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三位在不同年代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的作家今年夏天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重又聚首。“40后”、中文系77级的刘观德,20年磨一剑,携长篇小说《兵败沙家浜》重出江湖;“60后”、外语系88级的毛尖,浸润欧美及中华文化多年,凭借杂文、影评、专栏俘获读者无数,本次书展推出作品精选集《永远和三秒半》;“80后”小饭新作《小辰光,在康桥》,由韩寒亲自操刀制作本书的VCR宣传片在书展热播。三个性格迥异的作家,三部完全不同的作品,就像三枚燃烧弹令得自1994年问世、目前已出版两辑共17种作品的“华东师大作家群丛书”在这每年都在夏季举行的上海书展上火爆异常。 著名作家刘观德,1990-91年凭借《我的财富在澳洲》一书与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同获首届上海市中长篇小说优秀奖。《兵败沙家浜》是他在沉寂20年之后首次出版的长篇小说,讲述一对痴迷京剧不问世事的兄弟(叙述人的父亲及三伯父),从四川重庆到上海滩闯世界的故事。叙事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直到新中国文化大革命后期,30余万字的篇幅用来表达一个京剧迷的跌宕人生,其中却无任何性爱描写,果然应了欧阳修那句千古绝唱: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凭随笔在十几年前声名鹊起的毛尖近年来正在创造一种有待文学界深入分析的“毛尖现象”(学者陈子善语),她随意游走于文学、艺术、学术领域,笔锋所至,金石为开,令其作品在学者圈和大众圈各有共鸣,在作家群中实属罕见。《永远和三秒半》是一部毛尖作品精选集,首次将“文学毛尖”、“电影毛尖”和“学术毛尖”集于一书,本书因而成为首部了解毛尖的全息版本。内容大致分为四个板块,毛尖从自己儿时对电影的观感谈起,谈大学生活、六十年代的中国电影,谈欧美电影与文学、上海与香港的“双城记”……就像作者回忆青年时代的生活时所说的:“没有人看见草生长”,也没有人看到毛尖如何从一个青涩的新锐作家成长为如今通行于两岸三地华文世界的学者兼专栏作家。今天的毛尖,睿智、温婉、幽默,远观近瞧都已成为读书人喜爱的一道风景。 “80后”小饭,被誉为文学新人“五虎将”,人随性,文字也淡淡的,然而就是这种对世事的“不在乎”成就了整个“80后”的独立精神。从《小辰光,在康桥》,读者能看到一个“80后”眼光中的那些年我们的回忆。“80后”的小饭,属于在开放的年代成长起来的第一代,在城市向乡村的逐步扩张中长大成人,他用自己的体验向读者解释“80后”集体回忆中的喜乐和感伤。 华东师大出版社此次将三个风格不同的作家纳入“大夏作家群”,暗示着已经成名的“华东师大作家群丛书”正在向着“原创性”“新生代作家”的标志转型,读者有理由期待在戴厚英、沙叶新、赵丽宏、王小鹰、孙颙、陈丹燕、鲁光、格非、李洱等著名作家之后,“大夏作家群”仍会与贴近时代脉搏的作家和作品一起,将鲜活、灵动的生活和历史记录在案。 来源: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201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