带箭》,则深契创作中的心理变化,它一步步演绎出力的冲突如何在前六句中慢慢蓄积,直至最后的瞬间砰然爆发的过程,并独具慧眼地揭示出在诗人以及读者的内心深处对杀戮快感的渴望。在对《雁门太守行》和《石城晓》的分析上,他极为精当地拈出李贺诗作所独具的强烈的画面感和“蒙太奇”式的结构手法,类似的手法同样出现在《塞下曲》一诗的画面中:“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扰自寄寒衣。”借助着现代视角和电影术语,骆玉明以极富感觉的艺术构思和经济精萃的笔墨示范了古典诗歌的意象如何形成,又如何跳接和切换,精彩之处贴切新颖,很富有启发意义。

 正如魔鬼辞典的解释所说,经典就是人人都说好可是人人都不去读的书,这虽系一句戏言,却可代表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对古典所易怀有的成见。而读骆先生的《美丽古典》真是一件开心的事,我戏称这种阅读是“开心古典一日游”。不怕说句掉底子的话,从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那个似乎“过时”的文学常识,“一切文学都是入学”,写唐诗的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人。书中通过对诗语的分析而达到的对文心人心的深刻体察,在我看来是本书最令人动容的部分。事实上对文心的洞幽烛微同时也是贴近语言背后的意味的过程。还是用骆玉明自己的话来说吧:“生命很古老,它有可能与各种生存形态相通,并借此丰富自己。在一首古诗的意境里,你可以徜徉于草木,流连在云水,或者聆听边城苍凉的笛声,那一刻生命享有丰美的意趣,并且知道任何一种生存都只是与时空的偶然相遇。”金戈铁马、儿女情长,妩媚青山,千载之下,我们仍以相同的心情领受着生命中的种种风景,种种遭际,种种馈赠。在赏析中,编著者往往解以极为含蓄隽永的文字,点到为止,却将人的思绪引至无限深远处。如通过《鹿柴》对光与声的瞬间描绘而生发出对有与无、生与灭的玄思;以两个世界——“凡俗的世
界”和“隐者世界”——“交接处”的对话来阐释《寻隐者不遇》,都使人过目难忘,久久回想。

 自古人心与文心相视莫逆,作者借文以表心,读者借文心以体人心。诗歌是一座桥梁,后世的阅读者和作者,乃至异代的作者和阅读者,会在这座桥上相遇,更会不断来此处共鸣、议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借诗歌一代代人留下生命的印迹,借诗歌穿越时空生命得以相遇,种种风景如万花筒般得以展开、变幻,而且永无止境。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作品永远都没完成,不同的阅读者以其不同的理解和想像不断地重写着作品。作为解读之一种,这本《美丽古典》亦是如此,用想像和体验,编著者为我们重新讲述了一些被省略掉的故事:“这一回,李白要离开金陵。暮春时节,柳絮飘飞。送别的是一群年轻人,他们应该是有钱、热爱文学而崇拜李白的,会把场面吵嚷得很热闹。而酒家的女招待也是识趣的人,她不断劝酒,使人醉得渐渐忘形。”猜出来了吗,这是“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也许他将这花钿插到自己喜欢的小女孩头上,看他亮晶晶亮晶晶地闪烁,心里很开
心。”这孩子是不是比郝绍文好多了?这是“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的骆版续篇啊。我想
骆玉明在写这些文字时应该是很开心的,因为创造本来就像孩童的单纯的游戏。而编著者自身对世态人情的领悟和感慨又自然会渗入他对诗作的解读中去,所谓借他人酒杯,浇自家块垒,诗作和编著者由是便常常混作一处发出了暧昧难辨的声音,有时候编著者更是忍不住要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如对偶然相逢在《南陵道中》的游子与“红袖”,骆玉明不由得感叹:“世间有无数等待和被等待的人,他们的孤独是相同的。在彼此无语相望的一刻,心灵忽然有了沟通。这一刻因而美丽动人。”此类文字不仅拓展了读者对诗作意味的理解,而且也可从中窥到编著者本人鲜活的性灵,读来不由人会心一笑。

来源:文汇报2003.10.24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