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出版在新时代高质量的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中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但现实是大学出版与党和人民的要求于国内平均出版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十四五”时期是大学出版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大历史机遇期,无论是政策走向,还是需求导向,都将大学出版的发展倒逼在“不破不立”的窘境中。今年的疫情给以教材出版为基础的大学出版带来惨痛的损失,为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大学出版蒙上了厚厚的一层阴影,但同时也为大学出版的未来之路带来了更多的思考。我认为从思想观念来看,大学出版高质量发展必带来四个方面的新变化。
1.认识论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将始终围绕解答“什么是大学出版,为什么要有大学出版,以及如何做好大学出版”这一根本问题,结合中国的国情,面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大学出版必须克服短期行为,立足愿景,绘制规划,久久为攻,以精品力作为教育强国涂抹浓墨重彩。
2.价值论上的变化。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这一价值取向将成为今后大学出版衡量好坏的基本准则。大学出版的社会责任引发了社会对出版行业的普遍关注,也是党管出版的重要抓手。
3.实践论上的变化。大学出版因高校办学的多样性而各具特色,每个大学出版社都是在自己的特有及优势领域精耕细作,铸造品牌;每位大学出版人都是在特色和品牌引导下的铺路石和出版大国工匠。
4.方法论上的变化。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为大学出版的创新发展增添了无限的可能,数字出版,融合发展开辟了大学出版的新阶段,虽然布满荆棘,但一旦爬上险峰,却是风景这边独好。
大学出版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正面迎对上述四种新变化,以巨大的勇气破解难题,变中寻机。今年的疫情不应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而更应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
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