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上海大学出版社10卷本《清史纪事本末》隆重出版 - 新书快递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教材图书查询






综合查询 分类查询
查询新闻




最新可供书目

日本武士道史

贵州大学出版社


土木工程材料(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育与工作的目的:对工作和学习的新哲思

教育科学出版社


微波接力与散射通信——通信百科入门丛书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分子影像学导论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主页 > 新书快递
上海大学出版社10卷本《清史纪事本末》隆重出版
2006-06-16 11:19:23  来源:本网讯 
 


 2006年6月12日下午,上海大学出版社《清史纪事本末》新闻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著名清史学家、国家清史编篡委员会主任戴逸先生,本书第一主编、著名清史学家、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教授南炳文因公务未能与会,书面致词表示祝贺。本书第二主编、著名清史学家、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教授白新良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祖武(委托代理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导师徐凯教授,国家清史编篡委员会特聘专家李治亭,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穆鸿利教授等专家、学者出席这次新闻发布会。首都近20家新闻媒体记者到会采访。

 南炳文先生和白新良先生主编的10卷本、300多万字的《清史纪事本末》,即日起由上海大学出版社隆重出版。上海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本书责任编辑姚铁军同志介绍,上海大学出版社之所以选择出版该书,是因为该书添补了历史学界和出版界的一个空白,从学术出版的意义上说,重视历史类学术图书的出版一直是该社的一个良好传统,也是该社尝试通过大众历史读物试水图书市场的一项重要举措。

 《清史纪事本末》一书酝酿起笔到完稿整整历经三年时间,承担此项目的是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南炳文、白新良教授等为首的十位明清史专家。第一主编南炳文教授身兼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第二主编白新良身膺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其他撰著者皆为著名史学教授,其中四位为博士生导师。

 全书共分10卷,每卷约30万字,记事约50件,全书共记约500件。记事范围上起清太祖,下迄宣统帝。其涉及的领域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力求全方位地扼要反映有清一代的历史面貌,特别注意记载那些有时代特点、包含有重大经验教训的事件。取材根据为清代各朝实录以及清末以来学术界已发现利用过的各种史书、档案及其他文献等。在编写中,作者们坚持以马列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力求事实准确,旗帜鲜明,凡遇学术界有不同意见的问题,则按照编者认为最可信的意见进行编写,而对不同的说法也根据需要,加以适当的介绍,以存异说。为了便于读者把握要点,每件记事的末尾,都写有三五百字的评论。

 此书的出版在学术界和出版界具有重要意义。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说:“纪事本末虽是一种新创之体,而在中国历史里,还沒有这一体的好书。”另一位国学大师梁启超在他著名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也曾说:“研究历史根本目的之一,是‘鉴於往事,有资于治道’,而最简的办法就是研究历史大事。夫欲求史迹之原因结果以为鉴往知来之用,非以事为主不可。”纪事本末体作为中国史学传统的三种基本体裁之一(另外两种体裁则为编年体和纪传体),该体裁“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把历史上的大事件区别为若干子目,在每一个子目里把有关大事有始有终地记载下来,独立成篇,对大众读者和初学历史者来说是更为合适的体例。该书的出版就是添补此领域空白的一项力作、大作。

 该体例自宋代开创以来深受学者和读者的欢迎。该体例史书自南宋袁枢沿习《资治通鉴》笔法而撰写出《通鉴纪事本末》(42卷),创立了纪事本末体,以后宋辽夏金元明清各代,都修有“纪事本末”。明陈邦瞻有《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清高士奇有《左传纪事本末》、李有棠有《辽史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张鉴有《西夏纪事本末》、谷应泰有《明史纪事本末》,民国初年黄鸿寿有《清史纪事本末》(文明书局,1915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再版)等10余种纪事本末体史书相继问世。纪事本末体史书克服了编年体和纪传体“首尾难稽”的缺点,能作到“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这在史书体裁上是一个重要的进步。

 历史作为过去发生的事实,其内容不能改变,但书写她的笔法却可以不断创新。尤其是对于断代史的编写,中国三大传统的编年、纪传、纪事本末三种史体,或单独采用,或兼而用之,或综合创新成“新编年体”、“新纪传体”、“新纪事本末体”。编年体写年,纪传体写人,纪事本末体写事,不拘一格,各具特色。虽手法有异,但宗旨都是为了明古存史,鉴往通今,察下知来。

 迄今为止,尚无一部令人满意的用这种体裁编写的清代史书。内容包括整个清代、用纪事本末体裁编写的史书,以前只有民国初年黄鸿寿所撰80卷40万言本《清史纪事本末》一种。此书有一定的价值,但所记起努尔哈赤建国,止于宣统退位,总共提出的事件才80个(一卷一事),内容过少。其资料主要依据蒋良骐的《东华录》、一些私家记载及耳闻目睹所及,对于清代各朝的“实录”、宣统时期的“政纪”以及清代国史馆编写的诸臣列传,均未采取,至于清朝留下的大量档案,更是未加利用,这显然是十分贫乏的。

 清史作为中国整个历史的一部分,尤其不可不给予充分的重视。有清一代是中国版图的奠定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时期,是封建的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的时期,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向内外压迫者坚决斗争的时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大总结时期,是中外思想文化空前规模地大碰撞、大交流的时期……其中有丰富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有鼓舞人心的光辉业绩,也有促人猛醒的历史耻辱,如此等等表明,不断重温有清一代的历史,对于中国人来说,实属必要。更应指出的是,清朝距今时间甚近,这使这种必要性更为增大。清朝之灭亡距今不过80多年。虽然今天的中国社会绝非清代之可与同日而语,但是,今天和清代在具有本质性区别的同时,还有密切的联系,今天的一切都是从清代直接或间接演变而来的,要想认识今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的来龙去脉,就不能不追溯到清代的历史。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比如今天省、地、县的行政划分,与清代省、府、县的设置有密切关联;今天的许多现代化工业部门,其起源乃在清代后期的各种近代工业的开办;清朝灭亡后中国外交关系的演变,其重要的起点之一即是清代历史上外国帝国主义所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可见,清代的历史与今天息息相关。

 对于清史在中国史中的地位问题,近年来学界对清朝前期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日趋明确。普遍承认它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它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与稳定,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的积极作用。清史研究者们还从世界历史的范围考察了清朝的历史地位。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认为:“清史,离我们今天很近,……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如果要了解其究竟,追溯其来历,都离不开清史。”在讨论清代前期历史之地位时,“应该持两点论,应该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清代前期的历史既有它伟大的一面,也有它渺小的一面;既有它光辉灿烂的成就,也有它黑暗苦难的经历”。王思治认为:清朝前期历史的客观实际决定了当时的社会只能在封建制度的范围内向前迈进。然而,外部世界却正在经历着急剧的变革。欧洲资本主义的先遣队正在源源东来,殖民主义在亚洲十分嚣张的时期。清代前期也正是抵御外来侵略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时期。傅衣凌认为:明清时期的历史地位值得重视,它正处于东西方变化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后代人为前代人修史的传统。概览全书,该书给人的一个总体印象就是开辟了一个新形势下认识中国清代历史的新途径,是新时期中国历史编纂学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系添补空白之作。具体说来有以下四个突出特点:

 1.理论方法上坚持以马列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该书是在马列主义指导下,用传统的纪事本末体裁编写一代史书的一次成功尝试。作者们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凡遇学术界有不同意见的问题,则按照作者认为最可信的意见进行编写,而对有不同说法的人或事,也根据需要加以适当介绍,以存异说,力求事实准确,内容丰富、可靠、观点正确。

 2.内容上坚持学术性与评述性的统一。该书既坚持中国优良的修史传统,严谨处理相关史料资料,做到史有所出,论有所据,又努力照顾现代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研究兴趣,在每件记事的末尾都写有三五百字的评论,以便于读者把握要点。

 3.史体上在坚持传统的纪事本末体的基础努力加以创新。迄今为止,尚无一部令人满意的用纪事本末体编写的清代史书。这种体裁的史书把历史上的大事件区别为若干子目,在每一个子目里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把有关大事有始有终地加以记载,独立成篇。该书即是既立足这种体裁,又跳出体裁的旧有局限,既从纵向方面,系统表述大清一代自开国到清末的宏观场面,又从每一篇每一节的横向方面,尽可能综合地表述历史,给人以系统感、整体感。该书与民国初年黄鸿寿主编的同名书《清史纪事本末》比较,黄著所选事件仅80件、40万言,实属过少,不足以全面反映清朝历史,而且又是文言文,也不便于现代读者阅读。这次重新编撰的《清史纪事本末》,则选取了发生在清朝(含入关前)近300年历史的500件大事,用翔实可靠的史料记述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并在叙事之后置有精炼、深刻的评论,从而较全面地反映出清代历史。

 4.写法上坚持时代性和通俗性的统一。该书本着历史为当下现实服务的意识,采用通俗白话文的形式写作,包容量广阔,便于大众读者阅读。加之纪事本末体这种史书体裁“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的体例特点,既适合大众读者的阅读需要,也适合史学界作为资料查询使用。

 本书的出版不仅有着较好的社会效益,也必定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随着当下各种清代历史影视剧的热播和央视“百家讲坛”等节目对清代历史的讲评,大众对清史的了解热情日益高涨,《清史纪事本末》将以客观、公正、严谨、求实的态度,将大众对清史的研究兴趣引领到一个新的方向。

 (《清史纪事本末》精装定价580元,平装定价480元,书号ISBN 7-81118-000-6/K.008,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10日出版)

  来源:本网讯2006.6.12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教材征订
公共课类 外语类 文科类 艺术体育类 理工类 医药卫生类 农林牧渔类 电大类 高职高专类
中职技术类 继续教育类 馆配类 其它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