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说不尽的历史话题》序 ——河南大学出版社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教材图书查询






综合查询 分类查询
查询新闻




最新可供书目

呼吸支持与重症肺炎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商标法原理与诉讼实务

郑州大学出版社


进口竞争对中国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中华源·河南故事:书法

河南大学出版社


足球训练基本理念与基本方法概论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主页 > 精品书摘
《说不尽的历史话题》序 ——河南大学出版社
马宝珠
2008-04-29 09:04:17  来源: 河南大学出版社网站 
 
 打算将近年编辑的重要专题和撰写的零星文章汇编成册,是有两个因素在激励着我。

 首先是史学情结所系。在大学我学的是历史学,毕业后在光明日报理论部工作,从事了十余年的历史学编辑,其间与许多史学家有过不少接触。这段经历,对我的人生很有意义。许多事情历历在目,萦绕心头。我发现自己的情怀已融于其中。我所做的虽是沧海一粟,但并不因其小而“失重”。现在由于工作关系,我用于史学方面的功夫显然不如从前,但未敢放弃,没有停步。为了心中的信仰,为了不能忘怀的12年,为了感谢支持关心我的师友、前辈,我将这段工作中的记录集中起来。工作之余,重温昨天,在与诸多史家接触中,我约请他们为《史学》、《史林》专刊撰稿,这段经历也是我学习的过程。现在回想起来,有的话题尽管历史味道很浓,但依然有着现实意义,对今天的史学和社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次是责任感的驱动。《光明日报》是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报纸。今天看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报上发表的学术讨论尽管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其丰厚的学术含量至今仍为许多学者所认同。这一时期,不少文章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毛泽东同志对其中的一些文章作过批示或指示。改革开放以后,关心学术的人越来越多。如何让学术走向社会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呢?我在工作中作些尝试,力图将丰富的史学内涵以更活泼的形式表现出来,为史学和社会的结合起到一点沟通作用,让读者从中获得营养与教益,让史学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我久萌于心的夙愿。

 我常想,我们生活在现实之中,却总是会有说不尽的历史话题。我曾经为此兴奋、为此困惑,也曾为此思考,去向他人请教,努力寻求答案。这是我生活中十分宝贵的一段经历,尽管这个经历还会以种种方式继续下去,但应该把已有的这段经历用适当的形式反映出来,因为这是许多学术前辈、师友和同行的思想、学识和智慧,是他们为发展史学、实现史学的社会价值而作出的切实努力。每念及此,我总感到有一种责任,把这些经历和与此相关的人和事编著成一本小书,以实现我的这份责任,了却我的这番心愿。

 重温往事,反复思考,我多少有些明白,我们之所以有说不尽的历史话题,一方面是现实生活的丰富、复杂,往往要求人们从历史中去寻求答案,寻求经验,寻求智慧;另一方面,历史虽然已成过去,但历史精神、历史活力、历史运动本身却始终在延续,从未中断,所以它给予人们的启示和力量也从未停止过。事实证明,人们越是敬重历史,就越是能够从历史那里得到更多的教益。

 一门学科的存在,要看它的社会价值如何?史学与社会的联系密不可分,史学对社会的作用也很独特。首先是史学对认识历史的作用。在史家看来,认识历史的目的在于创造历史,推动历史进步。历史过程是持续、不间断的。一个民族的历史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续写的。历史上政治决策、历史经验、忧患意识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史学的文献资料、历史过程、思想遗产对于文化积累与发展的作用,丰富的历史典籍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历史智慧对于教育的独特意义等等,这些都说明历史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史学对于社会的作用也是难以言尽的。另外,前人的“前言往行”历来被后人看做是“蓄德”的重要途径,即“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我想,这或许就是现实中的人们总有说不尽的历史话题的重要原因吧。

 本书共分两个部分,一是编,二是著。

 所谓“编”,是把我曾参与组织、协调、记录的一些重要历史话题的讨论成果汇集起来,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特定时期的史学活动,甚至也可以说是反映出某一时期的历史精神和时代脉搏的结合。这是本书的主体。

 所谓“著”,是我的一些史学习作。说敝帚自珍也好,还是攀附骥尾也好,都能坦然接受。把它们收入本书,其实是一种史学情结的表露和反映。我有自知之明:我的主要任务是在新闻领域里为史学事业做一些服务性工作。换句话说,我的主要任务是努力把史学事业的进展、成果转化为新闻的形式,促进史学事业的发展,促进史学的社会功能的发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自己所写的这些文字,尚有汇集起来的必要。

 本书上篇为“编”,包括“历史话题”、“史企对话”、“史家访谈”,下编为“著”,包括“史学散论”、“史著评介”、“历史随笔”。

 “历史话题”系1996至1998年《史林》的专栏文章,它缘起于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及时做出回答,其中许多问题也是20世纪90年代许多史学工作者正在思考的。例如,国家统一与历史进步、大江大河的治理、香港回归、中国历史学如何走向21世纪等。面对这些重大问题,史学工作者有责任作出回答。《国家统一与历史进步》刊出后,有的出版社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并派人赶到北京,同参与话题研讨的教授商谈撰写专著事宜。

 “史企对话”系1995年《史林》开设的“史学家与企业家对话”的专栏文章,是为增强史学宣传效果而做的尝试:一方面,在高校中、在社会上,存在着“历史有什么用”的疑问;另一方面,中国已进入经济发展的时代,企业在运营中越来越感到企业文化的重要,而中国传统文化所蕴涵的文化精义包括经营管理的智慧与传统,却极少能将两者沟通起来,于是我们就搭建了这个平台。相关文章刊登后反响之强烈,是我不曾料到的:不仅得到企业界也得到史学界的首肯。

 “史家访谈”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史学发展的轨迹,读者从中既可以看到史家的学术人生,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史学发展鲜为人知的一面。这也是我和老一辈学者、史学工作者面对面交流沟通的记录。每一次采访,我都像观摩了一堂精彩纷呈的历史课,被访者的学术见解、学术人生犹如一部大书展现在我面前。这一个个学术片断,又像史学大树的枝枝叶叶,为史学的常青注入了活力。这些专访的内容很丰富,限于报纸篇幅,只能刊登其中一部分。但我相信,它们对史学工作者尤其是年轻的史学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某种程度上也会推动史学的薪火相传。

 无论是历史话题,还是史企对话,抑或是史家访谈,其共同的宗旨是提出了许多重要的问题,并从不同角度给予了深刻的阐述,给人们启发与教益。当我为集结此书重读这些文章的时候,我感觉这些问题仍然值得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下编“史学散论”选编了我近年来发表的一些文章。记得1989年我刚到报社理论部做史学编辑的时候,学术气氛一向很浓的史学组的前辈谆谆告诫我,理论部的编辑应该是学者型编辑。一句忠告,铭记在心,鞭策至今。我之所以在师友的帮助下,写出一些文章,就是因为这个目标的召唤。
 “史著评介”是我接触史家、阅读部分史著的感想心得。我在工作之余,也时常思考一些史学问题。而拜读史学家们的著作,既开眼界,又长见识,细心体会书中阐述的观点,自己的认识水平也渐有提高。我把阅读心得写成文章,记录下我受到启发、向师友学习的过程。

 “历史随笔”是我将史学与文学结合、意在做史学文章的尝试,也是想在史学的普及方面做一点探索。这些随笔均是茶余饭后所写,仍有待师友们批评指正。

 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我的工作始终得到了师友们的支持,尤其是老一辈的史学家们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教益和热情的关怀。尽管岁月流逝,时过境迁,但这些教益和关怀,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中。白寿彝先生“七十岁开始做学问”的学术激情与毅力,周谷城先生“识得必然方自在,从知潜力显于斯”的既是学问又是人生的境界,王钟翰教授“随时准备接受新的考验的”学术胸襟,何兹全教授“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学术品格已沉淀在我生命的深处,激励着我,鼓舞着我。还有许多中青年史学工作者严谨治学,担当重任,为繁荣中国历史学不遗余力工作的史学生涯深深打动了我。每当捧读他们用心血凝成的大作时,我觉得,历史研究犹如开掘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一代代学人,为观察现实,憧憬未来,总有说不尽的历史话题。

 是为序。
 马宝珠    
 2006年3月5日初稿
 2006年7月1日改定

 本文摘自:《说不尽的历史话题》河南大学出版社

来源:河南大学出版社网站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教材征订
公共课类 外语类 文科类 艺术体育类 理工类 医药卫生类 农林牧渔类 电大类 高职高专类
中职技术类 继续教育类 馆配类 其它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