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新冠疫情期间,在绝大多数出版社遭遇行业危机的形势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在探索转型发展之路上,如何将“辛笛应用钢琴教学丛书”的建设及营销模式从线下转为线上的成功开发为案例,阐述了出版业在特殊情景下,转型发展的多种方式及多重意义,以期为同行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疫情;出版业;线上开发;转型发展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加之数码电子产品的兴起,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使得绝大多数出版社纸质图书的销售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出版社的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近期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本就步履蹒跚的出版行业更是雪上加霜,实体书店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绝大多数书店疫情期间歇业,即便后期有陆续开业的也门庭冷落,甚至很多书店都面临倒闭的风险。显然,仅靠单纯的线下销售已难以维持出版社的正常运营,倘若不转变经营思路、转换销售“战场”,出版社将举步维艰,难以度过疫情的寒冬。
然而,每一次危机都是“危”与“机”的并存,当线下销售模式遭遇困难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催生并敦促了线上的发展。疫情期间,很多出版社纷纷通过加快数字化出版、推广新媒体运营、开启网络销售和直播带货等方式来“自救”。作为高校出版社,教育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因此,我社结合当前的趋势和现有的优势,利用优质的教材内容与平台相融合,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转型之路,并逐步从危机中走出来,渐渐恢复生机。下面就以我策划责编的一套“辛笛应用钢琴教学丛书”成功实现线上开发为案例,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社在这一特殊时期转型发展的些许经验。
一、转型的方式
“辛笛应用钢琴教学丛书”是我社自建社以来主打的一套精品教材,从2004年出版第一本《流行歌曲钢琴弹奏速成》迅速走红开始,目前已逐步建设并扩大到五十几本(插图1)。该系列主要是面向全国几千万学琴大军,以提高素质教育为目的,从兴趣学钢琴、快乐学钢琴、轻松学钢琴的角度编写的一套非常实用的教材。从年龄上层次上,涵盖了幼儿到中老年人,有幼儿启蒙教程,也有成人速成教程;从知识架构上,包含了业余和专业的学习,有面向普通大众的自学教程,也有针对大中专院校课程设置的专业教程。十几年来,该系列不仅有着良好的社会反响,也为我社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每年的发货码洋近千万,其销售额约占全社的四分之一。
以往这套教材除了普通的书店销售渠道外,我们主要采取了两种营销模式:一是通过作者巡回讲座的方式针对高校宣传,利用大中专等院校征订教材的渠道销售;二是通过教材培训的方式面向社会推介,组织全国各地钢琴老师现场培训,利用教师辐射学生的方式带动销售。然而,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全国所有学校停课、培训机构停办,这无疑截断了前两种销售模式,使出版社一度陷入被动和困境之中。但我认为这却为线上发展与在线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如何维护好线下资源,并将线下的资源引流到线上,在细分读者领域和内容架构后,我们采取了四种方式来应对。
1. 推出线上公益讲座
疫情当前,各行各业都在倾尽所能为社会做贡献,我们出版社也应该有所作为。出版是传播知识和精神文化的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社会需要的危难关头,为大众提供他们迫切需要的精神粮食,这是我们的社会责任。在与丛书的作者辛笛教授沟通后,我们安排定期邀请他推出免费线上公益讲座,例如:3月16日晚8点的《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线上讲座》,3月31日晚7点的《传统钢琴与应用钢琴教学之比较——以拜厄、车尔尼599为例》)等等。这些公益讲座主要是针对普通市民和大众读者,围绕大家最关注的学琴热点话题,以及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解答琴童与家长的困惑,指导大家如何去学习和享受钢琴,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学琴理念和价值观。讲座一推出,读者的参与度特别高,每场都达到几千人,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2. 开展网络微课教学
在讲座的推动下,读者的学琴热情高涨。于是,针对“辛笛应用钢琴教学丛书”中受众面最广、关注度最高的基础入门教程,我们分别邀请辛笛团队的高级讲师们在荔枝微课平台开设了相关课程。如:针对《成人钢琴十课速成》一书开设了“成人速成学钢琴”课程,针对《轻松学钢琴即兴伴奏》开设了“轻松学钢琴即兴伴奏”课程,针对销量最大的《钢琴即兴伴奏儿童歌曲68首》开设了“钢琴即兴伴奏儿童歌曲”课程等等。经实践后,我们发现该平台最大的优势是,PPT与老师讲课的语音以及插播录制的示范弹奏视频能同步,且在回放时可一一对应。考虑到这部分学习群体基本上是零基础入门的,在学习理解接受能力等方面也参差不齐,很多学员需要反复回看回听,这样就方便大家一边看一边听一边找重点,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解决了平时课程安排紧凑、知识点消化不了的问题。
3. 开设专业课程直播
针对有一定钢琴基础希望有所提升的钢琴教师和读者,我们将“辛笛应用钢琴教学丛书”中核心的难度较大的专业教材单列出来,开设专业课程直播,由作者辛笛老师亲自教授。如:针对《辛笛应用钢琴弹唱教程——低音加花》教材,我们开设了“辛笛应用钢琴弹唱低音加花”课程直播;针对《弹钢琴 学和声》教材,开设了“键盘和声课程专栏”直播等。读者可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求来选择不同的直播课程,直播的优势是直观、清楚、互动性强。因这部分读者群体有一定钢琴基础,或已学习过该系列中的初级教材,力图进一步提高钢琴演奏技能和音乐综合能力。因此,还可以借助直播视频的互动环节实现线上回课,督促学员课后练琴,并及时听取授课老师的意见,达到与线下教学的无缝接轨。
4. 开发配套教材课件
疫情期间,尽管学校停课了,但停课不停学,几乎所有学校都要求开设网络课堂。在得知这一消息的第一时间,我们将“辛笛应用钢琴教学丛书”中征订量最大的几本教材,如:《弹儿歌 学钢琴》《钢琴即兴伴奏儿童歌曲68首》《钢琴即兴伴奏普修教程》等,选择了几所有代表性且使用过这些教材的大中专院校的授课老师,与他们一一沟通交流,在得知他们的困难和需求之后,为了快速引导老师们在家顺利开展网课教学,我们抓紧时间赶在开学之初研发了与这些教材相配套的课件,将纸质内容电子化,并加入了教学设计、教学示范、教学评估等环节,极大地解决了老师们备课难的问题,轻而易举地把他们带入到新型的教学模式之中,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广泛赞誉。同时,课件的开发也有利于今后系列课程及教材的标准化建设。
二、转型的意义
随着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版行业也步入了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新时代。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海量的信息资源使得读者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渠道日益多元,出版社单纯靠售卖纸书已不能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这次疫情,正好为出版业敲响了警钟,同时也加速了出版社转型的步伐。通过以上四种方式的尝试,我们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1. 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
“辛笛应用钢琴教学丛书”系列创建十几年来,一直都通过线下的宣传和营销模式在运作,例如:高校巡回讲座、师资培训、教材研讨会等,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基础,并成为了我社的品牌之一。此次推出的系列线上活动和课程等,利用网络便捷、迅速、传播力强、无人数和场地的限制等优势,短时间内获取了大量的用户群。尤其是公益讲座,每场都能达到几千人,这是之前线下讲座无法比拟的。其次,开设的网络课程报名人数也众多,最多的一门课有数百人同时在线学习,这也是线下学习无法做到的。通过网络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接受了“辛笛应用钢琴”,进一步提升了该系列品牌的知名度。
2. 增加了图书的销售量
疫情初期,我社的图书销售量急剧下滑,原本以实体书店销售渠道为主的经营模式被迫停止。其实,读者的需求是稳定的,只是从线下转为了线上,书店暂时不能去了,无疑网上购买的通道打开了。通过上述系列活动和课程以及课件的推出,配套教程的销售也随之火爆起来,微店和网店的业务量明显增加。且通过这些教材带动了“辛笛应用钢琴教学丛书”整体的销售,根据今年一季度的销售数据显示,不仅没降,反而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同时,通过线上课程的开展,我们还建立了粉丝群,收集了大量用户,为下一步的社群营销和互联网营销打下了基础。
3. 获取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众所周知,出版社的绝大部分收入均来自图书销售,而此次通过线上教育付费平台,我们获得了一笔额外的收入。到目前为止,针对“辛笛应用钢琴教学丛书”系列教材,我们已开设了十几门课程,较之市场上其他免费课程和低价课程不同的是,我们的课程售价为680元-2680元不等。由于这些课程独一无二,且培养了一部分专属的受众群体,因此,仅第一个月,所有课程销售的营业额就超过了30万元。这无疑为出版社开拓了一个新的市场,也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让出版社实现了从内容的提供者转变成知识的服务者,使出版社的经营更多元化,也是出版业自身的一次升级。
4. 优化了选题的内容和价值
内容是出版的核心,也是出版社的生命力所在。一般来说,图书出版的流程都是先策划选题,接着跟作者约稿,很多时候都是作者闷头写完交稿,然后编辑出版。此次通过线上平台的开通,为编辑、作者、读者提供了一个可以随时随地交流互动的空间。每一次讲课和直播的现场反馈,都可以直接反应在编辑出版过程中,不仅能对书稿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和调整,不断完善现有教材内容的修订,还能碰撞出新的火花,开发和衍生出新的选题方案和思路(目前我们已根据线上读者的反馈和需求,衍生并启动“辛笛应用钢琴弹唱”系列选题的打造),推出更贴近读者需求、打动人心的作品。使出版内容更有价值、更接地气、更惠及于民,让选题策划变得更精准,让内容建设更完善,最终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当今媒体融合的大环境,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通过“辛笛应用钢琴教学丛书”线上开发的成功案例,我社开启了转型初探模式。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该系列的打造,并力图举一反三,将其应用于其他适合的图书之中,完成线上与线下的多方位结合,有效地实现转型过渡。
出版社的转型是多方面多维度的,在线教育仅是我们转型的一部分。秉承“知识+服务”的理念,我们将纸质内容成功地实现了在线传播和教育延展,从单一的做书卖书转变为优质文化的服务商。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探寻数字化出版和全媒体出版的融合发展之路。作为新时代的出版社,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转换思维方式,发挥内容优势,运用先进技术,打开网络空间,选择更适合内容生产的方式,实现知识的最大化传播和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今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在创新内容、拓展技术、建设平台、扩展渠道、完善管理等方面实现系统性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才能更好地服务和融入社会经济的发展,构建出一个和谐稳定、健康平衡、可持续发展的出版产业。
来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