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浙江大学出版社《语文书简》道出两代语言学学者间的师生情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教材图书查询






综合查询 分类查询
查询新闻




最新可供书目

呼吸支持与重症肺炎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商标法原理与诉讼实务

郑州大学出版社


进口竞争对中国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中华源·河南故事:书法

河南大学出版社


足球训练基本理念与基本方法概论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主页 > 精品书摘
浙江大学出版社《语文书简》道出两代语言学学者间的师生情
2016-08-16 14:43:16  来源: 百道网 
 

1906年出生的周有光是当今中国文化界硕果仅存的传奇老人,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化学者。他早年专攻经济学,曾经留学日本,并在美国华尔街工作,后回上海任经济学教授,1955年受命改行至文字改革领域,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创始人之一。

1935年出生的苏培成于1957年考进北京大学中文系。1960年,中文系请周有光先生为苏培成他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从此他就有幸成为周先生的学生。但受当时政治运动的影响,苏培成与周有光极少交流,直到“文革”结束,政治环境变得宽松,才让师生间慢慢有了交往,由于毕业后就从事汉语汉字的教学与研究,苏培成与周有光一直有鱼雁往来。去年,这位业已80的学生整理了与110岁的老师间的书信,辑录了自1994—2013年118则书信,内容主要涉及汉字改革、语文现代化、简繁体之争等诸多语言学问题。今年7月,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本《语文书简:周有光与苏培成通信集》,我们也从中体会到周有光先生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平等待人的学术涵养以及对后学无微不至的关怀,也可以从中窥见两代语言学学者之间如切如磋、其乐融融的师生唱和之情。

【试读】

我在1957年暑期考入北大中文系。1960年秋季开学后,系里请周有光先生为我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从此我就有幸成为周先生的学生。那时周先生50多岁,风华正茂。每两周上一个下午,三节课,站着讲也不喝水。没有教材,只印发简单的讲课提纲。周先生的课使我对文字改革有了基本的了解。那时受政治运动的影响,师生间的关系并不密切,彼此极少交流。一个学期的课下来,我没有和周先生说一句话,周先生也不认识我这个学生。“文革”结束后,政治环境变得轻松,慢慢地我和周先生有了交往。等到1994年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成立后,我们来往逐渐多了起来,而且有了书信往来。多数情况是周先生给我写信,我给先生回信,而且每信必回。有时回信很匆忙,忘了留底,现在也就无法找到。我主动给先生写信比较少。对先生交办的事情,我尽力而为。

近日我在整理周先生和我来往的信件。除去因保管不当而遗失的以外,从1994年到2013年,现有周先生给我的信75封,我给周先生的信43封。这些信主要是讨论学术问题。周先生给我的许多信就是学术论文。例如,1995年8月讨论《孟子》的“鸡豚狗彘之畜”里的“豚”和“彘”,2000年3月至5月的信讨论如何编选《周有光语文论集》,2005年头几个月反复讨论汉字性质和文字类型学,2007年7月提出研究“汉字表音化的量变和质变”等等。从周先生的信里,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例如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精神、讨论学术问题时平等谦逊的态度、对后学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这些使我终生受益。周先生的这批信件是他的重要著作,如果能够公开出版有很重要的意义。至于我回周先生的信,除了表示虚心向先生学习外,有时也谈一点个人浅见,请周先生指正。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我对这批信件做了初步整理。整理工作主要有:(1)周先生的信件大多是用打字机在热敏纸上打印出来的,时间一长,许多字已经模糊不清了。这样的信,我在电脑上重新打印。我十分认真地做,尽量避免出现差错。(2)排序。大体按照信件的书写时间,尽量把来信和复信放在一起。(3)加“编者注”,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到今年,周先生已经110岁高龄,我这个老学生也已80岁。这项工作只能做到目前的样子。其中的差错和缺陷,还请各位读者多多指正。我也希望收藏有周先生信件的单位和个人,最好能把信件公开发表,以利学术的发展。

苏培成于北大燕北园

  2015年10月

【往来书信】

1994年3月6日周有光致苏培成

培成同志: 

19940223来信收到。谢谢!

得到关于吉林大学林志纯先生研究楔形文字的信息,非常高兴!我将去信向他请教。谢谢周一良先生给我指点。

Robert Julius Lau的Old Babylinian Temple Records一书,很好。可惜我的水平太差,看起来费劲。其中部分材料我已经记录下来了。不久可以托尹斌庸先生转交郜文元有一个时期,按照周先生的需要,我从北大图书馆借一些讲文字的外文书,送到周先生处供他参考。周先生看完后托郜文元还给我,由我再归还图书馆。郜文元是北大汉语中心的教师,家住周先生附近。——苏培成注先生还您。

附上您寄来的楔形文字书目。我只要其中画红圈的两种。其他以后再借。我已经把书目抄下来了。

再见!

祝您工作愉快!

周有光

| 19940306周有光批阅苏培成手抄北大图书馆馆藏有关楔形文字的部分书目

1994年7月13日周有光致苏培成 

培成同志: 

这里附上两篇拙稿: (1)《圣书字和汉字的“六书”比较》;(2)《丁头字和汉字的“六书”比较》。请您指正。

我之所以研究“六书的普遍适用性”,因为: (1)探索意音文字的共性;(2)对汉字进行非神秘化。我认为这是研究“人类文字学”的必要工作。

另外,我还写了《纳西文字中的“六书”》《传统彝文中的“六书”》等草稿,修正以后再邮寄请教。

我的意见不一定对,请您严格批评,提出不同看法。谢谢!

敬祝

教安!

周有光

19940713

| 1994年10月25日周有光致苏培成

培成同志: 

有一件事,想麻烦您。

我需要参考《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上”和“下”,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

请您在北大图书馆查一查,如果有,请烦代借带来给我。

谢谢!谢谢!

敬祝

研安!

周有光

19941025

| 1995年8月18日周有光致苏培成

培成同志: 

您1995年8月12日给我的信,内容非常丰富。最后一段,谈到《语文闲谈》。这本“科普”小书,没有多大价值。只是其中有少数条目,提出一些新的见解。

例如“三大差别”。我认为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的性质,跟脑体差别的性质不一样。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已经没有了。脑体差别,除有工资的差别问题之外,还有知识的差别问题。工资可以拉平,知识如果也拉平了,人类社会就要进入冬眠了。今天的国际竞争,主要就是知识的竞争。解放后压制知识分子,错误的根源就是在不认识知识的性质。

还有,您说评剧用的语言是冀东某地方言,这是对的。评剧发源于冀东滦县等地,后来到唐山发展形成一个剧种。老一辈的演员用唐山话,有明显的天津口音。但是,新一辈的演员,主要在北京等大城市演出,语言已经自然地改为普通话,虽然不一定很标准。这件事,我害怕弄错,特地打电话给新凤霞的丈夫吴祖光,他证实了这一事实。我为什么要谈这件事呢?因为,我认为,推普应当提倡一种使用普通话的歌剧或者说唱剧。评剧适合作为推普典型。话剧用普通话,这对推普有极大的作用。歌剧和说唱剧还没有提倡普通话,这是不足之处。京剧是半文半白、文多于白,对推普没有作用。

同您在书信中聊天,是一种乐趣。

祝您工作愉快!

周有光

19950818

| 1995年8月29日周有光致苏培成

培成同志: 

看了您19950825来信,以及附来邹晓丽老师的资料和意见,万分感谢!

我仔细研究了邹老师的资料和您的看法,得益匪浅。但是,我接受了一部分意见,没有接受全部意见。我的初步体会写在附上草稿《读孟一疑》的最后一段。请您先看看,慢些给邹老师看,等最后形成一个修正稿再给她看。

您说得对,唐山口音跟天津口音不一样,南方人分辨不出来,把唐山口音当作天津口音,是南方人的糊涂。

关于辞典的部首数目,我又数了一次,数目跟我原来数的一样。《现代汉语词典》(1979年)和《新华字典》(1985年)都是189个部首;《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是282个部首。不知道为什么您数的数目不同。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周有光

19950829

原信附录: 

读孟一疑(草稿)

周有光我读古书,许多地方读不懂,“不求甚解”,不了了之。这里谈一个小小的例子。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这句话我不懂,青年时候问过老师:“为什么说了小猪又要说猪”?老师笑笑答复我:“不知为不知!”

隔了大半个世纪,最近又读到这句话,想起过去老师的答复,他没有否定我的疑问,只是没有解决我的疑问。

孟子说的明明是四样东西(鸡豚狗彘),要把它解释成为三样东西(鸡狗猪),这样的解释终难驱除疑云。我于是不得不去查书。

杨伯峻编著《孟子译注》的译文是:“鸡狗与猪等等家畜,家家都有饲料和工夫去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肉吃了。”

刘俊田等译注《四书全译》的译文是:“鸡、狗、猪一类的饲养,不要错过繁殖的时机,那么七十岁的老人便能吃到肉食。”《四书全译》的注释还补充说:“鸡豚狗彘之畜: 豚,小猪。彘,猪;全句泛指家禽、家畜。”

两种译本都一样,把四样东西解释成为三样东西。

我仍旧疑惑不解。“鸡、小猪、狗、猪”,孟子是这样说的吗?如果这不是错简,也不是语病,是否可能后世误解了原意?

我又去查《汉语大词典》(1994年新版),这里有不同的解释:“彘,亦指野猪。”如果说“鸡、猪、狗、野猪”,四样东西,那就对了,合乎语法和情理了。

从前有一次,我在出土文物展览中看到说明: 彘,野猪;野猪的特征跟猪不一样。我想: 野猪(彘)跟猪有区别,正像野鸡(雉)跟鸡有区别,山羊跟羊有区别。可能野猪(彘)后来渐渐稀少,人们不大吃,专吃猪了。

总之,“彘”是不是“野猪”,“野猪”是不是另一种动物而不是“猪”?古人是否同时吃“豚”(猪)和“彘”(野猪)两种牲畜?这个问题还要请动物学家和考古学家指教。

来源:百道网 2016年8月16日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教材征订
公共课类 外语类 文科类 艺术体育类 理工类 医药卫生类 农林牧渔类 电大类 高职高专类
中职技术类 继续教育类 馆配类 其它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