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清华大学出版社原总编辑吴培华:一位总编辑的“北漂”故事 - 社长总编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教材图书查询






综合查询 分类查询
查询新闻




最新可供书目

闽南话教程(第三版)

厦门大学出版社


中国工艺美术史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长城:中国的象征

燕山大学出版社


海登·怀特历史诗学重估

郑州大学出版社


大众媒介语言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主页 > 社长总编论坛
清华大学出版社原总编辑吴培华:一位总编辑的“北漂”故事
作者:吴培华
2019-03-08 11:27:01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2019年03月08日 
 


清华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吴培华

  编者按:“北漂”这个词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辛苦”“有故事”,同为“北漂一族”的商务君觉得“北漂”也是勇敢的代名词。清华大学出版社(简称“清华社”)原总编辑吴培华也曾是一位“北漂”,而且是一位“大龄北漂”,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勇敢的出版人的故事是怎样的吧,你的酒准备好了吗?

  9年前,刚从苏州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岗位退居二线没多久的吴培华又受到了清华社的邀约,请他出任总编辑一职。

  从业近20年的吴培华因无法割舍对出版行业的热爱,放弃了退居二线之后的安逸生活,在将近“耳顺之年”毅然独自北上,开始了他的“北漂生涯”。

  身为一位“大龄北漂”,吴培华未免有些不安,他心里揣着几个疑问:“新的环境,能否适应?新的平台,是否适合?新的工作,是否胜任?”但新工作单位传达的暖意,在京学生和好友的热情,逐渐让吴培华安下心来,再加上自身比较强的适应能力,他快速融入了北京的生活,工作也步入正轨。

  他在一篇博文中曾写道:“‘北漂’生活是充实的,可也是不便的,甚至是孤独的。因了家庭具体的困难,我只能独自一人漂泊在外。尽管社里从社长书记到办公室、同事们都给予了周到的照顾和支持,也提供了相当不错的生活条件,但是,南北饮食的不同、气候的差异,必须要适应;头疼脑热,身体不适,只能自己独自面对。”

  从2011年10月正式入职清华社到2018年3月离开,吴培华在北京一共度过了六个半年头。这是他“出版问道”旅途中非常特殊的一段光阴,吴培华用每年年终的工作述职报告集成了六年的“北漂自画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现了一个真正的出版人对事业的热爱,正如其自述那样“钟情于中国出版,期盼奋进有为,愿与同人同志,同心同德,同学同行,同为华夏出版用心用力”。

  北漂第一年(2012年)

  关键词:调整、了解

  编者说:在清华社第一年的工作内容被吴培华分为5个方面:一是抓调查研究,理清工作思路 ;二是抓板块结构的调整与重点工程;三是抓质量建设与服务意识,在抓结构优化和板块调整的同时,注意加强质量体系建设,规范职能部门管理,以保障精品的打造;四是抓队伍建设与编辑培养;五是抓架构调整和机制运营的改革。经过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吴培华用了一年的时间,对重点板块、重点领域进行了多层面的关注与支持,在几个板块队伍壮大、资源的积累、领域的拓宽上已经进入良性循环。

  进入清华社,吴培华进行了两项调查研究,对社内的情况进行了解。

  来清华已经一年两个月有余了,从看材料、数据、规划到与分社长和部分事业部主任、编辑交流、探讨,从分社长、事业部主任会议到各分社的全体会议,从全社编辑大会到全社中层干部会议,今年下半年,为了出版流程和出版环节衔接的梳理调控,我又开始了第二轮的调查研究,深入到分社、事业部、公司进行座谈了解。一年下来,我不敢说多了解,但对于业务上的发展空间和难题,我是基本上了然于胸了。在规划上,也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蓝图,能否实现,当然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好在我这个情况下“北漂”,唯一的目的就是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平台,贡献自己长期的心得积累。

  编者说:在针对选题规划和板块整合方面,吴培华以分社情况为例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一是分社的出版物结构规划。作为分社,首先应该盘点自己的家当,可以根据自己目前的发展态势,分析自己在结构上的现状,一般可以分成三个层次:一是做得比较成熟,有一定积累、一定的影响了的;二是已经做了一些,但是还没有成气候,潜力和前景已经能看到了的;三是基本上没有很好开发,如果决定要涉及这些领域,就要仔细做出规划,下大力气去开发的。其次要盘点自己的编辑力量,看自己比较有条件在哪些领域、哪些板块去开发的,如果已经列入了自己的规划,那就要考虑引进、招聘编辑,招兵买马,去开辟战场。而这一切就取决于自己的规划,近两年做些什么,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和规模,三年五年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规模和深度,长远看我应该以什么为目标,必须明确,认准了就要坚定地去发展,去开发,去努力。

  二是事业部的板块整合。板块的整合首先应该服从分社的规划,事业部对于板块的整合尤其要强调团队精神,进行团队协作。

  三是强调每个编辑个体的专业化。作为个体的编辑,应该强调自己的专业化。而且实践也已证明了跨学科策划选题、编辑加工书稿,不用说能否保证编校质量,选题的内容质量你都不能保证。所以应该提倡加强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去整合选题板块,制订选题规划。

  编者说:图书质量关系着出版社的声誉和整体风气,是吴培华在任时关心的重点,他将质量体系建设分为三方面:

  首先是在全社营造一个全员质量意识的氛围。我们必须在全社范围内形成一种理念,就是不能以牺牲质量来换取数量规模的发展。这个质量是全方位的,有选题的内容质量,有编辑的审校加工质量,有装帧设计质量,有印制工艺质量,有营销服务质量。

  其次是抓职能部门的管理与服务规范的问题。职能部门应该担负起质量管理的责任,无论哪个环节、哪个职能部门,除了正常的事务、进度外,就是要讲究一个规范问题,规范问题与质量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最后是建章立制的问题。建立规章制度,这是为了减少人为的因素,我们应该是靠制度去管理,而不是人治,这样可以避免因为人为的因素而对运转产生重大影响,与一个国家的制度一样,要靠法治,而不是人治。

  编者说:作为总编辑,吴培华希望能为清华社留下的是能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自己喜欢并珍惜的平台留下些什么。这显然不仅仅在于我在任内干了些什么,关键是在于能留下些什么?精品、品牌、扩张?似乎觉得不仅仅如此,应该是人才,是能够让这个平台持续发展的人才,应该是能够支撑这个平台持续发展的队伍。出于这样的出发点,一是对于已经确定的重点发展板块,在人才引进和新编辑招聘问题上,我亲自调看应聘材料,督促有关分社、事业部进行筛选、面试,甚至亲自参与旁听初次面试,或者先行谈话。

  北漂第二年(2013年)

  关键词:归属感

  编者说:经过第一年的厘清与规划,吴培华的北漂第二年总体走向顺利。

  在去年抓重点工程规划与重点项目实施以及队伍建设的基础上,今年侧重点在抓流程的梳理与几个重点板块的建设上。今年分别召开了编务工作会议和印前工作会议,并成为流程控制的举措之一,要求总编办和出版部建立制度,定期召开,以及时解决流程中出现的问题。出台了每月发布生产进度监控表的制度,作为某一个事业部当然可以通过简单的查询就能了解,但是对于全社的生产进度就必须要有这样一个统计,便于各部门掌握全社产品的生产进度,以便提前做好预案应对。与此同时,不定期召开生产运营的协调会议,尽管关于印量的控制问题还有待于更加科学化,但是通过这样的论证监控,已经引起了编辑的重视,无效印制的情况大为好转,这为下一步加强成本核算、强化利润考核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本年度继续关注了编辑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加强对新编辑职业资格考试的关注,2013年绝大部分的新编辑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职业资格的考试,另一方面继续关注引进骨干编辑,招聘了外语事业部和少儿事业部两位主任。同时,组织人力资源部和总编办完成了编辑资格注册要求的继续教育培训学时。本人也受派前往上海为培训中心授课,另外受邀为北京、西安、辽宁的兄弟出版社的培训授课,这个也算为出版业做一些贡献吧。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终评工作。

  来社已经两年有余,我感到欣慰的还有,我得到了员工们尤其是第一线的编辑们的支持与配合,从分社长、事业部主任到普通编辑直至年轻编辑,都愿意与我交流,在编辑出版业务上与我交换意见,作为我,对成就感的敏感已经没有归属感那样来得强烈了。有了归属感是我两年中尤感欣慰的。

  北漂第三年(2014年)

  关键词:营销问题、板块发展、队伍建设 “三控制”

  编者说:第三年的工作总结除了正常工作之外,吴培华也描述了一些压力。

  时间匆匆,来清华已过三年,随着介入越来越深,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压力越来越大。近期和2015年的思考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 4 个方面,与大家共享:一是店销书的营销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不推进,我们很多板块将永远成不了气候。二是专业板块与产品群的问题。有的板块在成长,但也有的板块发展很不理想,成了我的心病,有的公司毫无规划,什么都做,违背了其存在的初衷。三是队伍建设发展不平衡,梯队问题、流动问题、提高问题,这些都需要制度与政策去保障的。四是“三控制”问题:控制选题,压缩无效品种;控制质量,全员质量意识的提高;控制成本,向管理要效益。

  回顾一年的工作生活,感觉是充实的,也是欣慰的。这倒不在于出版社取得了多少荣誉,入选了多少项目,业绩提升了多少,其实我更关注的是出版理念的提升、出版结构的优化调整、发展模式和发展规划的制定,更关注的是队伍的建设、素质的提高,有了这些,就有了提升的基础,发展的后劲。因为,无论是社长、总编辑、分社长、部主任,我们都是过客——一个企业发展史上的匆匆过客。

  北漂第四年(2015年)

  关键词 :质量问题 、精品建设、稿费压力

  编者说:第四年,吴培华的工作总结更多着墨于出版社当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年中,作为总编辑,除了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外,今年根据我在社务会上提出通过的重点抓“三控制”的工作:控制无效品种、控制质量、控制成本,目的就是两个,提高效益与提高质量。通过中层干部会议、全社大会,着力在全社贯彻这一精神。一年下来,有喜有忧。喜的是今年控制无效品种有了明显的效果,品种下降了12.4%以上(如果计算少儿板块选题的增加,下降率超过14%),但是实洋与利润都上升了,加上成本的控制,纯利润的增长也是明显的;忧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质量的控制没有取得明显效果,公司的质量问题尤其堪忧,这也是今年要认真加以考虑、严肃对待的问题。

  重点项目、精品工程建设也是我一直耿耿于怀的事情。虽然 2015 年获奖图书不少,但我们的编辑目前基本上都是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不利于大项目的运作,所以每次申报项目、评奖都觉得捉襟见肘。今年我作为国家出版基金终评组组长,看到别社的项目,在我手里几百万成千万的通过,我们只拿个把几十万的项目,真的不是滋味。这里显然与我们的考核机制有关,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考虑,随着出版态势的变化,应该去革新调整我们的运作机制。

  我社店销书的比例在增加,如何保证店销书的精准营销,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如何转变思路,尽快实行转型,也是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人文社科板块的发展迟缓也是我心中的痛。3年前确定的几个重点发展的板块,有的有起色了,有的人员已经到位了,可有的却仍然不见起色。我们的新任校长邱勇在多个场合表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最难的是文化建设,差距最大的也是文化建设。“人文清华”讲坛以打造新人文格局为主题,希望呈现清华在新时代的人文成就和思想成果,构建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我们作为清华出版人,有义务、有责任为这样的观念、这样的目标贡献智慧、贡献力量。

  由于印刷手段的改变以及首印量的控制,稿费支付的压力大大增加,导致稿费支付再次出现拖延的现象,这个问题正在解决,而且应该在今年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有赖于多个部门的合作。流程管理上产生的种种问题有的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

  一年的工作可以说是尽心尽力的,但如上所述,也有不理想的地方,需要努力与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自己也准备之后好好梳理一下思路,为新的一年,为新的目标,为十三五规划的最后制定,继续努力。

  北漂第五年(2016年)

  关键词:精准营销、队伍建设

  编者说:这一年吴培华对社内问题解决路径的探索进行了总结。

  回顾2016年,年初我又提出了3个主题词:一是专业化,二是团队协作,三是精准营销。总体上的感觉,我对自己的努力结果基本是不太满意的,对于专业化的问题,我以为这个是我们的必由之路,今年还得提,还必须去走这条路。团队协作也是个问题,我们的一大特色,是单打独斗,我在群里说过,这是我一直为之耿耿于怀的,今年,我们将推行首席策划制,希望能有所改变。精准营销的问题,市场部刚建立,需要有一个熟悉、摸索、健全的过程,但是精准性、持续性、系统性应该是努力的目标,今年将从零售产品选题论证开始。加快营销从理念到模式、手段的转变,虽然这不是我具体分管的,但是产品能否出得去,我作为总编辑是不能置身事外的。同时,清华的营销不应停留在产品的营销上,应该是品牌的营销,好比我们策划选题,不仅仅是为了一种两种教材、图书产品的策划,应该是着眼于某个领域制高点的占领、话语权的掌握上。这也是我们需要为之努力的。总编办的工作如何从被动应付到主动指导、把关的转变上,在提高主动服务意识的基础上加强管理还是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努力。

  在队伍建设方面,目前我们还只是停留在面上的72学时的应对上,缺乏主动的规划部署,这个问题也必须改变现状,一是要让大家提高自觉性,二就是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训。只要看我们的编辑很少在出版业内的有关会议、论坛露面就可以看出自觉性的程度,我们从没有参加过业内的能力大赛也是一个说明。正在考虑,要改变这种现状。这个问题与质量的提高也是密不可分的。质量问题继续是我、是我们社、是出版业的痛点,我们提高质量的措施要落地,首先落在基本功的训练和责任意识的培养上。

  北漂第六年(2017年)

  关键词:人才培养、选题论证、质量管理、编辑流程

  编者说:第六年的工作总结中,吴培华将一些问题解决的情况做了概括。

  1. 基本功大赛成功举办

  为了营造重视基本功、不断提高业务水准的氛围,经过社务会研究决定,在3月23日举行了全社青年编辑基本功大赛,应该参赛的 160 多人中除了两人请假外全部参加了此次大赛。我以为大赛的目的不是比赛本身,而是希望在全社创造一种人人重视基本功训练、重视继续学习的环境与氛围。

  2. 业务培训进一步加强

  要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必须狠抓基本功训练,狠抓业务培训,这是从基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路径。2017年,对于编辑的业务培训确实是进一步得到了重视,总编办、质检中心、人力资源部联合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全社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氛围比以前浓了许多,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3. 选题论证与压缩无效品种

  2017年,我们进一步抓了选题的论证工作。首先建立起了选题论证的三级机构,所有选题必须通过相应的机构进行论证,解决“做不做”和“怎样做”的问题。选题三级论证制度的推行,最明显的效果是让编辑在酝酿选题时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而不是简单地靠拍脑袋、闭门造车式去决定选题的列选与否。同时选题三级论证制度的实行,也有效地压缩了无效品种,控制了选题规模。

  4. 质量管理进一步落到实处

  质量问题是我最为关心的重点工作之一,我提出了质量检查要纳入编辑流程的想法。首先完善了质量管理的两级机构,组建了以社长为主任、书记与总编辑为副主任的社质量管理委员会,健全了各分社、直属事业部的质量管理小组。其次,经社务会研究,任命了专职的质量管理中心主任,努力把质量检查的管理工作前移到编辑流程中去,通过各种形式与编辑开展交流讨论的活动,出现了编辑从被检查到要检查的转变,在反馈、交流、讨论、分析中获得提高。再次,开始了检查工作的前移,对部分重点书稿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重点审读的书稿前移到清样的检查,有效地防止了质量事故的发生。根据全年四批质量检查的结果来看,全社的质量情况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与第一批检查相比,不合格率下降了6.4个百分点。我认为,质量检查惩罚不是目的,提高质量,经过检查、反馈讨论、交流沟通,不再重复犯错才是真正的目的。

  5. 编辑流程的进一步规范

  今年总局“三审三校”的检查,引发了全国出版社对出版流程规范的重视,教育部对书稿档案的检查,同样也涉及了编辑出版流程中的问题。三审的不规范、不到位,可以作为任何一种图书审读结果的报告反映的是敷衍塞责、草率了事,三个审次全部未经自己编辑之手,这势必严重影响到图书的质量。发现了问题,就得整改。在质管中心部分检查前移至清样检查的同时,要求各部门加强印前的清样检查,有的分社百分之百做到印前检查;加大复审的执行力度以及加强收稿时的泛审;加强校对工作的管理。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出台了选题论证执行办法、质量管理办法细则,并对编辑流程正在作进一步的规范。希望对流程管理的规范、加强,能够为质量的提高起到保障作用。

  本文摘自江西高校出版社“新时期出版人改革亲历丛书”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2019年03月08日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教材征订
公共课类 外语类 文科类 艺术体育类 理工类 医药卫生类 农林牧渔类 电大类 高职高专类
中职技术类 继续教育类 馆配类 其它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