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由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广西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广西师大社”)共同主办的“《广西通史》(10卷本)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广西南宁举行。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审阅评论这部新作,并就区域历史文化研究及成果出版进行交流。

本次发布和研讨的《广西通史》(10卷本),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全面系统阐述广西从远古至当代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大型史学著作,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诸多领域,客观叙述了广西有人类活动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生动地反映了广西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突出成就,真实地描绘了广西各族儿女不屈不挠、艰苦创业的事迹,集中反映了各族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精神。
全书由10卷组成,包括先秦卷、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元卷、明代卷、清代卷(1644-1840)、晚清卷(1840-1911)、中华民国卷、新中国卷(1949-1978)、新中国卷(1978-2010),460万余字,历史图片几百幅,是迄今为止篇幅最大、内容最完整、最系统的广西历史著作。《广西通史》(10卷本)编撰团队来自广西师范大学,主编为周长山、刘祥学、宾长初,各卷负责人依次为廖国一、周长山、周建明、刘祥学、范玉春、钱宗范、刘文俊、谭肇毅、刘文俊、宾长初。2019年6月由广西师大社出版,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增补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纳入“人文强桂”丛书。
本次会议前半程由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毅主持。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黄文韬首先致辞,介绍了该校人文社会科学的传统优势,以及近年夯实这一优势的举措,指出10卷本《广西通史》是设在该校的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重点研究课题,由该校历史学科的精英力量积10年之功编撰而成,代表着广西区域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广西通史》(十卷本)主编周长山报告了该书的编撰情况。他回顾了项目的缘起,从中国自古以来编写史著的优良传统,讲到广西区域史的研究,以及20年前该校著名教授钟文典主编的三卷本《广西通史》的出版情况和10年前启动10卷本项目的情况,介绍了10卷的组成以及统筹组织,重点分析了10卷本相较于三卷本在理论、方法、视角、材料、结构及篇幅等方面的提升和亮点。
 广西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广西通史》(十卷本)主编周长山介绍编撰情况
广西师大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艺兵介绍了《广西通史》的出版情况。该社在10卷本《广西通史》项目启动之初就十分关注,并与作者团队保持联系,最终承担出版任务。其后,该社经过积极申报,使《广西通史》(10卷本)在2018年成功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增补项目,并接着入选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是出版界最有分量的出版规划和基金项目。《广西通史》(十卷本)这样的重点项目,是广西师大社非常愿意也擅长承担的,今后将继续在这方面开拓耕耘。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艺兵介绍《广西通史》(10卷本)出版情况
会议后半程为评审研讨环节,由周长山主持。与会专家对《广西通史》(10卷本)的出版表示祝贺,并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各自的关注点进行了热烈交流。
 与会专家在探讨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一级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王子今认为,《广西通史》的编撰力量、出版力量强,内容质量高。先秦卷、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对新的考古成果的使用丰富,体现学术前沿性,他所关注的楚文化对广西地区的影响,书中的陈述准确得体。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华瑞认为,学界对宋代广西的研究比较薄弱,因而《广西通史》中宋元卷的编撰难度较大,本书做得较为系统和权威,其中对“广马”“侬智高”等的论述,具有参考价值。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原馆长、研究馆员黄启善认为10卷本《广西通史》使用了很多考古资料,考古人的工作没有白费。黄启善还注意到《广西通史》(10卷本)封面上用到的广西文化符号,如第二卷的铜凤灯,用得非常好,非常具有代表性。
广西壮学会会长、广西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员覃彩銮认为,《广西通史》(10卷本)有广西顶尖、权威的作者团队,吸收了三卷本以来新的考古成果、新的研究成果,是近年广西人文社科界的重量级成果。建议趁热打铁,做一个《广西通史》的普及本。
《当代广西》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辑李庭华是10卷本《广西通史》的最早倡议者之一,他认为这是广西地方史研究集大成之作,指出《广西通史》(10卷本)的出版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能够展现古老而厚重的广西,多彩的广西,开放发展的广西,增强广西的文化自信。李庭华还就《广西通史》出版后的宣传推广及资源的审读开发提出了许多专业化的建议。
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建平结合自身的研究指出,《广西通史》可以为广西文化研究提供一个参照系,现在的十卷本在内容、信息、体例、框架等方面对三卷本都有超越。如第一卷,使用大量考古材料,并配有丰富插图,材料是坚实的,结论是可靠的。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信息资料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谢光茂列数了广西近年史前考古、汉墓考古等重要考古发现的情况,如娅怀洞遗址考古的成果,认为这些成果,在10卷本《广西通史》中都有使用或体现。
广西民族大学社会与发展学院院长、教授王柏中认为《广西通史》三卷本开拓在先,10卷本继承在后,广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科的传承有序、《广西通史》项目的实施,值得同行、兄弟院校学习。
新华社广西分社经济信息采访部主任何丰伦概括评价《广西通史》(10卷本)框架结构之灵、史料解读之细、学科交融之庞、语言文字之活、学者实力之强等特点,并建议继续做数字化、通俗化、可视化等方面的开发。
广西历史学会会长、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唐凌指出,重大学术工程,领头人的作用重大,工作机制很重要,10卷本《广西通史》在钟文典的组织下启动,并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形成合力,值得点赞,现成果出来,是对三卷本的超越。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广西通史》第六卷清代卷(1644-1840)负责人钱宗范报告了清代卷的五个特点:1.杰出人物、人民群众对历史的贡献都有呈现;2.专章写清代宗法制度;3.广西12个世居民族在清代发展成熟。4.民族文化,包括日常生活得到呈现。5.集合了多位学者研究成果。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徐毅结合自己的清史研究,对清代卷在论述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会上,《广西通史》(10卷本)出版单位与主编还一同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进行了赠书,希望更多的图书馆和学者、读者能够关注此书,推动全民阅读。
 张艺兵和周长山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地方民族文献中心主任蓝凌云赠书
会议最后,广西师大社副总编辑、《广西通史》(10卷本)主编之一宾长初对本次研讨会做了总结。他感谢与会专家对《广西通史》(10卷本)的肯定和鼓励,对专家、学者提出的意见建议,编撰团队和出版团队将认真学习和处理。
据悉,《广西通史》(10卷本)近期将陆续在各大网络书店、实体书店上架销售。
来源:《出版商务网》2019年10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