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学术出版如何做出“市场品牌”?北师大社“新史学”的理念是“兼容并包,唯才是举” - 经营管理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经营管理
学术出版如何做出“市场品牌”?北师大社“新史学”的理念是“兼容并包,唯才是举”
2019-04-16 09:15:26  来源:《百道网》2019年04月12日 
 

  【百道编按】2013年初,以教育出版和学术出版见长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创立“新史学”学术出版品牌,2018年升级为谭徐锋工作室,以新机制继续推进“新史学”品牌的发展。“新史学”旨在促进国内史学出版的变革,把握时代脉搏,摆脱固化思维,培养创新型学者和思维开阔的史学爱好者。百道网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谭徐锋工作室主编谭徐锋,和他聊了聊读史以及“新史学”学术品牌为史学研究和普通读者带来了哪些思考和改变。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谭徐锋工作室主编  谭徐锋

  以教育出版和学术出版见长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自2013年初创立“新史学”学术出版品牌后,又于2018年8月将其升级为谭徐锋工作室,以新机制继续推进“新史学”品牌的发展。而这是北师大出版社自1980年成立以来,第一个以编辑命名的工作室。

  数据显示,“新史学”品牌创立至今已出版100余本图书,其中2018年共出版图书16种,码洋近650万,在全国各大图书榜单上榜40次。例如,《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入选中宣部组织评选的第八届优秀通俗理论读物推荐活动;《宠:信—任型君臣关系与西汉历史的展开》入选《中华读书报》年度十大好书、第28届书博会出版界名编辑推荐好书等11个各类专业图书榜单;《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修订版)》《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等书一直长居各大图书推荐榜单。

  事实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新史学”,其“掌门人”谭徐锋很年轻。“我是‘80后’,本身是学历史的。中国人特别喜欢读历史,是一个历史趣味浓厚的民族。但现在无论是研究思路还是学术氛围都很沉闷。我们希望能够打破这个固化思维,推陈出新,苟日新日日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谭徐锋工作室主编谭徐锋告诉百道网,做学术出版不能“沉闷”,但也不能讨巧跟着大众类图书的风头走,找到精准的读者人群,服务好这个圈子就足够了。

  打捞趣味,为重塑历史观打开新方向

  进入新千年以来,“全民读史”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不仅制造出了许多“读史大V”,更是带动了大众历史类图书的销量,而这股强劲的阅读风潮已经渗透到了专业史学出版领域。这对于“新史学”和谭徐锋而言,更多了一份使命感。

  当大众带着猎奇的心态一脚踏入“读史”的领域后,类似于“甄嬛确有其人”“3分钟漫画读懂XXX”等论述让谭徐锋感到“恐怖”:“我很担心现在年轻的读者以为历史和读史就是看段子或者戏说,我们应该给读者的是有深度的历史,里面包含深刻的历史体悟与精神淬炼。”

  谭徐锋相信,在专业门槛和大众阅读之间存在着优秀的作品,传播正统史观。他给“新史学”的定位是中介,不仅让读者获得简单的知识,也能促进整个群体的思想文化层次、结构的改造,给史学研究者提供新的学术发展空间,成为一个新的学术发展趋势。

  “新史学”希望向学者以及普通读者展示,史学研究不是机械刻板或投机讨巧的工作,如此虽方便容易,却将学术出版沦为快消品,失去了它的意义。史学研究需要的是研究者的“志趣”,沉心静气不为外物所干扰,把工作做成热爱的事业,不断挑战不同题材,尝试不同的思路和视角,才能出好作品。

  “每一代出版人都有他的志趣,进而才能完成可传承后世的学术经典。”谭徐锋告诉百道网,编辑“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语言学家陈原等出版界的前辈就为读者带来了优质的内容和思想盛宴。

  以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为例,“这本书能引起读者对宏观或微观历史的思考,这种思考无论是用到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能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感,这是和现在娱乐性质的历史解读不一样之处。”谭徐锋对书中内容记忆最为深刻的是“生命其实就是一种想象力”,这句话引发了他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你可能不同意这本书里的观点,但不得不承认它很有趣。而我们有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但是在一些选题中,思路和叙事却很苍白。”

  在谭徐锋看来,史观还包括动态地看历史,通过历史看到未来。“由于前人有意无意的定位与区隔,很多史学家不太在意历史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有意忽视了历史的主体意识,并且惯性地屈从于这种思维习惯,没有节制和反思。”谭徐锋说,“新史学”希望改变这种对于历史的刻板化、固态化的认识,不依赖传统的经验主义,“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寻找历史的意义和主体意识。

  面对市场环境、阅读习惯以及西方学术的冲击,“新史学”将作为一名推手,推动史学研究的方法、思维习惯、写作形式等方面的发展和改变,实现从形式格调到叙事以至整个学术传统的重建。

  吸纳新秀,唤醒史学研究的生命力

  “新史学”品牌兼顾严谨专业的学术精神和求新求变的思维方式,其具体展现之一是不断吸纳史学新秀,唤醒史学研究的生命力。

  据悉,“新史学”唯作品论的选稿标准帮助研究者减少了外界干扰因素,维护学术生态健康发展,为史学爱好者带来新的学术环境和思考方式。“真正的好作品是有生命力的,创新思考方式、改变叙述形式,收获读者和市场的认可,进而由学风影响世风。”谭徐锋说,“我觉得我们现在应该通过更多的努力,把一些可能隐而不彰,但是有生命力的东西发掘出来。”

  作品质量是品牌的根基。在选稿方面,“新史学”拥有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经验老道的编辑团队,与学术界保持密切交流,关注学术进展,开发热点选题,注意学术界和市场反馈,选题灵活多样以满足学术界和普通读者的不同需求。对于作者,编辑团队只重作品不重资历,使“新史学”在视角和叙事创新的同时,也保证内容的坚实可靠,还挖掘和培养了一批有创新精神的史学新秀,为传统史学研究注入新鲜力量,做到学术出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共同发展。

  “新史学”在培养作者的同时也培养读者,主张提出问题,反思问题,改变研究和阅读习惯,激发学者的学术探索精神,使读者对于历史的认知更加丰富和立体。

  据悉,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同时,“新史学”对于纯学术出版的学术理念和学术架构都有一定改变,计划发展可以走进大众的学术品类,在阅读门槛和内容深刻程度上做出平衡。

  在“新史学”品牌方面,2019年预计出版图书35种,重要图书包括王东杰的《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林霨的《转捩点:1924-1925年的直奉战争》,王汎森的《晚明清初思想十论(增订版)》,以及陈佩秋《小中见大:陈佩秋艺术精品集》等。

  此外,在衍生品牌“德意志文库”方面,谭徐锋基于对市场的判断——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的引进图书已经被大量开发,德国的优秀图书引进的相对较少,且没有做出体系来,这成为谭徐锋工作室的一个选题突破口。而在德国引进图书中,谭徐锋重点先开发文化、文学类图书,将陆续推出《本雅明文集》《西美尔文集》《布莱希特文集》与《舍勒文集》。

  据悉,谭徐锋工作室另一个衍生品牌“艺风堂文库”也在不断产出精品,扩大品牌文化影响力,为学术服务,给更多读者带来优质的阅读体验。“这个品牌主要推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整理与传播,比如正在筹备的《谢稚柳全集》,主要阅读用户是艺术史爱好者与收藏爱好者。”谭徐锋告诉百道网。

  突破信息壁垒,实现编辑、读者、作者的良性交流互动
  
  “新史学”在品牌经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最让谭徐锋头疼的问题之一是工作室与读者、市场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

  因此,2019年谭徐锋工作室的主要工作之一即是突破信息壁垒,实现编辑、读者、作者的良性交流互动,打造无障碍沟通的信息流,寻找目标受众,更有针对性地满足读者需求。

  “我们将结合豆瓣、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线上媒体和线下读书沙龙活动,并继续开启互联网直播沙龙、讲座,以服务更多读者。”谭徐锋说,去年的活动直播一般都有十几万人同时观看,实现了很好的交流效果。

  据悉,在品牌建设和品牌传播方面,“新史学”已实现媒体融合,宣传渠道灵活多样。通过线下图书沙龙、线上自媒体、分享群等多种方式,为编辑、作者和史学爱好者提供了实时信息服务和互动交流平台,公众号“新史学1902”每日分享优质文章、好书推荐和活动通知,还有小程序和论坛方便用户发表观点,用户粘性大、活跃度高,关注人数现已达4万多人,在谭徐锋的计划里,2019年关注用户将增至6万左右。

  “通过线上线下的各种活动,实现读者的拉新促活,为下一本书的销售提供源源不断的客户资源,进行实现作者、编者、读者与评论界的多方互动,呈现一个深度而精致的文化氛围。”他说。

来源:《百道网》2019年04月12日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