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计 量 技 术 基 础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计 量 技 术 基 础
ISBN:978 - 7 - 5606- 1892- 0 条码:
作者: 李孟源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14.00  折扣价:¥13.30
折扣:0.95 节省了0.7元
字数: 251千字
出版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2184001-1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7-09-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以计量学理论为基础, 从计量技术的基础出发, 系统地阐明了保证测量结果准确、
可靠、 一致的相关理论、 技术和方法, 包括单位, 单位制, 测量量值的传递和溯源, 测量结果的误差分析、 处理, 法制管理, 十大专业计量及测量仪器特性的评价。 
本书不仅论述了经典的计量学理论、 方法, 还对现代计量学的新发展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如量子基准等。 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仪器仪表类、 自动化类等相关专业的教材, 也可供从事计量
测试与管理的工作者参考。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计量概述 1
1.1.1 计量、 测量、 测试 1
1.1.2 我国计量工作的发展 1
1.2 计量技术 3
1.2.1 国际计量技术机构 3
1.2.2 计量技术的研究内容 3
1.2.3 计量技术的分类 3
1.2.4 计量技术的发展动向 4
第2章 计量和计量单位制 5
2.1 量和单位的基本概念 5
2.1.1 量、 量制、 量纲 5
2.1.2 量值 7
2.2 测量方法及其分类 7
2.2.1 直接计量法和间接计量法 7
2.2.2 基本测量法和定义测量法 8
2.2.3 其他测量法 8
2.3 单位和单位制 9
2.3.1 单位 9
2.3.2 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9
2.3.3 倍数单位和分数单位 11
2.4 国际单位制及其使用 11
2.4.1 国际单位制的诞生 11
2.4.2 国际单位制的主要内容 12
2.4.3 国际单位制的使用 26
2.5 我国法定的计量单位 27
2.6 基本物理常数与基本单位 29
2.6.1 基本物理常数的概念 29
2.6.2 基本物理常数与计量单位 30
2.6.3 基本物理常数的最小二乘法平差 31
第3章 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 32
3.1 测量误差及其分类 32
3.1.1 测量误差 32
3.1.2 系统误差及其消除 33
3.1.3 随机误差 37
3.1.4 异常值及其剔除 42
3.2 测量不确定度 43
3.2.1 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 44
3.2.2 测量不确定度的相关概念 47
3.2.3 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50
3.2.4 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 53
3.2.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56
3.2.6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59
3.2.7 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 61
第4章 计量技术的法律保证 64
4.1 概述 64
4.1.1 计量立法 64
4.1.2 计量法规体系 65
4.2 计量基准、 标准和计量检定的法制管理 65
4.2.1 计量基准器具 65
4.2.2 计量标准器具 66
4.2.3 计量检定 67
4.3 计量器具法制管理 68
4.3.1 概述 68
4.3.2 计量器具法制管理 68
第5章 量值传递与溯源 72
5.1 概述 72
5.1.1 量值传递 72
5.1.2 量值溯源 72
5.1.3 量值传递系统 73
5.2 量值传递与溯源方式 73
5.2.1 实物传递 73
5.2.2 发放标准物质进行传递 73
5.2.3 用发播标准信号进行传递 75
5.2.4 用传递标准全面考核的方式 76
5.2.5 四种量值传递方式的应用 79
5.3 计量基准与计量标准 79
5.3.1 计量基准 80
5.3.2 计量标准 84
5.4 比对 85
5.4.1 概述 85
5.4.2 比对的应用 85
5.4.3 比对的方式 87
5.5 计量检定 89
5.5.1 检定的特点 89
5.5.2 计量检定的分类 89
5.5.3 计量检定方法及步骤 91
5.5.4 计量检定人员 93
5.5.5 检定与校准 93
5.6 计量检定的技术规范 93
5.6.1 计量检定系统 94
5.6.2 检定规程 97
第6章 计量学的主要领域 100
6.1 概述 100
6.2 几何量计量 100
6.2.1 几何量计量概述 100
6.2.2 长度计量 103
6.2.3 角度计量 105
6.2.4 工程参量计量 109
6.3 温度计量 111
6.3.1 温度与温标 111
6.3.2 温度的直接计量 115
6.3.3 低温测量 117
6.3.4 辐射测温 117
6.3.5 热流和热流计 118
6.3.6 温度指示和调节仪 118
6.3.7 湿度 118
6.4 力学计量 119
6.4.1 力学计量概述 119
6.4.2 质量计量 120
6.4.3 力值计量 122
6.4.4 硬度计量 123
6.4.5 其他力学计量 124
6.5 其他计量 127
6.5.1 时间频率计量 127
6.5.2 电磁学计量 128
6.5.3 化学计量 129
6.5.4 声学计量 130
6.5.5 光学计量 134
6.5.6 无线电计量 135
6.5.7 电离辐射计量 137
第7章 测量仪器特性评价 140
7.1 概述 140
7.2 测量仪器的静态特性 141
7.3 测量仪器的动态特性 146
7.3.1 概述 146
7.3.2 频率响应 146
7.3.3 响应时间 146
附录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148
1. 范围 148
2. 引用文献 148
3. 量和单位 148
4. 测量 151
5. 测量结果 152
6. 测量仪器 154
7. 测量仪器的特性 158
8. 测量标准 160
9. 法制计量和计量管理 162
参考文献 165

精彩片段:
 
书  评:
前言

计量可认为是计量学的简称, 计量学是关于测量的知识领域。 历史上科学家评论说: “没有测量, 就没有科学。” 计量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保证量值统一和测量结果的准确一致。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涉及到工农业生产、 国防建设、 科学实验、 国内外贸易及人民生活、 健康安全等各个方面的测量问题。 计量技术基础为从事与测量有关的广大科技人员提供了必要的测量知识。
计量技术基础包括计量技术和计量监督管理两大部分。 为保证测量结果的量值统一
、 准确一致, 计量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测量理论知识、 测量手段和方法, 还必须了解
计量技术保证的相关内容, 即计量的法律保证和组织保证。
本书从计量、 测量的基本概念出发, 在简要回顾计量技术发展的历史渊源的基础上, 系
统阐述了计量技术及计量保证的基础理论、 技术、 方法。 首先介绍计量及计量单位的概念、
计量单位制的定义, 这部分内容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 可靠、 一致的基础; 继而
阐述测量结果及其误差的概念, 重点阐明不确定度的概念及其判定方法, 以便于正确使用测量结果; 紧接着阐述保证测量量值准确、 可靠、 一致的法律手段和措施, 即计量法制管理
、 量值传递与溯源, 着重介绍结合我国实际的法制管理体系: 计量检定体系、 规范、 规程等相关知识; 最后对计量技术的十大专业领域和测量仪器特性的评定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本书是高等学校仪器仪表及自动化类专业规划教材之一, 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参考教材, 以及从事计量管理、 企事业单位计量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由河南科技大学李孟源任主编。 其中, 河南科技大学的李作良编写了第3章, 董冠强编写了第6章, 中原工学院的江涛参与了第7章的编写, 其余各章由李孟源编写。
本书由河南省计量测试学会秘书长苗瑜高级工程师担任主审。 在编写过程中, 研究生蔡海潮、 张小瑞等做了大量的书稿整理、 资料查询、 插图和表格的绘制等工作, 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 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 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