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基于地域的文化景观保护研究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相关类别图书
作 者:蔡晴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用 途:其他
中 图: 建筑科学
专 业:工学>土建类>建筑学(一)
制 品:图书
读 者:
最新可供书目

战争与文明:从路易十四到拿破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本书读懂30部管理学经典

清华大学出版社


算法传播十讲

苏州大学出版社


人文职场英语(第2版)学生用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数字时代的银龄行动——亚太地区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现状调研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书名: 基于地域的文化景观保护研究
ISBN:7-5641-6516-6 条码:
作者: 蔡晴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68.00  折扣价:¥64.60
折扣:0.95 节省了3.4元
字数: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6-08-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相关评论

内容简介:
文化景观代表的是《世界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公约》第一款中的“人与自然共同的作品”,阐明了以地域为基础实施的遗产保护的本质特征。本书在回顾自19世纪以来国际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和实践、我国自1930年代以来遗产保护运动的成就和美国遗产地保护的经验与方法的基础上,对文化景观概念的生成、内涵及在我国遗产保护中的具体应用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基于遗产地的文化景观保护理论,初步建立了我国基于遗产地的文化景观保护区分类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方法和策略。
文化景观的保护主要由历史景观保护管理与修复和自然生态保护管理与维护两部分工作组成。基于遗产地实施的保护是一种动态的遗产保护,是在遗产所依存的地方发展中的保护。依据我国的遗产特征,本书将我国的文化景观遗产地划分为历史的设计景观即历史园林及历史风景点景观、有机进化之残遗物(或化石)景观即大遗址景观、有机进化之持续性景观即聚落景观、基于传统审美意识的名胜地景观即风景名胜区四种类型,并认为:历史的设计景观的保护是风格修复和风貌维护的过程;大遗址景观应根据其规模特征分别以遗址公园与遗址保护区方式保护;聚落遗产地的保护应强调生态意识和社区意识;风景名胜区保护应采用分类指导,一区一法,科学管理,定量监控。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绪论1
上篇背景
1持续变化的风景——以欧洲为基地的世界遗产保护运动的兴起和发展4
1.1世界文化景观及文化遗产保护的思想与实践4
1.1.1遗产保护观念和方法的发展4
1.1.2以国际保护宪章和法规为基础的保护理论的逐步形成与完善9
1.1.3后工业社会遗产保护思想和实践的新发展16
1.2世界现代自然遗产保护的思想历程17
1.2.11960年代:激荡岁月18
1.2.21970年代: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19
1.2.31980年代:为了发展而保护的观念20
1.2.41990年代:保护地从“孤岛”走向“体系”21
1.2.5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概念的形成21
1.2.621世纪:自然保护思想的进一步发展22
1.3融合文化遗产与自然保护的景观及遗产地保护理论和方法在21世纪的发展23
1.3.1《欧洲景观公约》(Europe Council, 2000):“景观”作为保护对象、保护方法和保护政策23
1.3.2《下塔吉尔宪章》(TICCIH,2003):工业景观的保护与再生25
1.3.3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2002):可持续性的农业景观保护26
1.3.42010年代之后的两部佛罗伦萨宣言:人类对景观概念外延拓展形成共识28
2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成就、问题和建议30
2.1我国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30
2.1.1不可移动文物从“收藏”到“保护”30
2.1.2从“修旧如旧”到“不改变原状”33
2.1.3城市历史环境的整体性保护39
2.1.4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思想与实践的多元化41
2.1.5我国当代文化遗产管理的行政体系和执行机制42
2.2我国文化遗产管理的立法框架43
2.2.1发展历程:保护和管理体系的逐步形成43
2.2.2存在问题:因法规体系和实践类型不相符而导致无法可依,因基本概念阐述的不完善而导致保护方法的混乱50
3美国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观念与实践56
3.1美国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保护运动观念的成长56
3.1.1保护体系的初步定义(1830—1930年代)56
3.1.2罗斯福的新政对保护的影响(1930—1950年代)58
3.1.3生态革命(1960—1970年代)58
3.1.4变革和拓展(1970年代—至今)59
3.2美国文化遗产地保护的观念、方法和管理框架60
3.2.1文化遗产管理制度的形成60
3.2.2历史街区(Historic District)63
3.2.3国家历史公园(National Historic Urban Park)64
3.2.4文化遗产地的主要管理者65
3.3美国国家公园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管理框架67
3.3.1国家公园体系的内容67
3.3.2国家公园的管理体系68
3.3.3国家公园的保护法规体系70
3.3.4国家公园的规划体系72
3.3.5国家公园管理制度的其他特点74
4上篇小结:我们目前所处的位置77
4.1研究的起点——西方和国际主流保护思想与实践的演变77
4.1.1认识到多样性的普遍价值77
4.1.2认识到遗产环境的整体性77
4.1.3认识到遗产作为一种资源的经济价值77
4.2中国遗产保护的成就和面临的主要问题78
4.2.1历史的跨越78
4.2.2当前的主要问题78
4.3美国的经验79
4.3.1基于地域的保护79
4.3.2多学科的协同79
4.3.3旅游业与遗产管理协调发展80
4.3.4完备的管理体制80
4.4我们今天所处的位置81
中篇理论
5文化景观:一种特殊的遗产类型82
5.1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的含义82
5.2在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中发现文化景观保护的价值84
5.2.1在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84
5.2.2在文化遗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84
5.3文化景观保护对于我国遗产保护的特别意义85
5.4文化景观的类型85
5.5文化景观保护的特点86
5.5.1维护文化景观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87
5.5.2建立文化景观的保护是保护传统人、地关系的观念87
5.5.3以建立保护区的方式进行保护88
5.6文化景观保护规划要点88
6基于地域的保护:概念、理论与方法90
6.1保护区90
6.1.1古迹保护:从保护本体到保护区90
6.1.2文化遗产保护区93
6.2自然保护区97
6.2.1自然保护区的产生97
6.2.2自然保护区设置的不同倾向97
6.2.3自然保护观念的变化与自然保护区设置98
6.2.4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及其管理体制99
6.3超越保护区——保护地群: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s)和国家遗产区域(Heritage Area)109
6.3.1富有历史文化遗产的绿带——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109
6.3.2对话与交流之路——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s)111
6.3.3遗产廊道和文化线路的异同113
6.3.4基于生态网络概念的保护地群——国家遗产区域(Heritage Area)114
6.3.5遗产廊道和文化线路对我国遗产保护的借鉴意义115
6.4建立我国的遗产保护地体系117
6.4.1我国现阶段的保护地体系的不足之处117
6.4.2遗产地国家级系统规划途径的建议120
7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123
7.1历史景观保护管理与修复理论123
7.1.1历史景观保护在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中的价值和意义123
7.1.2历史景观的保护与管理124
7.1.3空间规划作为历史景观保护和品质提升的一种手段126
7.1.4在一个实例中理解历史景观管理的本质——对“变化”的管理127
7.2自然生态保护管理与维护理论128
7.2.1游憩环境承载容量理论(RCC)129
7.2.2可接受的改变极限理论(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简称LAC)131
7.2.3娱乐机会谱(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简称ROS)135
7.2.4环境影响评价理论(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138
7.3历史景观和自然生态的管理、维护与修复142
下篇类型
8历史的设计景观:《佛罗伦萨宪章》指导下的历史园林及景观设计保护的概念和方法——风貌维护与风格修复144
8.1历史园林及景观设计保护观念辨析144
8.1.1《佛罗伦萨宪章》与《威尼斯宪章》145
8.1.2历史的设计景观:有生命力的遗产146
8.1.3风貌维护147
8.1.4风格修复149
8.1.5小结151
8.2历史的设计景观的保护方法151
8.2.1风景文物的维修152
8.2.2重建和复原155
8.2.3搬迁和改建162
8.2.4风貌保护165
9有机进化之残遗物景观——大遗址保护的概念和方法171
9.1大遗址保护的基本观念171
9.1.1大遗址保护相关概念171
9.1.2国外大遗址保护的方法和经验174
9.2我国大遗址保护的方法176
9.2.1我国大遗址的保护面临的问题176
9.2.2我国大遗址保护的两条途径177
9.2.3建立大遗址保护规划管理的基本框架188
10有机进化之持续性景观:聚落遗产地保护的观念和方法——从“建筑博物馆(Building Museum)”到“生态博物馆(Ecomuseum)”191
10.1历史聚落的整体性保护观念和方法的演进191
10.1.1露天建筑博物馆(Openair Building Museum)191
10.1.2乡土博物馆(Homeland Museum/Museum Village)195
10.1.3社区(邻里)博物馆(Community Museum/Neighborhood Museum)196
10.1.4生态博物馆(Ecomuseum)198
10.1.5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s)199
10.1.6国际聚落遗产地保护观念和方法变化的特点200
10.1.7我国的历史聚落保护——历史文化村镇201
10.2聚落遗产地的旅游业204
10.2.1我国的聚落遗产地旅游业案例:江南古村镇和中西部民族生态博
物馆205
10.2.2怎样评价聚落遗产地旅游业的成败得失208
10.3以生态博物馆的理念来保护聚落遗产地208
10.3.1生态博物馆的生态特征和生态保护208
10.3.2生态博物馆的社区保护和社区管理210
10.4我国村落遗产地的景观管理——《关于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的贵阳建议》
的理论和方法213
10.4.1关于整体保护213
10.4.2关于发展和延续215
10.4.3关于政策引导、法律约束、公众参与215
11基于传统审美意识的名胜地景观:风景名胜区保护的理论和方法217
11.1我国风景名胜概念及其资源特征217
11.1.1我国风景名胜发展形成的历史过程217
11.1.2我国风景名胜区(Scenic & Historic Interest Areas)的概念和国外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概念的比较218
11.2我国现代风景名胜区制度的形成及其管理体制220
11.2.1我国风景名胜区制度的建立220
11.2.2风景名胜区制度在我国遗产保护和利用中的作用225
11.2.3我国当前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和管理中的问题226
11.3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和管理的对策研究228
11.3.1管理体制:改革和调整228
11.3.2空间管理:分类指导与分区保护231
11.3.3规划管理:由规划达成保护238
结语:导向成功的保护——达成文化景观遗产地的可持续演进244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245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