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能在这里共话大学出版,首先要感谢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抗击疫情的战略性胜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迅速恢复,出版事业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困难局面之后已经恢复到正常状态。盘点和检视近一年的工作,探讨如何克服疫情来带的不利影响,化危机为契机,推动大学出版在新形势下的高质量发展,是我们本次会议的主题,这里我想谈三点心得。
一、履行社会职责,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疫情伊始,及时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抗击新冠病毒工作部署,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号召,开放教育资源,服务抗疫大局,是出版单位重要社会职责。北师大出版社对所有用户免费开放北师数字教材app、基础教育教材网等在线教育资源,服务数千万计的教师、学生和社会公众。伴随抗疫的深入进展,我们发挥专业出版的力量,策划出版《家安心安: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家庭心理自助手册》《守护童心:疫期学前儿童心理防护指导Q&A》等公益电子图书,专注疫情期间家庭心理自助工作,用智慧去守护我们的家庭。
后疫情时代,出版社要进一步践行出版企业使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落实国家事权是教材建设的准则。近期,我们和北师大教材研究院联合举办了“新时代教材建设工作研讨会”,与会领导和嘉宾一致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贯穿教材建设工作的灵魂主线,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需要全体出版人积极应对新形势,努力抓住新机遇,切实满足新需求,需要我们不断提升服务国家大局的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打造一批批政治导向正确、质量优良的精品教材。
二、扎根教育出版,促进学术繁荣
长期以来,大学出版社在出版文化领域始终致力于服务教育振兴与学术繁荣,取得了丰硕的出版成果,成为出版队伍中独特而有力的一个群体。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出版事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良好历史机遇。机遇越是诱人,我们越要保持清醒,增强定力。大学出版的主要职责是服务所在大学的教学和科研,进而致力于社会文化传承和学术繁荣。大学是出版资源富集之地,大学出版社要紧紧依靠所在大学才能有所作为、彰显特色。从这个层面讲,教育出版和学术出版是我们一百多家大学出版社共同的事业,差异只是在于所在大学的独特气质及所在地方的文化传统,我们一直努力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三、推进融合发展,满足社会文化需求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2019 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2019 年,全国出版新版图书 224762 种,与上年相比品种降低 9.04%。面对书号管理政策的调整趋势,一方面我们应该坚持精品原则,严格把好内容关,与此同时,拥抱全媒体时代,全面推动融合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内容效益的最大化,书号数量不应该、也不会成为出版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互联网环境下的多元化学习方式和传播格局已经初步建立,我们应该深入参与到“互联网+”项目中,以传统图书和精品内容为基础,紧跟市场需求,优化产品供给,打造互动性强、资源丰富、学习便捷、持续跟踪服务的终身学习解决方案。自今年2月末开始,北师大出版集团大规模开展基于网络直播的在线课程培训和知识服务,全面启动网络在线服务模式,累计完成各类直播200余场,名师直播授课深受广大学子和网友欢迎,累计观看人次超过1000万,抗击疫情倒逼我们的员工迅速成长为能编书、懂直播、会剪片的全能选手,倒逼我们敬爱的专家作者成为了“网红”。我们深感读者和用户的行为改变已成事实,我们要积极适应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发力融合出版,用融合出版来实现出版内容价值倍增,带动整体业务转型,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文化的广泛需求。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