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广西师大社“艺术之桥”三度亮相法兰克福书展 - 出版动态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出版动态
广西师大社“艺术之桥”三度亮相法兰克福书展
2019-10-22 15:23:13  来源:出版商务网2019年10月21日 
 

  为期5天的第71届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已于16日拉开帷幕。一年一度的法兰克福书展是全球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出版行业展会,被誉为“世界文化风向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艺术之桥”(The Arts Bridge)已是第三次亮相法兰克福书展,此次携手“2020年度艺术家”徐冰、“2020年度设计师”杨明洁、“2020年度致敬”看见造物朱哲琴和“2020年度制造”本土创造许刚,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交流活动。


“艺术之桥2020年度系列”主题海报

  四本艺术新书齐亮相,带着中国基因寻找世界共鸣

  四位“艺术之桥2020年度系列”艺术家们的新书在本次书展上首次亮相,这四本书可以说是各具特色。徐冰的新书Xu Bing: Book from the Sky to Book from the Ground(《徐冰:从天书到地书》)收录了四篇徐冰谈自己以往创作的文章,分别关于他最重要的四个艺术作品:《天书》《英文方块字入门》《文字写生》和《地书》。从《天书》到《地书》,徐冰不仅持续地对文字的可能性进行了各种探索和试验,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艺术作品,寻找了一种途径,使得西方人能够深入地了解汉文字文化。
  
  杨明洁的Design Fusion: Deconstructing West and East(《解构东西——杨明洁设计实录》)收录了他从德国回到中国的十多年间在设计中的实践、发现与思考,讲述了他对于中西文化、艺术审美以及设计之间存在差异的认知。而最后,他认为一个优良的设计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应该向公众传播一种正面的社会启迪意义。

  作为跨界声音艺术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9-2011“UNDP中国亲善大使”、“2020年度致敬”、旨在“传承中国造物智慧的原创设计”的“看见造物”创始人朱哲琴,二十多年来从音乐出发,开始其漫长的艺术探索之旅。在Beauty of China: Show the World(《发现中国之美》)中,她讲述了关于她自己以及她创立的品牌的故事。

  “2020年度制造”颁给了本土创造——一个极具实验性、探索性,无界限、跨界多产独立设计品牌。许刚是本土创造的创始人,在Refashioning Concrete: Design by Bentu (《本土创造》)中以视觉的方式再现了本土创作的过程,读者可以看到令人惊叹的原材料以及工作场所的照片,这是一个关于使用、可持续、本土材质、再利用的视觉故事记。


四本出版物封面

  四本新书虽说各有不同,但又存有共通。四位艺术家都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探索出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同时又有着开放的国际视野,有着让中国艺术作品走出国门的决心。在书中,他们用艺术的目光关注人的思想,人的生存,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用艺术的力量帮助他人,用艺术的语言展现中国文化。也正因此,受到国际出版人和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艺术装置引人注目,于有限空间展现中国当代艺术风貌

  白色展台在几次书展中的频繁亮相,让它几乎成为了“艺术之桥”的标志。艺术家们在24平米的有限展台空间内展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多样风貌,“书展上的艺术展”名副其实,引得参观者们纷纷驻足。书展上展示的三个艺术装置都是“艺术之桥2020年度系列”艺术家的代表作品。

  徐冰的《立体书》作为《地书》的一个延展,使徐冰构筑的emoji语言世界变得愈加丰富生动,参观者们津津有味地观看立体书和介绍视频。


徐冰“立体书”

  而杨明洁的虚山水“Y”支架展台也可谓是书展上的“明星展品”,十分抓人眼球,这个作品融合了虚拟与真实、数字文明和人文主义,是艺术家设计理念的集中体现。


杨明洁 “虚山水”装置

  许刚的“大理石”装置也是书展的一个独特存在,艺术家说,大理石染色的想法源于仿玛瑙工艺,它模糊了工业与自然之间的认知界限,是基于当今不断变化的文化特征进行的一个多样化探索。


许刚 染色大理石装置

  中西艺术家精彩碰撞,共同探索艺术设计新动向

  10月17日下午两点,“万物循环:跨越东西方的艺术设计趋势”(Samsara of All Things: Boundless in Art and Design between East and West)主题论坛于法兰克福应用艺术博物馆举行,现场座无虚席,中外艺术家和学者在四个小时里就一些艺术命题进行了充分而精彩的演讲和讨论。


论坛嘉宾合影

  论坛中,徐冰讲述了文字的外表和内在,汉字书写对中国文化性格的影响,文字和时代前进的关系。他把文字的内在部分比喻成点心,把外表部分比喻成包装盒,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徐冰

  朱哲琴则围绕自己近些年来做的事情,阐述了作为一名中国艺术家的责任,她希望借助自己的身份挖掘更多中国古老的艺术,用力所能及的力量支持这些艺术的缔造者和传承者,创造可持续的新未来,并与世界分享。


朱哲琴

  杨明洁在演讲中表示,他始终围绕着“为何而设计”而思考,他说,设计的本质始终是在探讨与解决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杨明洁

  许刚则讲述了过去八年他在中国做的一些材质实验和人文实验的项目。他认为,“本土即世界,创造无藩篱”。


许刚

  现场还邀请了奥芬巴赫设计学院设计理论与设计史教授克劳斯· 克莱姆普,法兰克福应用艺术博物馆馆长兼策展人马蒂亚斯·瓦格纳,艺术家阿克塞尔·马利克他们就中国艺术家们提过的问题做了回应,并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延展,探讨了艺术设计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以及中西艺术设计中的共性和未来的趋势。

  通过本次法兰克福书展,“艺术之桥”得以快速成长,不断开辟出“走出去”的新形式、新路径。本届“艺术之桥”之新,其一,新在展台,艺术书籍和艺术作品双双亮相,得以呼应,使“艺术之桥年度系列”的艺术价值得以更立体化的呈现;其二,新在论坛,中西艺术家从各自独有的视角出发,讲述中西方的艺术故事,探讨东西方的设计趋势,于对话中发现差异,于碰撞中寻求共通,将中西的艺术交流推向一个新的维度。

  从这次法兰克福书展开始,“艺术之桥”新一阶段的征程又将开始,通过各种资源的连接,一些国际策展、国际交流项目正在逐步的推进当中。未来,我们还将进行文创、艺术设计、教育培训等新领域、新形态、新模式的商业探索,把“艺术之桥”所集聚的国际艺术设计资源不断转化为生产力。

来源:出版商务网2019年10月21日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