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大学出版社“美丽出版”战略路径分析 - 出版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出版论坛
大学出版社“美丽出版”战略路径分析
冷桥勋 李克明 张和平
2016-09-18 11:28:01  来源:《出版广角》2016年4月上(总第265期) 
 

  【摘要】“美丽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战略,已成为“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出版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建设,也影响着“美丽中国”战略的实施。在这种情况下,“美丽出版”理应成为大学出版社的战略选择。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坚持内容为王,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推进技术创新,加强队伍建设则成为大学出版社实施“美丽出版”战略的路径。
  【关键词】大学出版社;美丽出版;战略路径
  【作者单位】冷桥勋,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李克明,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张和平,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o 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2016年3月5日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持之以恒,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美丽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战略,已成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眼光,更是回应了亿万人民对青山绿水的殷切期待,彰显了执政党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担当。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具备发达的生态产业、绿色的消费模式、永续的资源保障、优美的生态环境。出版业是国家文化产业,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出版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也影响着“美丽中国”战略的实施。为积极回应国家战略,大学出版社亟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倡导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实施“美丽出版”战略,为“美丽中国”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一、“美丽出版”:大学出版社的战略选择

   1.“美丽出版”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出版企业在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过程中,通过积累和整合其资源、知识、文化和技能而形成并独有的、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取并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体系[1]。“美丽出版”作为一种发展战略,倡导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是大学出版社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大学出版社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大学出版社在实施“美丽出版”战略的过程中,通过优质健康的出版物内容、美丽大方的装帧设计,让读者产生过目难忘、赏心悦目的感觉,净化读者的思想,塑造读者的灵魂;同时,通过倡导使用优质生态纸张、采用低碳环保印刷技术、探索按需印刷等措施,尽可能地节约耗材和能源,降低库存,减少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展现出版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同,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倡导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实施“美丽出版”战略,全面优化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印刷和发行的各个具体环节,实现出版物生产环节的环保化与集约化,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是大学出版社的必然选择。

    2.“美丽出版”是推动内涵式发展的内生动力

    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力量。大学出版社要高度认识出版工作在育人工作中的特殊重要性,充分发挥出版工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大学出版社把出版优秀出版物作为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美丽出版”就是要摈弃出版业对内容资源的粗放型利用,不但要求出版物内容绿色健康,更要求将侧重点放在对古往今来中外优秀文化的深入挖掘上[2]。大学出版社实施“美丽出版”战略,必须根据其自身特点,科学合理定位,明确主攻方向,走“专、精、特、新”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一方面,大学出版社要依托高校背景,充分发挥大学现有的学科和人才等资源优势,形成出版品牌和特色,从而推动学校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发展;另一方面,要广开渠道,拓展市场,广泛集成社会优秀资源,多出精品力作,努力扩大社会影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出版社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3.“美丽出版”是大学出版社履行使命与责任的题中之意

    在2016年3月5日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呼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自觉行动起来,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然而,出版业是一个资源和能源消耗密集型的产业,图书的印制需要耗费大量的纸张,据统计,地球上40%被砍伐的树木被加工成纸浆,最终成为图书、报纸、杂志等。各出版社每年都有大量积压的库存,其中部分图书最终报废处理被运往造纸厂,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大学出版社倡导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实施“美丽出版”战略,既是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大学出版社推进技术创新、转型升级,更好地履行服务先进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责需要。拒绝庸俗、抵制低级趣味,大力弘扬积极健康向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美丽出版”的主题。此外,倡导节约用纸,采用先进环保、按需印刷技术,大力推广数字出版和图书网络营销等,也是“美丽出版”战略的具体实施行为。大学出版社实施“美丽出版”战略,其目的是既要实现出版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又要促进出版物对美丽灵魂的塑造。

    4.“美丽出版”是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迫切需要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指出:“国有文化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必须发挥示范引领和表率带动作用,在推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中走在前列;要着力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树立社会效益第一、社会价值优先的经营理念,完善治理结构,加强绩效考核,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大学出版社作为国有文化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尽可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责任和担当,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人民群众美丽灵魂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出版品种虽多,但出版市场鱼龙混杂,出版物质量参差不齐,使得很多缺乏文化价值的出版物充斥市场,致使出版品种效益不高;此外,重复出版现象严重,大量图书积压,造成社会资源浪费,未能充分发挥出版物应有的文化效用[2]。因此,大学出版社实施“美丽出版”战略,就是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争取多推出一些能够产生时代共鸣的,有血有肉的,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优秀作品,将其及时地、全方位地推向市场,最终实现双效的最佳统一。

    二、大学出版社“美丽出版”的战略路径分析

    1.转变观念、创新思维是前提

    实施“美丽出版”.战略,首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维模式。“美丽出版”不仅是大学出版社积极应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也是其履行自身社会责任和担当的具体实践。大学出版社在实施“美丽出版”战略过程中,应避免误入“重规模和经济效益,轻质量和社会效益”的歧途,牢固确立“资源集成、生态优先”的出版新理念,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着力提高编辑素质,努力优化出版流程,不断提高出版质量和效益,从而推动自身的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此,一是要树立节约环保意识,服从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和谐型社会的大局,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同时要在生产、流通等环节,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二是要树立美丽文明意识,既要出版关于低碳循环经济、绿色生活等方面主题的图书,教育广大民众学会保护环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加入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中来,又要围绕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加强选题策划,出版更多研究和解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学术著作,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形成高校出版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的良好局面。

    2.坚持优秀文明健康的内容仍是根本

    不论科技怎样发展,传播手段如何更新,出版业坚持优秀、文明、健康内容的实质不会变。作为内容和思想的提供者,传统出版必须抓住当前稍纵即逝的机遇,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延伸和扩大图书的内容优势,以新媒体为载体,实现数字化转型,适应不断变化的读者口味和消费需求。“美丽出版”不完全等同于绿色出版、低碳出版,如果用绿色、低碳出版方式生产出大量读者不需要、不健康的出版物,造成的危害将会大得多,“美丽出版”也就难以真正实现。大学出版社实施“美丽出版”战略,不能仅仅停留在绿色出版、低碳出版这个层面,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对优质内容的挖掘,推出优质读物,用书香熏染生命,用经典塑造灵魂。

    3.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是关键

    数字化、集团化、国际化的出版业发展新趋势对高校出版社下一步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全新的任务和要求,高校出版社必须不断加快自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3]。大学出版社实施“美丽出版”战略,要紧紧抓住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契机,大力推进技术革新,积极采用数字出版、网络营销等方式和手段,实现自身转型升级。要立足出版、发挥优势、运用先进技术、走向网络空间,加大应用先进技术的力度,通过数字资源库建设来开发产品,通过大数据技术应用来了解需求,通过社交网络来推动产品销售,最终实现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优势互补、并行并重,紧密协同、此长彼长。


来源:《出版广角》2016年4月上(总第265期)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