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原理与现代电视系统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电视原理与现代电视系统
|
ISBN: | 7-5606-0512-5 |
条码: | |
作者: |
裴昌幸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印次: | 1-7 |
开本: | 0 |
定价: |
¥16.80
折扣价:¥15.96
折扣:0.95
节省了0.84元
|
字数: |
402千字
|
出版社: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078201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0-07-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在论述黑白与彩色电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电视技术发展,分析并讨论了广播电视、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及高清晰度电视等现代电视系统的组成、原理及设计特点。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电视基础知识,电视制式及彩色电视信号,接收系统组成及电路分析,广播电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数字电视及高清晰度电视、电视系统的测试与维修。每章都安排有思考题及习题。 本书内容全面新颖、结构安排合理。取材上力求反映现代电视系统的发展和技术水平;写法上力求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说理透彻,具有自己的见解和特色。 本书既可作为电视、图像、通信、电子及同类专业的本科、大专教材,也可供从事电视技术的研究、生产和维修的科技人员学习参考。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第1章 电视基础知识 1.1 电子扫描 1.2 黑白全电视信号 1.3 彩色的基本概念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彩色电视制式与彩色电视信号 2.1 兼容制传送方式 2.2 亮度信号与色差信号 2.3 色度信号与色同步信号 2.4 NTSC制色差信号及编、解码过程 2.5 PAL制及其编、解码过程 2.6 SECAM制及其编、解码过程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广播电视系统 3.1 广播电视系统概述 3.2 电视信号的产生 3.3 电视信号的处理 3.4 电视信号的形成 3.5 电视信号的发射 3.6 电视信号的无线传输及扩大电视覆盖范围的方法 3.7 电视信号的接收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电视接收系统电路分析 4.1 黑白与彩色电视机的基本组成 4.2 公共通道电路分析 4.3 视频通道电路分析 4.4 扫描系统电路分析 4.5 开关电源电路分析 4.6 遥控电路分析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有线电视系统 5.1 概述 5.2 信号接收与信号源 5.3 前端系统 5.4 传输系统 5.5 分配系统 5.6 用户终端 5.7 双向有线电视系统 5.8 付费电视系统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 数字电视与高清晰度电视 6.1 数字电视概述 6.2 电视信号的编码 6.3 频带压缩编码 6.4 电视信号的数字处理 6.5 数字电视机原理介绍 6.6 高清晰度电视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 电视系统的调测与维修 7.1 概述 7.2 测试信号与测试设备 7.3 主要性能调测 7.4 电视维修 思考题与习题 参考文献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本教材系按电子工业部工科电子类专业教材1992~2000年编审出版规划,由工科电子类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教材编审委员会征稿并推荐出版的,责任编辑为李纪澄教授。 本教材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裴昌幸教授担任主编,刘乃安副教授和杜武林教授参加编写,由上海交通大学徐国治教授担任主审。 随着通信、电子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之密切相关的图文电视、可视电话、广播电视、有线电视、会议电视、工业电视等电视系统作为信息终端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数字电视的出现为电视系统提高性能、扩展功能及应用范围开辟了一条具有革命性的重要途径。因而,在学习掌握电视原理的同时,学习各种电视系统的组成、原理及特点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目前,尽管有关电视的各类书籍较多,但一种类型是只讲原理及电路,对已广泛应用的各种电视系统未作讨论或一带而过;另一种类型却是只对某一系统作深入分析和研讨,对基本的电视原理却不予讨论。所以人们急需一本既注重原理的分析论述,又对各种系统予以研究的教科书面世。本教材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编写的,且命名为《电视原理与现代电视系统》,它将以一个崭新的面貌与读者见面。 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力求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着力进行内容的精选和提炼。在原理部分增加了有些原理书籍尚未涉及的电视开关电源及遥控装置;在系统部分注意了发展趋势、各系统的原理、特点及组成的讲述。同时还照顾到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读者在掌握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的同时,了解各种系统的共同内容及特殊环节。 本教材共分七章。1~2章讨论基础知识及电视原理;3~6章讨论接收系统常用电路及各种电视系统的组成、原理及特点;最后一章介绍电视系统的调试与维修。全书篇幅短小,文笔简炼,颇具自己的见解和特色。 本教材由裴昌幸编写第1、2、4章,刘乃安编写第3、5、7章,杜武林编写第6章。教材主审徐国治教授认真仔细地审阅了全稿,提出许多具有指导性的宝贵的修改意见;责任编委和其他参与出版的同志为本教材出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还得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电子技术系104教研室各位老师的关心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电视技术与系统发展较快,内容日新月异,加之编者水平有限,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能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
其 它: |
|
|
|