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材在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图书结构中,是从建社起就一直努力要做大做强的基本板块,这也是南大社作为一家高校出版社的题中应有之意。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图书,高校教材有其特殊性。现在的市场情况是,一般来说高校倾向于用自己院校老师编写的教材,教材的使用范围通常局限在编写者所在的院校。这和大众图书或者教辅的情况不同,不是说图书的知识含量高、做得好就能得到读者的认可,而是包含着一些对出版社来说也很无奈的因素。因此,教材的推广非常困难。随着出版社改制的完成,高校教材的竞争比以往更为激烈,教育类出版社、高校出版社以及一些民营公司都想方设法拓展高校教材资源。对此,南大社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他们不仅立足江苏的院校,也面向外省院校,采取联合省外代理建立南大社高校教材联盟的方式,委托代理机构在省外为该社进行高校教材的策划和组稿、推广。“十二五”期间,南大社的教材规划是,在规模体量上,作为南大社的三大板块之一,起码能占到三分之一;在效益上,则与该社总体的销售码洋规划同步。 尽管教材的推广因其特殊性而更显艰难,各社还是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教材”。在看来,所谓的“特色教材”是相对于教材的推广对象、推广区域和推广能力而言的,在对象、区域和能力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南大社有的放矢地打造自己的特色。为此,他们的定位是,努力做到专业化、系列化和差异化。因为目前高校的基础课教材争夺非常激烈,因此南大社在维护现有基础课教材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展专业化强、甚至看起来有点小众的专业化教材,比如《行为改变技术》《特殊儿童教育诊断与评估》《聋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等,这些产品是专门针对学习特殊儿童教育的师范生的。系列化则是指,尽量不做单本教材,而是做足某专业的一系列教材,并且能在教材策划之初就规划好每门课在课程群里的独特性,避免交叉课程的教材重复。系列化有利于教材的推广,能减少营销成本。差异化则是指,在江苏以外的省份聘用高校教材代理,建立自己的高校教材联盟平台。通过南大社的策划,请代理在省外院校进行调研,并请他们在院校寻找专业的、小众的专业,进行教材开发,进而在联盟平台上共同策划,合力推广。南大社相信,只有整合更多的信息,更多的高校,建立共享的平台,才能开拓更多的高校教材资源。目前,该社已经在8个省有了自己的高校教材代理,2012年将增加到16个省。这个平台策划的教材,主要以实用性教材为主。 教材的立体化、网络化、数字化开发是时代的潮流,这方面该社很早就开始尝试。以《大学语文》为例,《大学语文》市场有上千余种,南大版的《大学语文》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市场的前列,年发行量近十万册,这得益于南大版《大学语文》立体化的开发思路:就图书品种而言,针对不同层次本专科生,有全编本、简编本、普及本,附有教学参考资料和课外阅读文献;就现代教育手段而言,有与之配套的音像教材、教学幻灯、网络课件,开通了“大学语文·中国”网,开辟了大学语文教育的第二课堂。在数字化出版方面,南大版的许多教材达到了数字化的出版要求,如《“十一五”技能型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就配备了多媒体课件,并建立了专门的网站,大家可以24小时在网上互动沟通。 “十二五”期间,南大社将加大高校教材网络化、数字化的力度,使得高校教材的立体化和数字化开发出版成为南大出版社教材研发出版的新模式。来源:《新华书目报》2011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