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2016年11月4日上午,大学出版营销论坛在大连市国际金融会议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互联网+’时代的图书营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社长阮海洪、北京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涛、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王德耀、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金英伟、书问(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温韫辉在论坛上围绕主题分别做了演讲。大学版协副理事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刘军主持论坛。
阮海洪社长的演讲题目是“‘互联网+’下的营销策略”。他在发言中指出,互联网是一种营销工具,大学社要利用互联网围绕读者进行营销服务,利用营销体系大数据增大营销空间,降低库存率和退货率。在提高营销人员的职能和技能方面,阮社长提到,出版社营销人员在“互联网+”时代要掌握互联网工具,体现真诚的服务,建立和规范服务体系,出版社同样可以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资金周转等方面的应用。
张涛副社长结合北大社近年来的营销情况,以“‘互联网+’时代图书发行战略转型”为题作了演讲。他谈到,“互联网+”时代具有六大特征,分别为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互联网+”时代的这六大特征就要求出版社在出版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求团队战略管理转型,打造一支有互联网思维的营销团队;二是要求渠道做出结构性的调整,向构建渠道线上线下战略转型;三是要求从单纯看重销售总量向注重客户价值管理战略转型,营造健康的客户群;四是要求品牌战略的构建和丰富向市场转型,通过打造精品实现强有力的营销品牌。
王德耀社长的演讲题目是“大学出版社市场营销的变革之道”。他认为出版营销是作为出版效益体现的前提,出版离不开营销,大学出版社是百社百态、各有专攻、各有特色,因此体现在大学出版社图书营销方式中也是各有特色。他提出大学出版社营销方式应分为三个阶段:上世纪70年代为自主自办发行专营阶段,90年代后进入多渠道营销发行阶段,而新世纪后出版营销已经进入了多位一体的营销阶段,这就要求出版社要在“互联网+”时代下整合营销资源,打开变革之门。
金英伟社长通过分享韩国、日本和德国出版社的工作方式,以“基于国际视角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营销策略”为题作了演讲。他认为,目前国内的读者尚未培养成付费阅读的习惯,西方出版社的一些模式可以作为一定的借鉴。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结合中国当前基本国情,大学社应做到纸质书和电子书同时发行,以纸质书为主,电子书作为补充,通过纸质图书的销售来拉动电子版图书的销售量。电子版的图书作为纸质版图书的补充,开发一次,成本只有一次,下载的客户人数越多,利润也就越高。
温韫辉总监对营销平台“书问网”作了介绍,他表示,希望书问平台能够为大学出版社提供在“互联网+”营销模式下的相关服务。
 大学版协副理事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社长刘军主持会议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社长阮海洪出席会议并发言
 北京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涛出席会议并发言
 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王德耀出席会议并发言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金英伟出席会议并发言
 书问(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温韫辉出席会议并发言
来源: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