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和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教育学发展: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暨《共和国教育学70年》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总编辑李艳辉,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石中英,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教授王本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施克灿,山西大学教授殷杰共同为《共和国教育学70年》新书首发揭幕。
丛书主编、山西大学教授侯怀银介绍说,《共和国教育学70年》丛书共有12卷本,按照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逻辑,分阶段、分专题、分学科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新中国教育学70年的发展成就,汇集了教育学界各个学科领域知名专家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他表示,丛书是国家重点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学史”的研究成果,也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丛书的出版既是对共和国教育学70年发展成就的回顾,更是对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助推。
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学史”及《共和国教育学70年》丛书展开讨论。
石中英认为,研究历史也要面向未来,研究者应进一步深入教育实践,用更开放的态度和更加自信的姿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科体系。
施克灿指出,丛书在编写过程中,注重结合史论史料、关照学科内外、参考社会背景,对教育学科发展进行反思探讨,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王本陆认为,置身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领域学者应清醒认识到教育学科的价值,以更强的学科意识和文化自信明起点、定方向、做研究。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所长郝志军结合本丛书的出版认为,教育学领域的研究者也应努力做到以下“六个坚持”,即坚持学术自觉与自信,坚持学术责任和担当,坚持敢坐冷板凳、熟读圣贤书,坚持能写新理论、开创新思维,坚持会做自主研究、兼顾团队合作,坚持用好批判武器、促进学科繁荣进步。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徐瑞认为,历史研究要求“既要见人,又要见事”,丛书较好地兼顾了二者,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学术性。他建议,在历史研究中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口述史和教育叙事等方法,以优秀学术作品回馈时代。
其他与会专家表示,《共和国教育学70年》丛书既总结了教育学科史的发展脉络,也勾画了新时代中国教育学的发展方向。他们要以更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教育学发展,为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