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外研社社长 王芳
本网讯 2021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勇前行。2021年,也是逐步迈向“后疫情时代”的一年,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更加精准的疫情防控措施对于出版社的转型发展与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大学出版社要坚守责任担当,立足出版主业,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大学出版社在新形势下的高质量发展。
大学出版社从诞生之日起,就蕴含着服务高校教学科研、传播优质内容的天然基因,是教育出版、学术出版以及文化出版的重要力量。外研社作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创建并主办的大学出版社,建社42年来始终以“记载人类文明,沟通世界文化”为使命,立足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大局,为推动我国外语教材建设与外语教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为中外文化融通与文明互鉴搭建了交流与合作平台。今年10月,在全国教材工作会议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表彰会在上,外研社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外研社教材获全国优秀教材(基础教育类)特等奖和19项全国优秀教材奖一二等奖。
当下,不论是疫情的影响,还是科学技术的迭代变化、出版业体制机制的调整,都对大学出版社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认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需关注以下三点:
第一,高质量党建是大学出版社发展的引领与保障。
出版社是党的重要宣传文化阵地,而大学出版社作为高校创办的文化出版企业,带有启智育人、知识服务的特殊属性,更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出版方针,推动出版社的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大学出版社的发展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出版导向和价值取向。牢牢占领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具体实际工作中,把好教材建设、读物出版、学术活动、教师培训等重要工作的政治关。
第二,高质量出版是大学出版社发展的核心与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教材建设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工程,而大学出版社的选题策划与出版任务,承载着鲜明的教育指导与价值导向的特征。大学出版社要助力高校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国之青年,在教材编写、选题策划时深度思考、积极谋划,把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习者中华情怀、国际视野,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作为根本目标,以时代精品助力时代青年的培养。
第三,高质量人才队伍是大学出版社发展的抓手与支撑。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特别是在出版融合发展的今天,大学出版社不仅需要继续加强编辑、出版、发行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还要注重培养具有互联网意识、熟悉多媒介且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大学出版社要以更有力的措施,更完善的机制,加强专业人才和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出版社的转型发展、融合发展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
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离不开对于新赛道、新挑战、新机遇的把握与应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复杂局面,外研社全体员工将不忘初心,奋力拼搏;坚持导向,做好内容;勇于创新,打造精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昂扬向前!也祝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2021年年会暨第34届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取得成功!
来源: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