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在坚守与探索中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在樊希安《坚守与探索》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 - 教材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教材图书查询






综合查询 分类查询
查询新闻




最新可供书目

呼吸支持与重症肺炎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商标法原理与诉讼实务

郑州大学出版社


进口竞争对中国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中华源·河南故事:书法

河南大学出版社


足球训练基本理念与基本方法概论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主页 > 教材论坛
在坚守与探索中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在樊希安《坚守与探索》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
柳斌杰(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
2019-08-12 13:11:30  来源: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陈原先生说:只用对出版业的贡献评价张元济是不够的,其实张元济先生身上“包含了中国知识分子救国救民的一种传统”。我顺着这个思路理了一下,从孔子那个时代整理出版《诗经》《春秋》等经典著作开始,到近代的出版,都是把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作为思想传承的主脉。陈原先生这段话,是说评价张元济先生和商务印书馆不能光从出版和文化的角度看,还要看对民族、对国家的贡献。樊希安《坚守与探索》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大课题,中国出版坚守什么?探索什么?在改革开放和传播技术革命、媒体融合发展这样一个大时代,人类知识发生了革命,生产知识的不只是人,还包括了机器,包括了智能。现在生产传播的快餐文化,97%是机器生产的,真正有思想有内容的在出版社、主流报刊、广播电视上的仅占3%。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版需要坚守什么?我们的发展迎来了机遇,也遇到了挑战。——柳斌杰

  十多年前针对改革争议我曾提出几个问题:我们出版要坚守什么?我们出版要改变什么?我们出版要改革什么?我们的出版要创新什么?从体制改革、机制转换,一直到现在还是这个问题。我们面对现在的形势,出版界始终要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对这些重要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既要以实事求是、科学的态度去探索研究,也要积极参与变革的实践。樊希安出版论集恰恰谈的是坚守和探索的问题,这个题目非常有现实意义,所以我们要一起思考。

  樊希安不仅是一个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个实干家,比较务实。我看了他多数的文章,都是结合工作实际,系统研究三联书店的历史、文化、传统,从邹韬奋到后来历代出版家的情怀,讲出版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关系,实事求是地对出版改革做了很多探索,也做了大胆的创新。

  出版家的贡献体现在哪里?

  我们出版界传承和发扬中国的优秀文化,首先要高度重视出版家、优秀记者的历史活动和实践。我们的思想、历史传承,出版家、记者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历史长得很、历朝历代做的事情多得很,但只有进入记者笔下记录里、出版家的视野里才能上了书、留在历史上。中国历史上多少人?现在历史上能查到名字的人不超过5万人,其他人哪去了?没有进入出版家的视野,没有记录。出版家的贡献,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出版家在一生的实践中,从选题、编辑、审稿工作中间体现他的文化价值观,体现他的理想追求,这是非常明显的。解放军出版社的黄涛是很了不起的出版家,“文革”期间冒着生命危险把老红军所写的战争亲历记录收藏下来,他和老伴、女儿花了半个月在院子挖了一口井,把东西藏到那里,保存了史料。黄涛为什么这样做?为了真实地记录共产党的历史,而不是被没收销毁了。改革开放以后黄涛把这些稿子拿出来,编成了《星火燎原》续集。在复杂的时代为我们出版做了榜样,坚持真理、传播真正的历史,这是出版家非常高贵的品质。还有范用等一批老编辑,一生坚持真实记录历史,不允许任何人对事实进行篡改、胡编滥造,这些出版家真正体现了出版人的精神追求和使命,值得我们学习。

  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业发生重要变化,也有一大批出版家追求新时代的出版在改革开放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作为和想法使我们受到深刻教育,体现中国出版家追求光明、传承文明的担当精神,使得中国文化血脉世代继承下去、没有中断,成就了中国的历史、文化、精神、传统,这是出版家的特殊作用和地位。我们一定要在任何时候都记住这些精神,出版家无论退休的、在单位工作的,都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许多出版家退休后出了大作品,真是奋斗一生,值得学习。

  出版业作为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普及知识、传播真理、资政育人的重要行业,是一切文化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社会文明演进中不可缺少的知识力量,所以一代一代人都要造就自己的出版家,用我们的知识来照亮人类文明,我们的责任非常重大。出版家任何时候都要坚守自己的文化精神、价值追求,实事求是地记录历史、传播真理,这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最主要品质,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新闻出版还要改革什么?

  出版改革了十多年,主要集中在体制机制转换上,实际还没最后完成,到明年底全部改革要到位。所有国家出钱注册的文化机构全部都要转成企业,财政部和中宣部的文件已经下发了。作为行业来说,政府要求我们做什么?要落实到位。

  一是要做融合发展的改革,现在融合发展之所以做不下去,是体制不顺,一部分是民营机制上发展起来的,一部分是国有资本创办的,双向进入上有政策限制,所以融合起来是比较困难的,我们要进一步改革,创造融合发展的条件。

  第二项改革是共享,我们出版界和互联网平台终端将来有个共享的机制,共同享受市场、享受发展的红利,发展共享经济的政策办法要改革。

  第三项是企业内部要建立命运共同体,国有企业这次改革为什么要求全员持股,高层持股,就像中石油、中石化都是这样,要搞成混合所有制。这是几百年来的经验,资本主义劳资危机为什么少了?就是命运共同体发挥了作用,职工是员工,也是股东,这样就不罢工、不闹事、不破坏,缓和了矛盾。现在大型国有企业借鉴这一改革,我们出版将来也要往这个方向发展。企业共同体,这是体制方面改革,要让企业的员工变成真正的主人,与领导、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不能一张纸任免就跟企业没关系了。这一轮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是解决混合所有制,提升员工、管理层的积极性,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即使你离开这个企业了,你还关心这个企业的发展,你的子孙后代还能享受你的股份,这是体制方面的改革。

  最后,在机制转换方面主要是四点:一是出版导向的引导机制,正如我们这些年探索的,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主要出版机构要完善这一机制。二是有对企业行为制约的机制,有政府的、有党组织的、有企业自身的,对我们的行为规范、制约。三是奖惩激励机制。四是人才机制,现在国有新闻出版业机构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才危机。我们传统出版机构要吸引人才,就要有新机制,这是我们在改革方面应该着重探索的。

  出版家要坚守什么?

  出版家要坚守什么?我看主要是坚守出版精神,从古到今中国出版所形成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包含:

  一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历史、对待人物、对待现实都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然你记下的东西会是伪的、假的,不符合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

  二是有追求真理的担当勇气。传播真理、记录真理,要有担当的勇气。我们今天所说的那些经典,没有一个是在当时不被禁止的,这一点启示了我们出版人要有一种坚守精神和深邃的眼光。我非常支持人民出版社以黑皮书的方式把历史材料记录下来,一些事情我们当代评价不了,可以留给后人评价,出版家应该留下这些东西,这就需要担当。

  三是有心系天下的人文情怀。我们现在有的出版家视野还不够开阔,我对中信出版集团提出要有国际视野。为什么我国出版的图书在国际上影响不够大、传播不广泛?原因之一是缺乏国际视野、人类情怀,不像《时间简史》这类出版物关注的是人类情怀,而中国是全部记录自己的事情,这要开始改变。你要在世界上产生影响,必须引起全世界的共鸣,吸引各国人民来阅读我们的书,这就需要全球视野、人类情怀,这一点我们还须努力。

  四是高度重视文明互鉴的全球出版。文明是多样性的,特别是中国人现在了解世界多样文明的热情非常高,现在很多外来的其他文明样式传播的书非常畅销,原因就是文明互鉴。所以我们出版家要像100年前一样,100年前主要是科学、知识方面的“西学东渐”,现在在人文领域、社会领域要借鉴全球文明的创造,扩大我们文明对话的范围,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亚洲文明大会上一再强调的,与不同类型文明的对话,加强沟通,以对话代替对抗,建设和谐地球。

  出版业要改变什么?

  出版业要改变什么?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思想跟上时代。出版业往往困于传统的思维定势,只是盯着纸、盯着书,这是不够的,现在纸变成屏、变成网、变成数字了,不能光盯着纸,也要吸收其他的业态形态。

  一是产业变了,阅读场变了,70%的人转到数字阅读场了,不在网上就在屏上,5G以后这种现象还要加速。现在从试点城市的现实情况来看,已经更加吸引人往网上和屏上走。这个场变了,我们要跟着这个场来变,因为你是知识源头,你有这个优势,将来为新的阅读场提供我们需要阅读的内容,而不是现在的状况。现在是什么状况?新媒体、互联网是没有作者的,它也是不要作者的,它是用大数据来筛选,这一点一定要看清楚,思维要转变。

  二是技术也变了,我们对出版的流程、业态、产业链的思维也要变。

  三是服务的模式变了,过去我们是卖书、卖光盘,现在你要卖知识。知识服务作为出版的最高境界,将来出版能够占领高端的就是知识服务,因为这么多渠道都需要知识。这点发生了大的转变,由原来的卖书、出刊,转向知识服务。不管是书上、屏上,还是在网上,什么地方都是知识最重要,因为读者需要的是内容、知识、信息。

  以智能出版为例,我们去年有270多种智能出版产品,在江西世界VR产业大会上展示的我全部都看过了,外国的也看了。智能出版的仿真技术、虚拟空间、文化情境的建模等产品都是我们书上来的,但是智能出版赚大钱了,我们纸上的没赚钱。将来我们的知识也得用新技术呈现出来。像现在传播最广的微视频、抖音排世界传播前三位的两个样式,我们书里包含了多少?一本书中就有成千上万个,把这个东西拿出来是最大的财富、最大的知识,但是我们现在没做出来。

  四是经营思维方式也要转变,现在多功能阅读空间,多种阅读平台、多种阅读方式都是经营的平台,出版业的链条要往下延伸。你是高端的、是知识的源头,有权支配产业链下游,不能只限于做书卖书,要延伸服务。

  当然,相应的管理思维也要转变。现在是融媒体、全媒体、智媒体的时代,过去是人找信息,现在是信息找人,已经是传播时空全覆盖了,24小时都有了。在这种情况下,管理思维要发生变化,不能还是原来那套模式,最初级的办法都不能解决未来知识传播的问题。所以大家可以想象将来的知识传播方式,我们出版界要用这种思维方式占领制高点。

  出版创新问题

  现在出版已经是迭代发展的态势,五种形态都有,纸、电子、网络的、数字、大数据全都有,并没有说这个形式把那个形式代替了,它是迭代发展、同时发展。我们要注重出版界多种业态的培养,让它融合发展。我看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几本智能书,打开书有文字、有图片、有说的、有唱的,电视的场景全部在里面,完全是新样态,打开书,想看文字看文字,想看电视现场就看电视现场,都在一本书里面,这就是融合的产品,我们要注重融合的新技术新产品。

  产品形态要融合,出版业态也要融合。现在固态、数字、智能等各种形态会同时出现,交叉发展的技术不会少了哪一种。传统纸质书阅读起来最简单,有光就行,既不要电池,也不要设备,这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阅读起来很方便。纸质书在现实中的弱势是过于厚重,不能和读者对话,结果不能及时反馈,利益链不能延伸。新的业态就不一样,IP经营利益链是延伸的,纸质书延伸不了,顶多就是版权转让。优势当然是方便、干净、卫生,有太阳、有光就能看,所以要注意业态交叉,多样发展。

  出版为所有平台服务的问题,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创新的。我们有优质资源,有知识创造的能力,源头在我们这里,那么我们就要构建一个知识服务的体系,为所有的平台服务。如果这几条做到了,出版一定是站在高端上,一定是高质量的知识源泉。所以出版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今后还会是这样,这点是不会改变的。

  中央出版机构还要探索未来出版的灵活模式,现在还没有一个很成功的经验、典型,我们要探索。中信出版集团刚刚上了市,中信在内容上视野是很开阔的,业态形态方面也做了些探索,我建议他们全面建立全新的出版模式,专门跟他们谈了这个问题,支持他们探索新的模式。也希望一些大社名社也在创新上下点功夫。

  另外,我们要探索全球共享出版的模式,中国正在走向世界,全球出版模式怎样影响全世界,这是一个重大问题,中央出版机构有条件进行这方面探索。希望大家像樊希安同志那样,既搞清楚自己要坚守的,也要坚持探索创新,继续保持中国出版业在中国文化行业里的引领地位,在全球出版领域也发挥我们的主导作用。

  国际出版业对我们非常看重,他们认为现在的出版已经是中国的世纪,如果离开中国的出版,就不是国际出版了。国际版协组织三任主席都跟我们表达过这样的看法。我们影响力也开始增大了,但是真正产生影响力的不是我们的规模、不是我们的市场份额,而是我们的体制机制、运行方式、技术创新上为全世界提供范例。这是有追求的出版家应该探索的,要有樊希安同志的精神,要思考、要探索,把我们的激情热情转换成为发展中国出版业做贡献的动力能力。

  (本文根据作者在樊希安《坚守与探索》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而成,已经本人审定)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9年08月09日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浅谈如何策划出版高质量大学教材 (2018.10.08 11:28:04)
  • 高质量教材出版应以教研为核心 (2013.06.19 14:44:49)
  • 清华大学出版社最新推出《高质量软件项目管理》 (2003.07.29 14:31:34)
  • 中小学教材:如何实现高质量多样化 (2002.10.28 16:21:46)
  •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教材征订
    公共课类 外语类 文科类 艺术体育类 理工类 医药卫生类 农林牧渔类 电大类 高职高专类
    中职技术类 继续教育类 馆配类 其它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