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美国数字教材的南柯一梦 - 数字出版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教材图书查询






综合查询 分类查询
查询新闻




最新可供书目

闽南话教程(第三版)

厦门大学出版社


中国工艺美术史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长城:中国的象征

燕山大学出版社


海登·怀特历史诗学重估

郑州大学出版社


大众媒介语言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主页 > 数字出版
美国数字教材的南柯一梦
作者:严榕 编译
2016-06-03 14:10:11  来源:《百道网》2016年06月03日 
 

  今天又要谈及美国高校教材价格的问题,定价太高仍然是一个槽点。既然一直被吐槽,说明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被寄望甚深的数字教材迄今为止没有起到缓和作用吗?很遗憾我们要泼冷水了,数字教材既没有得到政策、高校和教师的支持,甚至也不得学生之心。而开放教材作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注意,但要撼动传统教材的稳固地位,恐怕任重而道远。教育内容的数字化远不及大众市场那么势如破竹,何况到现在大众电子书也只是拼到了和纸质书并驾齐驱的地位。我们认为,教材市场少不得也会发展到数字教材与传统教材长期共存、价值互补的阶段,但要说取而代之成为主流似乎并不现实。

  教材价格高企已影响到美国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

  美国大众普遍认为,高校教材费用不仅高昂(有报告显示每位学生每年要在教材上花费1200美元),而且还在迅速上涨(研究表明40年里教材费用的增速三倍于通货膨胀率)。

  不过现实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美国学生在教材及其他课程材料上的平均花费正在减少。至少根据美国大学商店协会(NACS)的调研结果,每位学生每年的平均花费在过去5年里下降了16%,降至约563美元。

  学生真的在承受不断上扬的教材价格所带来的种种后果,还是说问题被过分夸大了,学生的花费实际上比过去几年少了?答案兼而有之,学生在教材上的花费确实随着时间推移减少了,但教材价格高企问题显然不只是增加学生经济压力这么简单。目前少有人提及教材高价的对教材可获取性和学生成绩的影响,但这就是现实。

  分析各种调查数据,再审视学生购买行为背后的成因,就会发现教材费用的真正问题是获取门槛的不平等,尤其是使用新教材的第一代大学新生。教材价格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业表现,就读时间以及多长时间才能毕业。

  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对外公布各项大学花费的统计及估算信息常被媒体引用,其中包括学费、食宿、书本与学习用品以及其他费用支出。在“书本与学习用品”这一项上,学生的花费从1249美元到1364美元不等,最终折合成最常被引用的——1200美元。不过大学理事会在图表下方备注到:“其他支出项目是确定总费用后分摊下来的平均数,不一定反映真实的学生消费情况。”

  大学理事会做书本和学习用品的预算评估更多的是从助学金的角度考虑,而非商品价格或学生花销。大学理事会所做的是帮人们估算念大学的整体花费,它不能提供有关教材成本的实际数据,而且也没打算提供。记者和学生支持者盲目引用,却没有仔细阅读脚注。

  在教材价格这一话题中,更有意义的问题是:学生在教材上的实际花费是多少?有数据表明学生的花费在逐年增加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现在获取教材的途径比过去要多得多。

  在21世纪头几年,学生在教材上的花销是这样分配的:65%购买新教材,35%购买二手教材。现在,学生还可以租赁,或使用数字教材和课件,甚至越来越多的学生并不购买必修课教材。此外,尽管开放教育资源减少了学生需要支付的费用,但大学理事会的数据和许多其他统计通常都没有将这一点纳入考虑。

  NACS的一份调研统计了学生购买必修课材料的平均花费。调研显示,尽管教材的零售价提高了,但美国大学生在教材上的花费变少了。一方面学生会根据自身经济条件选择教材获取途径,而不是盲目购买新教材。这对教材出版商已经产生了致命的影响,公司破产以及股价暴跌就是最直接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消费者赢了,并迫使行业做出改变。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发挥了作用;但这些现象背后隐含了别的实际问题。

  其一,新教材的第一代使用者难以从数字教材和教材租赁中受益。他们比其他人的花费要多得多,2014年NACS的报告显示:2014年秋季,学生被问及在必修课教材上的花费,第一代使用者要多花10%,买到少于别人6%的教材,最终他们在每本教材上的花费要比非第一代使用者多17%。

  其二是低收入家庭的学生看到入学产生的预期花费后可能放弃申请或者不去做入学登记。

  其三是2012年佛罗里达州一份深入研究大学就读成本对不同群体影响力的报告中提出的。Lumen Learning联合创始人及首席学术官戴维?威立对这份报告的研究结果有很好的分析:

  “教材的高昂成本让35%的学生时而或经常减少选修课程,让24%的学生退学,造成26%的学生学业成绩糟糕甚至不及格。无论你倾向于采信大学理事会还是NACS的数据,不争的事实是学生调研表明教材的费用对其学习有负面影响(至少表现在成绩上),对其毕业时间也有负面的影响(辍学、退课、学分修不够)。

  被寄予厚望的数字教材难见未来

  鉴于传统教材引发的种种问题,人们对数字教材寄予厚望,并笃信其未来。然而事实不如人意,万众瞩目的数字化革命并没有发生。

  有行业人士认为,既得利益者以及对数字教材单纯的不感兴趣合力拖慢了数字教材的应用进程,并最终使其停摆。在Campus Computing受全国大学商店协会(NACS)之托进行的一项调研中,在被问及何时数字内容会成为课堂主流时,超过24%的受访者表示“永远不会”。

  Campus Computing的调研针对来自29所两年制和四年制大学的约3000名教师进行。

  虽然受访者认为数字内容比传统印刷版的教材更便宜,但愿意选择数字内容的教师比例令人失望。很显然是他们不愿意选用数字教材进行实验,但受访教师更倾向于归因于数字教材的质量逊色于传统教科书。很难理解数字内容在很少被选择的情况下,其“质量”是如何被质疑的!

  各种机构都在做针对教师和学生发起的是否使用数字教材或者有没有使用意愿的调查,行业协会、行业公司、零售商会发布定期调查报告。无需逐一细看就能发现所有报告的主题不外乎这么几种:学生偏好印刷版教材,教材成本是个问题,教师不愿意进行尝试。

  2015年春,NACS根据其《学生在看什么?》(Student Watch?)的调研得出结论,承认数字教材在稳步增长,但仅有约3%的年增长率,很难称得上达到革命量级。NACS进而就课堂教育内容的未来做了以下陈述:

  “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课堂内容顺利向数字学习材料和课件过渡,每一所学校都将要考虑采用多维、跨界的学习内容战略。不这么做的话,学生上不同的课就得采用不同的学习材料,未经测试的课件及数字服务即便被采用也会被放弃,这将导致学生的体验碎片化。课件的功能和教师的使用频率之间的差距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导致学校投资的极大浪费。”

  这里面令人费解的是,既然数字教材的增长缓慢,而且其对学生和教师的价值和意义也不明朗,为什么NACS仍然认为学校调整战略是当务之急?

  这是否在为大型教育出版商的大笔投资站台?他们收购企业,打造内容创建和交付平台,以促进数字教材的使用。但这些看起来对行业很重要的战略性投资实际上可能是不成熟的,甚至是被误导的。一些大型教育出版商近期的财务表现疲软,可能就跟数字业务增长缓慢以及大笔的前期投入不无关系。

  那么,“教育内容究竟有没有数字化的未来?”

  几年前,美国教育部长阿恩·邓肯宣布,美国教育市场需要尽快从纸质向数字化转型,以赶上其他已经在此领域取得进展的国家。他直言,“未来几年,教科书应该被淘汰,”并称其他国家的学生因其母国更为开明的教育政策而将美国的同龄人甩在身后。邓肯提到韩国“制定了目标,要在2015年完全实现教材数字化。”但到2016年,美国政府在数字化教材所必需的基础设施的开发和扩张上鲜有支持,尤其是对社区大学。

  尽管在NACS的调研中,受访的社区大学教师在数量上少于四年制大学,但他们清晰地表达了对于数字教材可获取性的关切。社区大学的大多数学生负担不起数字设备,要平衡学业、工作和家庭的生活现实让他们除了使用印刷版教材以外别无选择。这是基础问题,但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除非平板电脑变得像直板手机那样便宜和普及。

  鉴于这些现实问题的存在,高等院校在采用数字教材上的拒斥态度也就可以理解了。再者,目前的纸质出版模式可以为各方利益相关者(院校和教师等等)带来种种好处,因此他们数字化的动机和愿望也就不那么强烈。

  显然,高等教育内容的数字化变革是渐进的,并非向预测的那样是革命性的。想想数字内容能给学生带来的种种好处,这种现状着实令人叹息。障碍仍旧存在并可能很难克服,尤其是在某种意义上障碍有一部分来自出版商、教育决策者和供应商本身。

  开放教材会成为后起之秀吗?

  除了上文提及的种种,学生使用体验不佳也是数字教材不得人心的原因之一。出版商为了收回在数字化上的大笔投资成本而宣扬数字教材价格便宜、购买便捷等种种好处,以诱导学生购买。不过遗憾的是,电子教材的使用并不如人意。

  打印:许多学生喜欢把教材中的一两个章节打印出来以便在路上做功课或是能用笔做记号。但是电子教材是不能任意打印的。比如培生教育网站就注明“你只能印刷部分电子文本和电子书,每次仅能打印一页或一个章节。”

  设备:数以千计的学生都有Kindle,但一些爱思唯尔的电子书不能在旧版Kindle上使用。大多数数字教材都有设备使用限制,一旦一本书在一个或两个设备上启用,就不能在其他设备使用,你的笔记本电脑上都用不了,更别提用你父母或朋友的电脑。

  有效期:出版商通常仅允许用户租用在线教材,这意味着其将会在一定时间后过期。有时候教材的租用期会比学期的平均时间要短,有时候又要长很多。(不过,亚马逊可以让学生按天数选择租期。)

  价格:价格更低是电子文本的卖点,但正如印第安纳大学一位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论坛报》提到的,“数字教材会比印刷教材的费用更高,因为学生无法在使用后转卖。”即使电子文本更便宜,但鉴于前面提到的一系列限制,学生不禁要问:“为了省几美元,带来了这些麻烦,值得吗?”

  而开放教材就不同了。所谓开放教材,是教师在开放许可协议下发布的自己制作的教学材料,也就是说可供免费在线使用,免费下载,印刷版也只要价10-40美元,而且确如其承诺的那样方便获取,价格实惠。开放教材通常被误认为是电子教材,但两者有几个重要的区别:

  纸质版:大多数学生倾向于印刷版,所以可以打印这一点非常重要。开放教材可以在家里免费打印,或在本地图书馆花几美元打印。一些开放教材,比如OpenStax的图书,可以在校园书店买到,学生可以用助学金购买,相对来说价格很实惠。

  设备:开放教材和其他开放教育资源通常有多种格式。不像电子教材有大出版商在背后设定使用的条条框框,学生可以在多种设备上在线使用:在家休息时,在图书馆电脑上,或者下载下来在任何时间进行线下阅读。

  有效期:大多数开放许可是不可撤销的。这意味着假如你下载了一本开放教材,就可以永远拥有它。它不会像电子教材那样在租期结束后消失。

  价格:开放教材可以免费在线获取。纸质版开放教材通常要比传统出版教材便宜80%。假如美国的每个大学生每个学年用一本开放教材替换一本传统教材,每年将为学生节约超过10亿美元。

  这么一比较,开放教材似乎更有优势,但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仍处在起步阶段。前文提到的Campus Computing的调查发现,五分之二(39%)的受访大学教师表示自己从未听说过OER;仅有约36%的受访者表示对OER知道一点,但还没使用或看过OER材料;10%的受访者评估过OER,但决定不在课堂上使用;11%的受访者正在使用OER材料;仅4%的受访者正在课堂上使用OER并且也将自己的教学材料上传到OER平台。

  也就是说,很少有教师了解、意识到或选择开放资源内容作为其课程材料。尽管如果他们选择开放资源的话,学生可以完全免费获取。而且,从老师们的反馈来看,学生目前还是更喜欢使用纸质版教材,因此传统教材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一定的市场地位。教育的数字化显然不像最初大众市场上的电子书那样所向披靡。


来源:《百道网》2016年06月03日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教材征订
公共课类 外语类 文科类 艺术体育类 理工类 医药卫生类 农林牧渔类 电大类 高职高专类
中职技术类 继续教育类 馆配类 其它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