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纽约时报〉100年》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纽约时报〉100年》
2002-12-12 09:12:10  来源:  
 
《〈纽约时报〉100年》
弗洛伊德·诺里斯、克里斯汀·伯科尔曼编选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我国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贾谊(前200~前168)在其著作《新书》中论述秦代建国成败的经验教训时,引用了当时的谚语说:“前事之不忘,后之师也。”并接着议论道:“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应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现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为一句成语,常用来表示记取过往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战国策·赵策一》、《史记·秦始皇本纪》、《后汉书·东平宪王传》也引用了这句话,说明中国古代学者对历史经验教训的高度重视,也从反面透视出人们屡屡犯前人同样的错误而不自觉的残酷现实。

人们经常会感叹说:“历史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惊人的相似!”也就表明“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毛泽东语)。在智慧生物中,人类大约是唯一能从自己的祖先那里学习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唐太宗曾颇有感慨地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诚哉斯言。

《〈纽约时报〉100年》从《纽约时报》卷帙浩繁的档案和独一无二的资料中精心挑选,记载了商界领袖和革新者100多个最引人入胜、最重要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20世纪沿革变迁的流行时尚、丑闻与市场癖好,100年间全球商界最重大、最惹人注目的发展,以及那些被《纽约时报》几代记者们追踪关注的站在时代浪尖上的人物的成功与失败……

翻开《〈纽约时报〉100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栩栩如生的历史;而历史又总是那样相似!

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保罗·沃尔克为本书撰写的序言中就有感于这种历史的相似性而大大地发了一番感慨:

“随着20世纪的展开,商业开始以令许多人惊愕的速度迅捷增长。约翰·D·洛克菲勒组建了美孚石油托拉斯,它垄断的行业不久之后当汽车——这仍被认为是一桩奇事——在美国一统天下时将得到极大的扩展。J·P·摩根是这一时代占主导地位的投资银行家,他在其他行业也将各个托拉斯合并起来……

“如果对上述报道作修改,将比尔·盖茨替代洛克菲勒,将因特网替代汽车,将高盛/摩根·斯坦利/美林替代J·P·摩根,将‘企业合并替代‘托拉斯,那么它完全可以成为《纽约时报》昨天的报道。”

编选者之一在其前言中也写到:“20世纪初受(反托拉斯诉讼)指控的人是约翰·皮蓬特·摩根。而当21世纪临近时,遭到指控的人是威廉·亨利·盖茨三世。”

面对指控,两位时代的巨人都表现出了几分悲壮。

这两件相隔近一个世纪的事件,向我们展示了美国精神的多面性。如果说,在近百年前作为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对前一次事件还多少有些隔膜的话,那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剧和中国重新回到世贸组织的今天,我们就再也没有理由对此类事件无动于衷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又是一条十分有用的古训。

同样言犹在耳的古训还有:“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前面的车翻了,后面的车就要吸取教训,引为借鉴。但是,这一比喻在交通工具高度发达的今天似乎已经有点不合时宜:试想,如果在高速公路上眼见前车倾覆,而你又没跟它拉开足够的距离,这时你想引以为鉴也为时太晚。  了解历史吧,而且越早越好。


  
来源:中华读书报2002.12.11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