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之际:青藏高原生态与文化的互动研究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行动研究 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人天之际:青藏高原生态与文化的互动研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行动研究 Ⅰ
|
ISBN: | 978-7-301-33910-7 |
条码: | 9787301339107 |
作者: |
朱子云,申小莉,吕植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印次: | 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88.00
折扣价:¥83.60
折扣:0.95
节省了4.4元
|
字数: |
264千字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572页
|
发行编号: | 7301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3-06-01 |
|
内容简介: |
在生态保护的研究与实践中,传统文化中蕴藏的丰富的生态知识逐渐受到认可和重视,其对生态保护的积极作用也得到了全新的认识。作者团队以生态保护为视角,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手段相结合,选取青海三江源和四川甘孜州为研究基点,从生态环境中的自然圣境、神山圣湖和当地居民的行为(狩猎、牧业、虫草采集)入手,通过对野生动物分布、鸟类分布、草场变化、虫草采集管理等具体研究项目的分析,探讨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在生态保护中所发挥的作用。
|
作者简介: |
朱子云 ----------------------------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教师,保护生物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人类生态学、历史生态学等。长期在青海三江源地区收集藏族传统生态知识,并研究藏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以及传统文化如何帮助社区参与生态保护实践。曾参与青海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负责申遗文本中社会、文化部分的调查与写作。申小莉 ---------------------------- 申小莉,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动植物相互关系研究,长期关注青藏高原的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发表多篇相关研究论文。现任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编委。吕植 ---------------------------- 吕植,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亚太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主任。自1985年起,一直在从事中国自然保护的研究、实践、能力建设和政策推动,所领导的野外保护和研究项目遍及中国西部的四川、青海、西藏、云南,陕西和甘肃等地。
|
章节目录: |
第一章 文化与生态保护1.1文化与生态的关系:多学科视角1.2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1.3生态保护思想的演进与社区参与式保护1.4青藏高原与藏族传统生态文化1.5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中国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位置第二章 青藏高原神山与生态保护——形式、功能与地理特征2.1自然圣境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意义2.2藏族聚居区的神山圣湖2.3四川甘孜州神山的等级、地理特征及管理2.4青海玉树杂多县神山的等级、地理特征及保护第三章 藏族聚居区神山的生态保护成效3.1森林地区神山生态保护成效——以甘孜州丹巴县为例3.2草原地区神山生态保护成效——以三江源地区为例3.3藏族聚居区神山与生态保护相关讨论第四章 青藏高原环境历史案例研究——以三江源地区为例4.1三江源地区的自然概况4.2三江源地区人口变迁4.3三江源地区畜牧业情况历史变迁4.4三江源地区其他自然资源利用4.5三江源地区人与环境关系分期4.6三江源人与环境关系特点第五章 青藏高原地区人与野生动物关系历史——以三江源地区为例5.1研究方法5.2三江源地区部分野生兽类古今分布情况5.3牧民对野生动物数量变化的认知 5.4藏族牧民对野生动物的狩猎行为及对野生动物的观念5.5人兽冲突情况第六章 藏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性研究——以甘孜州鸟类多样性为例6.1以鸟类为指标的生物多样性评估6.2传统文化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评价6.3数据分析方法6.4各村鸟类多样性状况及比较6.5保护知识的比较:传统文化、现代保护知识与保护意识6.6生物多样性保护行为比较6.7影响鸟类多样性的因素分析6.8甘孜州藏族传统文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分析第七章 三江源地区牧业文化与生态保护7.1部落时期牧业社区案例7.2集体化时期传统放牧知识的落实7.3承包时期三江源地区的放牧与草地7.4三江源地区草地变化情况7.5对草地退化的认知与保护行动7.6生计与文化第八章 青藏高原的虫草采集管理8.1虫草采集对社会经济的影响8.2虫草资源的可持续性8.3虫草采集的管理形式8.4虫草采集的环境影响8.5虫草采集案例研究方法8.6三江源地区有关虫草采集的生态文化8.7三江源虫草采集管理典型案例及制度分析8.8 讨论第九章 动态变化中的青藏高原文化与生态9.1青藏高原生态文化的特色9.2三江源地区文化与自然的互动总结9.3三江源地区的动态变化9.4总结及保护建议9.5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重塑青藏高原的物质能量流动模式参考文献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