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初伊始,汹涌的疫情对出版业来说,是一种全产业链式的影响,印制、发行、物流等环节在疫情高峰期几乎完全停滞。而对于大学社的影响尤为更甚。作为出版社重要板块的教育类图书主要面向学校和学生。学校延后开学,图书发放工作延缓,销售被直接阻断。待疫情缓解,学校依然是重点控制区域,营销人员依然无法正常开展常规院校拜访。学校老师忙于疫情防范演练,也无太多精力用于教材选择事宜。同时编辑环节也受影响,已签订出版合同的教材因疫情影响也无法按时提交稿件,部分新书被迫延后。
与大学图书馆关联度极高的馆配渠道受影响也尤为重大。一是大学图书馆的购书进度极大延缓,二是各类馆配会都推迟,甚至取消举办。大家都在经历过等待与磨合后,纷纷转向线上馆配会,试图拉回跌幅。总体而言疫情对出版社的第一季度乃至上半年的图书生产销售都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疫情对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影响是直观且严厉的,发行环节的渠道库存增加、退货风险激增、资金压力增大。但经过大半年的调整,出版社已基本走出低谷。
一是向云端要发展,克服疫情带来的物理限制。借助于视频会议、新版ERP等云上办公软件,积极推动复工复产。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实施差异化、人性化的工作方式和考勤制度,积极安排好办公区域的防护。由各部门根据业务情况,合理采用柔性办公方式,通过错峰上班、弹性考勤等方式,保障了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高效开展。
二是从历史挖潜力,积极推动运营思维的升级。努力挖掘历史品种潜力,积极适应渠道变化形式,打造了一批品质与口碑俱佳的产品。构建快速响应的业务流程,建设有决策力度的服务平台,积极调整绩效体系为员工树立起在极端条件下的信心,有序推进各业务板块的调整,甚至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大众出版领域还实现了逆势上涨。而前一年新增的教材板块,积极实施落地,作为新的增长点,也较好弥补了春季受疫情的损失。
三是以营销为先导,稳固出版社教育出版基本盘。针对已立项教材营造立体化的营销体系,结合时下“活页式教材”的热点,在各个区域多开展线上培训,加强线上营销的内容支持。在教材信息化、配套资源立体化方面下苦功,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全社上下的通力合作使我们在危难出现时,寻找到了新的发展通路。也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能为大学出版社在疫情下环境下寻找到更多的发展空间。
来源:北理工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